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ID:9120961

大小: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_第1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_第2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_第3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_第4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李宁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双创”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时代主体,当代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而临着诸多问题,如学校定位不准、师资参差不齐、课程校校一面、学生缺乏体验等。本文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角色定位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奋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策略路径:革新思想,形成机制;N推外引,提升队伍;凝练核心,创新体系;构建平台,整体推进。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金: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宂会2016年专项课题“

2、棊于TRIZ理论的苏南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宄”(课题编号H6FYHLX046)阶段性研宄成果由于创新创业将会给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带来巨大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界研究的热点。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丫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机融入社会的重要载体,必然要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必须坚持“育人为木,能力提升”的指导思想,从学校、课程、师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形成由“被动依附型”向“主动引领型”的战略转变,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大学

3、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角色定位(一)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践行这一国策需要举国上下共同努力,高校更是重要推动力,其中一支必不可少的生力军就是高职院校Ill。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7年5月31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88所,占全国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265所)2631所的52.76%。2017年,由教育部经过学校总结、推荐申报、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评选出的全W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高职院校就有7所,进而说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应是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其半壁

4、江山的作用不容忽视。(二)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器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这一号召举国瞩目,众创顺势成为当前社会显著性的时代标志m。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其创新创业的梦想也逐渐被点燃,但从梦想到现实,还需不断的樊篱与跨越,其过程必然是艰难险阻、荆棘丛生,这就需要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为大学生打通创新创业梦想的大门,铺好前进的通道,并能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让大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生活,不仅具有创新创业的激情,还要掌握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能适应创新创业的环境,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彰显孵化器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

5、投入到创新创业过程中。(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剖析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而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江苏教育强省的耍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牛.日益增长的创新创业需求与学校所能提供的相应资源之间的矛盾,仍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通过对苏南地区6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现象:1.学校层面:定位不准。当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准,只把其当作一门普通课程开设,好一点的学校为了全国和省市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也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培训,并没有从培养全体学生创新创

6、业的基础知识、实践运用和能力提升循环式的角度出发,也没有设计系统培养体系,甚至某些学校还按计划经济思维惯性运行,缺乏运用动态复杂理论进行系统思考,对复杂现象背后的秩序探索不足,经常出现“盲人摸象”,甚至越用力推阻力越大,因为有些问题是不能仅靠内因能解决的,必须将其放到更大的背景中进行系统思考,才有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否则可能会出现“今天的问题源于我们昨天的解决方案”。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正确,当我们越走越远时,可能走向不归路。2.教师层面: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7、,知名度高、冇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少,校、市级教学闭队少,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更是空白,与江苏高职院校在全国的地位不相适应。部分学校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和待遇不公,异致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等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活动,或因经费不足,或因名额限制,与其他课程教师相比严重匮乏,进而导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1.课程层面:校校一面。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一、发展不平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