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

ID:9203531

大小:5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22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_第1页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_第2页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_第3页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_第4页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法学2012年第4期•股东与股东权专题•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宄——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胡晓静崔志伟胡晓静,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崔志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1)很多学者在讨论隐名出资的法律问题时,将隐名出资人直接称为‘‘隐名股东”。笔者以为“隐名出资人”这一名称是与其实际出资事实相符的客观描述,而该出资人是否取得了股东身份,尚需要考察相关条件是否具备,而‘‘隐名股东”的称呼则似乎已经直接肯定了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身份。因此,本文不主张直接采用‘‘隐名股东”的名称,而统一称为‘‘隐名出资人”或者‘‘实际出资人”。〔2)‘‘名义股东”这一

2、名称与‘‘隐名股东”不同。即使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身份已经实际上得到了公司其他股东的认可,其实际上已经为‘‘隐名股东”但从外观上看,名义出资人仍然表现为公司的股东,因此,直接使用‘‘名义股东”这一名称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和歧义。〔3〕实际上,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并不必然存在委托投资法律关系,隐名出资的法律关系还可以基于其他原因而出现,比如全体出资人的约定、为了规避《公司法》关于股东人数上限的规定等。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主要以存在委托投资合同的隐名出资行为作为分析的对象。•32•〔4)王成勇、陈广秀:《隐名股东之资格认定若干问题探析》,《法律适用》2004年第

3、7期,第62页。〔5)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96页,第497页。〔6)具体案例及判决参见赵旭东主编:《新公司法案例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版,第71-72页〔7)德0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第337页。•34•内容提要: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涉及到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隐名出资人与公司以及隐名出资人与第三人之间不同的法律关系,容易引发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的股权权益归属纠纷、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确认纠纷、名义股东股权处分行为效力纠纷以及出资瑕疵责任纠纷,具有相当的

4、复杂丨性《公司法解释(三)》总结了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对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依据《公司法解释(三)》对隐名股东资格确认及存在隐名出资情况下的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进行了解析,并对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理解和适用《公司法解释(三)》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解释。关键词:隐名出资;隐名出资人;名义出资人;隐名股东隐名出资是指实际认购公司出资,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者工商登记中记载他人为公司股东的行为。其中,真正向公司出资的人因其出资的真实性和名义的隐蔽性而被称为实际出资人或隐名出资人[1);而以其名义出资的人则因其虽未实际出资,

5、但是在公司文件及工商登记中均载明其为公司股东,而被称为名义出资人或名义股东[2)。隐名出资经常引发的纠纷不仅涉及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的股权归属问题,也涉及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问题。我国《公司法》对隐名出资问题未作规定。2010年2月16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对有限责任公司的隐名出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无论是关于隐名出资的基本法律问题,还是该司法解释的具体适用问题,都仍然有讨论和研究的必要。©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

6、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当代法学2012年第4期一、隐名出资形成的法律关系(一)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存在着委托投资法律关系一方面,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资人对向公司出资产生的权利义务的分配

7、而达成的协议与一般的合同关系并没有本质区别,一般民法上的契约理论完全适用于这种投资协议;另一方面‘就公司内部关系而言,其改变的仅仅是该公司股东间权利义务的分配而已,这种权利义务的分配在不涉及第三人利益时,完全可以以一般契约原则加以调整”〔4)《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1款承认了隐名出资人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隐名投资合同的效力,即‘‘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此外,《公司法解

8、释(三)》也明确将隐名出资人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合同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