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传奇经历

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传奇经历

ID:9030641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5

上传者:U-5734
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传奇经历_第1页
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传奇经历_第2页
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传奇经历_第3页
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传奇经历_第4页
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传奇经历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传奇经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HONDA,这个在日本战后废墟上迅速崛起的品牌,有着很浓的传奇色彩。对于它全球扩张战略,它从摩托车领域到汽车领域的成功跨越,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的缔造者——本田宗一郎。因为本田这个品牌身上带着太多本田宗一郎的痕迹。比如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比如对于激情的偏执爱好。研读本田宗一郎,其实就是在研读本田这个品牌。  摩托狂人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这个在日本备受推崇的传奇人物,共同回顾那个年代,再次了解他的产品。“本田技研”创建人本田宗一郎,这位创造“本田神话”的伟人,关于他的书籍论题材、风格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每年都有十几种出版,在这其中最畅销的就是有关他技术革新、生活作风、经营理论、赛车人生及奋斗历史等方面的作品。  本田宗一郎1906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自幼便对机械表现出特殊的爱好。他16岁在东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6年后在家乡滨松市开设“技术商会滨松支店”从事汽车维修。不久志向远大的宗一郎又毅然关闭了自己的修理厂,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本田宗一郎被媒体称为摩托狂人,他是赤手空拳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的实干家。  农夫的儿子  1907年,日本名古屋的滨松小镇上一个祖祖辈辈务农的家宅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这个新生儿就是本田宗一郎。年轻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在农闲时开办了一家铁匠铺;庄稼人做活很卖力,很快他就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于是他又趁热打铁开办了一家自行车商行,出售和修理自行车。这时的宗一郎已经是个小学生了,从小就在铁器和车轮当中玩泥巴的他,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小的他看到了福特T型汽车,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小学毕业后,宗一郎应聘于东京“技术商会” 修车行。一直对机械感兴趣的他在这里一呆就是6年。修理汽车时,他认真总结,不断琢磨,反复实验,终于对车辆的性能、特点、常出现问题的部位及原因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他返回故乡滨松镇,办起“技术商会滨松分店”。在这里,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他首次用铁制车轮辐条代替了原先的木制辐条,并因此获得专利,受到汽车界的好评。这项发明在当今看来很小儿科,但是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这种勇于打破常规的精神难能可贵。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宗一郎前后创建了三个不同行业的生产企业,命运的指针最后让他在摩托车这个领域里伫足了。  由于之前取得的成绩,使宗一郎决定继续在汽车行业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1934年,宗一郎创办了生产活塞环的“东海精密机械公司”。为了增长制造专业的知识,他又利用业余时间进入静冈大学工学院学习。1945年日本战败,公司遭战火毁坏。  在宗一郎看来,除了生产活塞环能实现他儿时的梦想之外,处于经济恢复时期的日本纺织业将会成为支柱产业,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他深刻地理解普通百姓的基本需求是穿衣吃饭。于是他又成立一家纺织机生产公司——“本田技术研究所”,宗一郎在自家的土地上建了临时的木板房,挂出了招牌,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企业很快陷入了僵局,技术上固然有不足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资金短缺,企业无法维持下去了。宗一郎并没有东奔西走为研制纺织机而筹措资金。因为在他心底里,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兴趣还是汽车。但生产汽车需要更多的资金,他没有办法筹集到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于是想到了生产摩托车。人在一生当中总是有许多的选择,正确、果断的判断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试想,如果当初宗一郎选择了纺织业,那么日本摩托车历史将被改写。  不起眼的发明成功的第一步  战时陆军通信机的微型发动机已成为明日黄花,没有用武之地了,他们被堆放在军工厂仓库里。宗一郎无意中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廉价买来了500台小发动机,将其安装在自行车上。这种改装的自行车(就是原始的“本田摩托车”)大受欢迎,被一抢而空。第一辆本田机动车就是这样诞生的。  当时,日本交通混乱,街道非常拥挤,城里人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便捷交通工具,而农村里的人也想有廉价、快捷的运输工具能把米、菜从乡村运到城里贩卖,无论贫富,买汽车确实是太奢侈了。  宗一郎看准行情,毅然在1947年正式打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牌子,雇用工人,正式生产。“吧嗒吧嗒”(根据发动机的响声取的名字)一问世,周围的人们闻讯蜂拥而至,这种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博得好评。  本田技研所的工人们加班工作,“吧嗒吧嗒”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初月产300辆,后来到500辆、700辆,大批购进的微型发动机已经不够用了。“市场需要发动机” 这个声音催促着宗一郎。于是,整理出破旧的厂房,修理损坏的机床,宗一郎准备大干一场。  招贤纳士屡立新功  这时,刚从滨松工专(学校名)毕业的河岛喜好幕名来拜访宗一郎。在榻榻米上,两位志向相同的年轻人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梦想。一席话之后,河岛被宗一郎的豪情深深打动,他立即加入了本田技研所,二人开始着手设计发动机。  对于创业阶段的宗一郎来说,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影响成败,他决定破釜沉舟,把祖传的家产变卖掉,最终,他们造出了A型发动机。虽然这只是50毫升的微型发动机,但它是宗一郎亲手制造的第一台发动机,它是宗一郎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A型发动机的问世,使“吧哒吧哒”的产量激增,装有A型发动机的车十分畅销。宗一郎并不满足于此,继续研制出了性能更好的B型、C型发动机。接着,他又研发了D型发动机,一种98毫升排量、1.7千瓦功率的发动机,功率比A型大了一倍。若还把它装在自行车上,功率显然是太大了。于是,宗一郎开始设计能与这种发动机相称的车架。  1949年8月,第一辆摩托车的试制工作完成。大家命名它为“理想号”,这是一次从自行车到摩托车质的飞跃,本田技研工业公司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理想号”上。  这时,本田宗一郎在旁人的引荐下,认识了另一位对他事业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帮手,他叫藤泽无武夫。这人总带着一脸微笑,洞察力极强,喜欢结交朋友。照现在来看,他是个善攻人事的管理人才和善于随机应变的公关能手。宗一郎与他相处后,很快就认可了他的能力,宗一郎出了名的古怪易怒,但他却对河岛和藤泽十分敬重。他聘请藤泽为主管经营的常务董事,自己则与河岛埋头致力于产品的设计和改进。  1950年3月,公司在东京开设了经销店,迈出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新产品“理想号”也随之进入东京,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太好。主要是因为车身太笨重,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研发出更大功率的发动机。  宗一郎和河岛喜好共同分析发动机的结构,发现改变发动机的进排气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们设计在燃烧室顶部装进控制进排气门的凸轮轴,这样比原有的侧置式凸轮轴更理想。实验结果证明他们是正确的,顶置凸轮轴有效地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这种发动机就被称为顶置凸轮轴(OHV)发动机。直到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四冲程发动机都沿用了顶置凸轮轴设计,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举。  这种发动机,四冲程146毫升排量,最大功率4千瓦,被命名为“E型发动机”。它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希望。   两个月后,划时代的“理想E型”摩托车开始试车了。那天天气很糟糕,可以说是狂风暴雨,但是没有影响宗一郎极度兴奋的心情,试车员是河岛。宗一郎和滕泽二人驾驶汽车紧紧跟随在摩托车身后。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发动机运转良好,试车成功了!三个同舟共济的朋友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流下了幸福的眼泪。E型发动机试制成功,“理想”的车身比原先老式车的车重减了不少,人们对宗一郎的产品评价也越来越高。  蚍蜉撼大树  1954年,日本受到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步调减缓,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也处于困境,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本田宗一郎要参加TT大赛”,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以卵击石的愚蠢念头。  TT大赛是当时国际上超一流的顶级摩托车赛事,地位相当于现在的MotoGP赛。能够在TT大赛上获胜,对摩托车生产厂家来说是最高的荣誉。而当时的本田公司则好像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和世界上那些知名摩托车厂家相比实力还相当弱小。  但宗一郎认定的事情,从不改变,他要放手一搏。TT大赛对于他来说不是荣誉,而是商机,只有参加TT大赛并且取得优异成绩,才有可能从意大利人、德国人手中夺取全球摩托车市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追求,这是他最终的目的。他要提高摩托车制造技术水平,提高国产车在国民中的信誉,从而降低进口车的涌入。他希望自己的事业会给战后的日本人民带来希望,增强自信,鼓舞有志之士共同奋进。真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宗一郎为了作好比赛的前期准备,决定去实地考察,出访欧洲。他来到了英、意、德等欧洲摩托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宗一郎立刻体会到现实的严酷,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技术和欧美相比差距太大了。欧美一流厂家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制造出的摩托车是技术的结晶。相比之下本田技研的技术积累可谓捉襟见肘,少得可怜。公司当时又处于困难阶段,随时都有可能破产倒闭。在这样的条件下与欧美一流厂家对抗,太困难了。难怪会有那么多人认为宗一郎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且自不量力。  宗一郎对彼此之间的悬殊差距感到愕然,但巨大的差距,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宗一郎认为只有努力赶超欧美,否则日本的摩托车企业只能永远居于欧美之下。用自己的心血打造一个三流水平的制造厂,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他决定孤注一掷。  在欧洲访问期间,宗一郎偷偷购买了大量的赛车零部件,供回国研究之用。回国后,宗一郎立即配备研究人员,完善研究机构,同时制定全面、详尽的研究规划,从材料、工艺到工作原理都不放过,苦苦攻关。  1958年,凝聚了许多心血的第一辆(125毫升,双缸)赛车终于诞生。   1959年,首次参加TT大赛,在125毫升级别取得第六,1961年获得冠军。  本田宗一郎终于把理想变成现实。本田在国际摩托车赛事的节节胜利也意味着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不含蓄的东方人跟美国人玩炒作  本田宗一郎从创业开始就一直关注海外发展动向,他立志要把公司办成一个世界性的本田公司,所以准备创办本田技研工业公司的海外分公司。  1959年,首次参加TT大赛前,美国本田技研工业公司就成立了。  当时,美国也是一个摩托车技术水平发达的国家,虽然产销量并不大,但哈雷摩托车技术水平非常高,世界闻名。对于本田来说,哈雷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当时的美国汽车使用已经非常普及了,这和日本当时的国情是完全不同的,美国人很少驾驶摩托车。只有少数狂热的车迷购买和使用摩托车。这种意识的存在成为美国人购买日本摩托车的障碍。开始的头两年,美国本田公司经营困难,销量很少。  宗一郎认为只有改变美国民众对摩托车的传统观念,把摩托车从狂热者手中解脱出来,成为连妇女也能驾驶的普通交通、娱乐工具,才能打开自己的销路。  首先,他把销售权委托给没有摩托车销售经验的运动用品商店,把车作为消遣工具出售。紧接着,宗一郎采取了强大的宣传攻势,进一步改变美国民众对摩托车的认识。他很明智地选择了最符合自己思路的媒体——美国畅销杂志《生活》,在上面刊登大幅广告,展开大规模的宣传运动。本田的企业形象随着密集的宣传逐渐深入到美国社会各个阶层,本田摩托车的销售得到迅速增长。这是一个认知到认可的过程,也是本田创始人宗一郎又一例成功的营销业绩。摩托车大王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从此后本田技研不断地进行海外扩张,逐渐建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跨国集团公司。  客观地说,在车辆制造领域,本田公司的规模并不大,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一个让业界称道的事实是,本田的产品推出一款就成功一款。本田在29个国家共拥有139个生产基地。这么多生产基地,产品种类并不多,但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敢小视本田。宗一郎10年奋斗取得摩托车市场的霸主地位的故事,成为一个传奇,在专门表彰对汽车工业有卓越贡献的美国汽车名人纪念堂里,唯有本田宗一郎被请进殿堂,与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并列其中,现在,只要有本田车的地方就流传着本田宗一郎与摩托车的故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