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

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

ID:9132831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8

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_第1页
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_第2页
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_第3页
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_第4页
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文献综述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近年來,管理者薪酬激励成为学术界热门讨论的话题,而将管理者薪酬激励与会计界一直热门的盈余管理联系在一起更加值得探讨。棊于股权激励与现金薪酬激励,学术界内大量研宄认为管理者薪酬确实导致更多的盈余操作,即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但也有少数学者持其他观点。木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管理者薪酬激励;盈余管理;文献综述;一、引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发展、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薪酬和股权激励措施的进行在一定程度

2、上加快丫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众多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面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形式更加复杂。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两者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热门研宄。虽然通过签订经理薪酬契约将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经理釆取增加股东财富的措施,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股东很难清楚经理是否努力导致难以决定其薪酬,相关的业缋方面的指标就成为Y确定薪酬的标准,这也就意味着管理者有了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因此,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就导致了三个问题:一是利益不一致,所

3、有者追求的是管理人员能努力工作,从而使得股东价值最大化,但是管理者追求的是自身收益最大化;二是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日常的管理,对公司的具体情况非常丫解,从而比股东更丫解企业的状况;三是监督困难,股东不可能随时观察管理者的一举一动,基本上不能准确判断管理人员为了提高企业的业绩而付出了多少程度的努力。鉴于这三个问题的存在,所以要对管理者进行薪酬激励。二、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一)人力资本理论黄文伴(2011)根据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特点,将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本分为高层管理者技术性人力资木

4、、高层管理者社会性人力资木、高层管理者能动性人力资本和高层管理者健康性人力资本四种资本。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管理者人力资本就显得格外不足,因此,其定价自然而言也不低,这点也说明了管理者激励的必要性。管理荠应享有分配盈余的权利,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在企业的经营成果中体现出来,让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经营业绩相联系,管理者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众多企业会制定合理的薪酬契约以激励管理者,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二)委托代理理论对管理者进行薪酬激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问题的存在而导致的。

5、丁东(2010)认为企业所有者为了控制代理成本,必须对管理者进行薪酬激励以鼓励企业经营者能更好的经营该企业。企业的股东聘请管理人员来经营企业,这就使得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形成委托和代理的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的关系中,两者的效用函数并不完全一致,丫解的信息也不对称,股东追求的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管理者寻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即收入最大化,因此,委托人和代理人便存在利益方面的矛盾,所以,企业一定要制定有效的机制来对这种情况进行管理,否则代理人很有可能会侵犯委托人的利益。(三)管理激励理论张璐(2014)指出,激励就是为了

6、实现公司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的目标,企业一般会设立相关部门、设计适当的奖酬制度,并通过书面的形式对一些行为进行规范,激发公司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其实,激励就是激发人们行使某行为的动机并使大家向着预定的目标去努力。很显然,激励可以和大家的行为挂钩。很多国外学者都将激励过程分为了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两个方面。内部激励主要包括劳动报酬、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外部激励包括社会环境、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劳动报酬等。三、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本文分别阐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并根据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正负

7、关系分别进行述评。(一)国外研宄现状1.管理者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正相关Healy(1985)把1980年前的美国工业企业符合要求的94家企业作为他的研究对象,Healy认为将企业业绩中的一部分作为薪酬给管理者是管理者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管理层便有为丫自身薪酬而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动机,这就是最先提出的盈余管理假说。研究结论说明管理者会根据不同情况对公司收益进行调增或者调减的会计处理。GaverandAustin(1995)在Healy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1980到1990年中的102家公司作为检查研究对象,

8、检验了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薪酬计划之间的关系,与Uealy不同的是,作者发现当进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之前的工资低于薪酬计划规定的最小值时,管理者会调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反之亦然。作者认为他们的结论比Healy的薪酬假设与利润平滑假设更一致。Balsam(1998)以企业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会计选择整体水平的方式,验证这种行为和管理者货币薪酬激励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