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

ID:9075339

大小:4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16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_第1页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_第2页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_第3页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_第4页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    【作者小传】 雷建生,男,1938年10月生,湖南省石门县人。大学本科文化,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住石门一中常务副校长,石门县中学语文教研会理事长,湖南省作文教研中心研究员,省中学作文教材编写组成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研论文40多篇,主编或参与编写教学专著5部,两次荣获全国作文教学“园丁奖”。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多件。1962年所写新诗《山上人家》获省青年文学创作二等奖,《咏壶瓶山》(七律)被选刻于中国常德诗墙。 一、石门夹山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    (一)石门夹山优越

2、的自然环境,为茶禅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石门夹山,位于古称“神仙窟宅”的澧阳平原,山接武陵,泉通洞庭,水土沃饶,人文早蔚,是湖湘文化重要中心地。与郭沫若一道留学日本的石门籍学者申悦庐教授,曾撰文把夹山历史文化分为3个重要时期:一为唐代善会大师开山讲法时期;一为两宋圆悟碧岩评唱时期;一为明季清初李自成禅隐时期。更加难得的是每个时期都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弥足珍贵。特别是夹山作为中国和东亚“茶禅一味”最早的发祥之地,其历史地位更不容忽视。   夹山风景优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夹山特产牛抵茶,远在宋代即被列

3、为贡品。申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先生在所著《中华茶人手册》“中国茶叶之精华”一章中,对历代贡茶曾具表详列。由唐到清,主要贡茶17种,石门夹山牛抵茶即在其中,而且与四川“蒙顶云雾”、福建“武夷茶”等并列8大名茶,早在宋以前即钦定为贡茶。陈宗慰主编的《中国茶经》介绍更为详细,明确指出:"牛抵茶早在宋代己被列为贡品。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   好茶还需好水泡。作为夹山3大名胜之一的碧岩泉,是泡茶难得的优质泉水,“香茗佳泉”,相得益彰。碧岩泉甘甜清冽,历干秋万代,到现在依然喷珠吐玉,

4、令人叹为观止。   夹山古寺,远追唐宋。置身于夹山好山好水好茶之中的佛门僧侣,得天独厚,于阵阵佛乐声中,歆享袅袅茶香,修心养性,品友敬客,普施甘霖……就在夹山雅静、清寂的禅堂里,实现了茶与禅的结合,形成了"茶禅一味"的宗教哲学理念和人文美学精神。   (二)夹山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   夹山寺为楚南名刹,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文物,远在魏晋时就有庙宇建筑。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曾先后下诏敕建,故有“三朝御修”之盛名。全盛时期,有正殿九迸,占地百亩以上,故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夹山作为源远流长的佛教圣地,文史资料及历代州县志

5、上均有记载,寺院现存碑铭颇丰,也是重要的佐证。   游夹山、览古寺、品禅茶,已成为历代僧人、文人的雅事,如唐朝著名诗人李群玉《夹山寺上方》诗云:“满院泉声山殿凉,疏帘微雨野松香。”五代人周朴认为这里是终隐的住处:“为报五湖云外客,何妨到此老林泉。”(《天门灵泉院》)。吟咏夹山参禅品茗之作就更多了。如明·水之文诗:“陇麦正堪作饭,溪泉尽可烹茶。一点禅心自定,世间俗事天涯。”这些弥漫着禅机茶香的诗旬,表现了夹山作为茶禅源头的神姿天韵。   而作为夹山茶禅文化的杰出代表者,则应首推唐之善会与宋之圆悟两位大师。   善会(805一881)人称“夹

6、山和尚”,俗姓廖,广东砚亭人。    《中国禅宗通史》(杜继文、魏道儒)中,将善会称为“夹山的弄潮人”。善会于咸通八年(871)"定居夹山,聚二百众,自成一个农禅基地。“有眼不窥天子乐,目前且取老僧歌。”他于夹山首倡茶禅境味之说。日本当代禅学专家秋月龙氓在其名著《禅海珍言》中,以“茶禅一味”为题介绍了这样一则公案:“夹山和尚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和尚陡问:‘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一时语塞。”秋月认为这便是“茶禅一味”最初的史迹。   的确,夹山和尚“这一碗是什么”一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兀,谁都答得出,谁也说不清,

7、引得历代茶人禅者,文人学士,咀嚼寻味,冥思探求,作出了许许多多妙义无尽永远也答不完的答案。而他自已“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偶联,则为这一间交出了最早、最美、最充实也是最典型的第一卷。    《祖堂集》卷七载:夹山和尚自号“佛日”,人问:“日在什么处?”对日:“日在夹山顶上。”……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对日:“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这便是干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这里指的“夹山境”当然不是单言夹山的自然环境,主要还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茶禅一味”之境。湖南师大蔡镇楚教授在所撰《茶禅论》一文中说:"夹山和

8、尚因茶悟道,得夹山境地者,于禅宗机缘,启迪尤深。唐五代禅宗中的“夹山境地”,是最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茶禅机缘,茶禅境界。   善会大师的“夹山境”,表述了夹山“茶禅”境界,为“茶禅一味”说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