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圆通历代禅师传承的修法

耳根圆通历代禅师传承的修法

ID:9095757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7

耳根圆通历代禅师传承的修法_第1页
耳根圆通历代禅师传承的修法_第2页
耳根圆通历代禅师传承的修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耳根圆通历代禅师传承的修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耳根圆通的修法,历代已经开悟的禅师和佛陀本人的舍识用根法最可靠了。一、历代禅师耳根圆通修法耳根圆通作为《楞严经》里的精华,流行修法多错成听耳朵、听耳朵里的嗡嗡声、听心里的佛号等修定法门,而古代禅宗的修法就是安住第六识,使之处于不分别声音,离分别的状态,历代禅师禅修时读《大般若经》开悟的很多,因该经是如何安心,安住第六识的法门。1、紫柏老人又有一等人。以反闻闻自性做工夫。是必不闻声尘。将闻声尘的机。来反照自性。积习日久。或见个空清境界。便谓真得。我且问他:声尘毕竟是性内的?性外的?若在性内。则声尘亦性。何必去声尘而反闻。则谓之闻自性。若在性外。性非

2、有外。谓性外有声尘。决无是处。又有一等。于耳根门头。灵灵应物的。谓之真性。殊不知。此是由尘发知。应境影子。前境迁谢。此亦随没。以此当本来面目。此所谓唤奴作郎。皆非佛旨。若要真实会得耳根圆通的消息。我拈个榜样你看。古德问僧:“隔壁闻钗钏声即为破戒,且道作么生持?”其僧云:“好个入路!幼舆会得这僧入路处么?若会得,方见善财见文殊的境界,方可参天下善知识。若会不得,也须猛着精彩,向这僧入路处讨个分晓,无常迅速,时不待人。珍重!”2、普庵印肃禅师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有。妄情既不有。真心任遍知。即名常住法身。六情诸根得相者。盖为识不

3、破。所以不脱。故论云。得相者。谓之识。不得相者。谓之智。若得六根返闻自性。以神听。为入道之意者。便合楞严经道。旋汝倒闻机。是也。3、笑隐钦禅师耳于六根。功独超胜。况不耳闻。反闻自性。前尘起灭。自性不动。以不动故。诸根互用。譬之大将。遇变出奇。金鼓旗铠。错置逆施。4、憨山大师示慧玄兴后禅人其用心下手。只如楞严经所说。观音耳根圆通。旋倒闻机。返闻自性。一则观门。最好用心。若于日用见闻处。果能返观自性。则不随外境流转。如此念念返流。则念念是归真之路。如此用心。若习气不除。触发现行。定不得力。此全在违现业一著。为最上行也。5、俍亭和尚问:“入流亡所是闻闻

4、理;闻所闻尽闻不闻理;觉所觉空不闻闻理;空所空灭不闻不闻;于理是否?”答:“说理即得寂灭现前。更是何理?”问者一喝!答:“老僧耳聋。”返闻闻自性谓根不逐境,境不牵心,根尘脱粘,分别不起,旋转妄流,复归真性。二、舍识用根说历代注释《楞严经》多持舍识用根说,《佛说决定毗尼经》中的“根禅解脱法”可供参考,是修耳根圆通的参考,具体修法:“不应分别法非法,戏论诸心不应住,不思议法而能知,名一切时受乐人。若有欲知无有法,作是思惟非真实,随逐邪心凡夫人,受诸有苦百千亿。若有比丘常念佛,此则非真非正念,常知佛从分别起,实不可取亦不生。若有思惟诸空法,则住邪道凡夫

5、人,虽因名字说空法,而实无有名字说。闲居寂静思惟法,世所称叹寂静人,心住觉观是戏论,是故无思能解法。心心诸法名为思,若有所思必有著,若能远离是著法,于诸所思无复思。法同草木无所知,而因诸缘得生起,无有众生而可得,能起空无诸缘法。因日光明眼得见,夜则不见离众缘,若眼自能见色者,何故无缘而不见?眼常因于诸光明,得见种种可意色,常知见性众缘生,是故知眼不能见。若有所闻诸好声,生已即灭无有闻,推其去处不可得,因分别故起声想。一切诸法同音声,施设说有诸数相,未曾能生法非法,为凡夫故而示现。我为世间叹布施,而实悭法不可得,佛所说法难思议,虽不可得而演说。我常

6、叹说持净戒,破戒之相如执空,诸破戒相如虚空,清净持戒亦如是。我说忍辱为妙胜,嗔恚之性实不生,于诸法中无触恼,而佛开示忍辱者。常说昼夜无疲倦,觉悟精进为最上,虽复勤行于百劫,然其所作无增减。禅定解脱为最胜,如来开示说诸门,而实诸法无散乱,世尊现说诸禅定。智慧之性能觉了,能知诸法为慧人,然其自性不有生,佛能示现为解说。我常叹说清苦法,欢喜乐行头陀者,推求贪法不可得,名为最上不贪者。常为众生百千众,现说地狱怖畏事,未曾有去堕恶道,死入无间地狱者。无有能作地狱者,亦无能作鉾槊等,因分别故而见有,刀剑之害伤己身。杂色庄严花果树,金色宫殿而晃曜,彼亦未曾有作

7、者,皆从妄想分别起。虚伪之法诳世间,著想回旋凡夫人,于取不取无自性,犹如分别幻化炎。说于诸行最胜者,能为众生发道心,菩提之道不可得,当知求者亦非实。其心本性常清净,无有染著诸苦恼,凡夫分别诸恶心,自生贪爱诸染著。诸法妙胜常寂静,而实无有爱恚痴,法性解脱离染爱,逮到安隐无处所。我知诸法如虚空,游诸世间不生畏,其意未曾有染著,是故不住于邪道。我于多劫修诸行,度脱无边诸众生,而诸众生生不尽,亦未曾有增减时。譬如世有大幻师,能化无边百千众,即时皆害诸化人,而于幻者无增损。一切众生如幻相,其边未曾而可得,若有能观不思议,当知彼人不厌生。观世寂静名勇猛,知法

8、实相亦复然,受五欲利常修行,不生染著度众生。无有众生及寿命,世尊怜愍兴慈悲,勤修精进大苦行,虽无众生作利益。如以空拳诱小儿,诳惑其心令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