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

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

ID:9085312

大小:982.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4-17

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_第1页
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_第2页
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_第3页
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_第4页
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用现代科学理解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概述--宇宙生命观:“六道轮回”是佛教中的一个基本世界观,说的是:“宇宙中的有情生命分为天道(神仙众)、阿修罗道(精灵天魔众)、人道、畜牲道(动物)、鬼道、地狱道(受处罚的恶鬼众)共有这6类;我们每个有情生命都处在其中的一类中,并且在某一段生命结束时都会因为生前行为、心念(通称业力)的不同而再转化到其中的某一道中去;每个生命就是这样在六类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断的轮回转化的”这是真的吗?由于我们常人基本缺少这方面的实际感受,所以大都很难理解接受它;虽也有部分人因为信奉佛教而将此作为一种知识

2、接受的,但因为少有证例其实大都心里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另外还有不少因此而对它呲之以鼻的。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因为明确实证且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普遍为大众所信服,那它对这些有什么认识?丰富的学科知识又如何能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个问题呢?爱因斯坦的认识—宇宙物质观:首先来回顾下现代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对于佛教的评价:“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

3、,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Einstein:TheHumanSide》一书)让我们先暂且把它作为语录来记住,再来简单介绍下这位科学巨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犹太人,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

4、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主要的科学成就:《1、质能公式E=mc^2(这里的E代表能量,m代表多少质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为3×10^8m/s,这说明能量可以用减少质量的方法创造,它的理论值是物质质量和光速平方的乘积);它也被称为物质不灭定律,究其本质就是物质的质量不灭,物质和能量是统一守恒的。(也被理解为信息守恒定律)这个理论正确地解释了各种原子核反应,并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了指导作用

5、。2、相对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讲的是时间和光的关系,广义相对论讲的是时空和引力的关系,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这个理论正确的解释了宇宙中的各种星体产生及运动,并对后来发展的天文观测及宇宙理论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3、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即光照射到金属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及光变致电的现象,这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正是在对可见的现实世界作了这些开创本质性的研究后,爱因斯坦顺理成章的和另一位更早期的科学

6、泰斗牛顿一样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追求最终将统一到完美的宗教实践与体验上去!相信以严谨著称的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是在做了深入的了解对比后,而因此选择了佛教。虽说这些并不能直接地帮我们全面理解和形成“六道轮回”的宇宙生命观,但他的科学成果及随后时间发现的更多科学知识却能帮助我们更有效的认识这个问题。下面笔者就尝试着用21世纪科学知识来理解“六道轮回”21世纪科学知识和六道轮回理论的对比—宇宙生命观和物质观的统一:在进行对比说明前,我们再更详细系统地整理下佛教中所说的“六道轮回”的生命观。1、六道三界生命轮回:文章开头所说的六道生命

7、有情的划分方法按照众生形态种类或者叫业力或者叫果报的不同而区分的,如再更系统的按照境界的不同可区分为三界,具体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饮食、男女二欲的众生所构成,包括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和天道中的一部分——六欲天部分(具体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是指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身形的众生,主要是修习禅定者而住,包括天道、阿修罗道中进入四禅十八天的众生。具体分初禅天众生:不需分段食,故无鼻、舌两识,唯有眼、耳、身、意四识,有喜爱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三识“眼

8、、耳、身”相应;二禅天众生:只有第六识-意识(它与其它5识同起,主要是了解分别眼、耳、鼻、舌、身等识的),唯有喜舍二受,还会动念;三禅天:只有第六识-意识,有乐舍二受,其怡悦至极净妙,不会动念;四禅天:仅有意识,但唯有舍受;这一界众生多是纯能量的光形态。无色界指超越物质(色)之世界,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是修四空处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