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心雕龙札记_成书及版本述略

_文心雕龙札记_成书及版本述略

ID:9228142

大小:739.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4

_文心雕龙札记_成书及版本述略_第1页
_文心雕龙札记_成书及版本述略_第2页
_文心雕龙札记_成书及版本述略_第3页
_文心雕龙札记_成书及版本述略_第4页
_文心雕龙札记_成书及版本述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_文心雕龙札记_成书及版本述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1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o.1Mar.,2009第8卷总第29期JournalofAnhuiBusinessCollegeofVocationalTechnologyVol.8GeneralNo.29《文心雕龙札记》成书及版本述略李平(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龙学”的奠基作,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其成书过程颇为曲折,加之版本甚多,且又存在大陆与台湾两个版本系统,令青年学子难以择善,有必要在梳理其成书过程的基础上,对其各种版本进行辨析,指明善本所在。关键词:文心雕龙

2、;札记;成书;版本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55(2009)01-0045-05CompletionofReadingNotesonWenXinDiaoLongandItsDifferentEditionsLIPing(CollegeofLiberalArts,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Abstract:HuangKan'sReadingNotesonWenXinDiaoLonglaysafoundationformodernstudyonWenXinDiaoLon

3、g,functioningasamilestone.Hiswritingprocesswasverytortuousandtherearemanyeditionsofhisbook,includingtwoeditionsystemsofmainlandandTaiwan,whichmakesitdifficultforreaderstochoose.Theauthorthinksitisnecessarytocomparedifferenteditionstoselectagoodonebasedontheanalysisoftheprocessof

4、thecompletionofthisbook.KeyWords:WenXinDiaoLong;readingnote;thecompletionofabook;edition[2]民国以前的《文心雕龙》研究,多为校勘、注为我国近代文学批评之前驱”。故而尝试论之,期释或只言片语的点评,对刘勰的文论思想既缺乏总望能有管中窥豹之效。体把握,又罕有细致阐发。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一书,采取“依傍旧文”和一、《文心雕龙札记》的成书过程“献可替否”相结合的原则,旁征博引,阐幽释微,集考证、校注、简评于一身,打破了前代《文心雕1914年(民国三年

5、)9月,经章太炎介绍,黄①龙》研究只重校注评点、忽略义理阐释的格局,“标侃应北京大学之聘,讲授文字学、词章学和中国[1]志着现代意义上‘龙学’的诞生”。文学史,从此开始了传道授业的教书生涯,《札记》回溯《札记》的成书过程,清理《札记》为数即是其任教北大的授课讲义。但由于黄侃此段时间众多的版本,不仅对《札记》本身,而且对整个“龙的日记、书信等因战乱而残缺,我们无法明确黄侃学”史研究都至关重要。因为与其他“龙学”著作如何应邀讲授《文心雕龙》。不过从别人的记叙中,不同,现在通行的《札记》有一个演变发展过程:亦可窥见一二。从最初的大学授课讲义到二十篇的小书,以

6、至现在首先,在黄侃到来之前,北大已开设《文心雕的三十一篇全本,前后相续,后出转精,且后出版龙》课,黄侃是代替别人讲授《文心雕龙》的。王本序跋附录,多有增益。另外,现在通行《札记》利器在《往日印痕》中叙述了傅斯年回忆当年的情的各个版本,特别是大陆版本系统和台湾版本系景:“当年我在北大读书时,听朱蓬仙讲《文心雕统,由于所依“母本”不同,中间尚存差异。更为龙》。大家不满意,有些地方讲错了,有些地方又重要的是,《札记》“完稿于人文荟萃之北大”,成讲不到。我和罗家伦、顾颉刚等同学商议,准备向书于“中西文化剧烈交绥之时”,特殊的时代赋予蔡孑民校长上书,请求撤换朱蓬

7、仙。于是我们就上[3]了作者特殊的使命,使其“不仅是彦和之功臣,尤书了。不久,这个课就由黄季刚先生来担任。”收稿日期:2008-10-1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文心雕龙研究史”(01JC750.11-44006)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海峡两岸‘龙学’比较研究”(2003jw056)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李平(1962~),男,安徽蚌埠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艺学和艺术学硕士点负责人,《学语文》杂志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化。·45·2009年第1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o

8、.1Mar.,2009第8卷总第29期JournalofAnhuiBusinessColle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