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理素质教育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

ID:9033471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5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1页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2页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3页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4页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德育、心理素质教育一、 初中德育教师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心理素质状况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施2001 年 3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发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当前 ,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 如何指导学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 , 是初中德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同时又指出“初中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 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素质教育是多

2、方面的 , 笔者认为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其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因为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 需要动机、情感等 、智力因素 认知等 和复合因素(意志、气质、审美、社交)等 。它渗透在其他素质之中。如果学生缺乏积极的情感 , 坚强的意志力 ,豁达活泼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时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 很难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 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 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

3、的个性心理品质 , 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 具有重要作用。2、心理素质状况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 , 将来面临的高一级学校竞争的压力, 要圆满地完成学业 , 需要思想觉悟、身体素质、智力因素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有机参与。就心理素质而言 , 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业的顺利完成 , 而学业不佳反过来又会引起新的心理问题或加剧后来的不良心态 , 进一步影响学习 , 形成恶性循环。如某学生 , 数、理、化很好, 学习认真 , 但性格孤僻。初三年级几次英

4、语考试不及格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不能跟上其他学生, 心理负担不断加重 , 更加焦虑不安 ,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 记忆力衰退。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的下降。这使他心理遭受重创 , 看到同学的成绩不断提高, 心理实在承受不住这一挫折 , 最终有一天自家里吃药自杀。可以看出 , 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学业上如遇挫折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而自身又不善于调整。不少学生学业荒废就是这种心理原因。2.1  社会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 ,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如市场经济助长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 , 淡化了人们的义务意识、

5、社会责任感及全局观念 , 这些社会上出现的堕落腐败现象会摧残腐蚀学生的心灵 , 使他们道德出现滑坡。还有学校一些不良文化风气的影响 , 像厌学风、经商风、奢侈浪费风、吃喝玩乐风以及封建腐朽思想、资产阶级错误思潮。这些使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产生对社会、对学校有意见或者“反社会”、或者厌学等不良心理 ,进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2.2  家庭教育因素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 , 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而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与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方式有关。具体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 如 , 专制型家庭气氛过于沉默或

6、严厉 , 孩子从不敢大声说话 ,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 ,适应能力差 , 对人屈从 , 自信心不足 , 过分抑郁再如 , 溺爱型家庭 , 父母过分溺爱保护子女 , 孩子易形成依赖性格 , 遇事退缩 , 情绪不稳定等。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早期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2.3  个体因素初中生处于青春期 , 生理上正在发育, 心理上也十分不成熟 , 心理状态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两者之间的落差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 个人本身心理素质的具体状况又有差异 , 据我们对部分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人格分析中发现 , 其性格的缺陷表现为: 内向、心胸狭窄、抑

7、郁性高、神经质、多愁善感又难于表露、自卑感强、适应现实环境较困难、活动范围狭小。因此说 , 个体的心理素质 ,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 , 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之一。3  提高初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3.1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首先 , 要在理论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 学校应树立心理素质教育观念 , 统一认识 , 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 ,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素质培育体系。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 , 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 , 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 为形成健康心理奠定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