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

ID:9230090

大小:312.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4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_第1页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_第2页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_第3页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_第4页
资源描述: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0年3月第18卷第2期河南社会科学HENANSOCIALSCIENCESMar..2010V01.18No.2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研究笔谈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复兴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2007年12月,国务院第二次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对我国假日体系进行调整,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纳入了国家公共假日,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欢迎。而取消“五一”黄金周的做法却引起一些人的不满,近两年,每到五一节,社会上要求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便一浪高过一浪。民众为什么普遍要求恢复“五一”黄金周长

2、假、现行的节假日制度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如何处理传承传统节日和满足现代人节假日体闲需求的关系、传统文化在当今如何重建和复兴等,成为学界必须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约请三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以提供给广大学者一些专业的看法,并为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节假日制度提供决策参考。节假日制度关乎国计民生。从表面看,似乎只是假日数量和日期的分布问题,但是,假日数量和日期分布的细微调整都关系重大,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意等各个方面,需要我们统筹研究,谨慎决定。特邀主持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

3、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学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教授吴效群传统节日的复业皇/\—■萧放重建之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中国传统节日近代以来经历了从衰微到复兴的过程,当代传统节日处在复兴与重建的历史关口,如何使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针对传统节日在现代的处境,提出了对节日传统的继承与更新,并对传统节日复兴与重建提出了三点建议:一、重建传统节日的物质系统;二、复兴传统节日的仪式与习俗活动;三、重视传统节日精神

4、核心的建设。关键词:传统节日;复兴;重建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10)02一0044~03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渐升温,以至形成轰轰烈烈的传统节日复兴运动,是中国难得的一次重新认识传统价值的社会总动员。传统节日的复兴经历了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最终达成全面共识的推动过程。传统节日重新回归社会生活是不可逆转的文化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毕竟脱离了它赖以发生的农业社会土壤,在新的政治社会格局之下,它的历史地位的下降与蜕变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我们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

5、所面临的生存挑战与未来走收稿日期:2010—01—20基金项目: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课题(06BaLS012)作者简介:萧放(1960_一),男,湖北黄冈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44·万方数据向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便我们在背靠传统、面向未来中,能够脚踏实地建设我们的节B。传统节Et在传统社会是贯穿上下的统一标准的时间体系:这种一元时间体系在20世纪初年被来自西洋的新式历法打破,传统节日一度被当做妨碍现代社会时间秩序的旧习惯遭到排斥。20世纪末叶,经历了百年沧桑的中国人面对E

6、t益深入的西方文化影响,对于自己祖先的文化遗产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充满感情也充满理性的态度重新拥抱属于我们的节El。但当代的传统节Et地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它不再具有社会时间节奏的提示意义。当代社会处在全面变革的过程之中,中西吉今各种文化因素错综复杂,在节俗文化上,同样有着多样化的表现。传统节日、新型政治节Et、外来节El在当代节El习俗中都有各自的影响范围。传统节Et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与天然的文化亲和力受到中国上下的拥戴,而且从2008年开始传统节Et的公假问题已经解决,我们有了节Et时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传统节日

7、放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代社会的传统节日复兴重建还面临重大挑战,具体表现有以下两点:(一)民族传统节目习俗因为近百年的人为阻断,其本身损毁严重。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统节El的有意漠视,对传统节俗所进行的禁止、改造、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由于记忆的缺失,人们有意无意地抛弃了许多传统节俗,这样就使传统节日失去了其丰富的象征与内涵。传统节日习俗元素的失落,直接造成节El文化传承的困难。在当代传统节EI复兴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修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是当务之急。(二)民族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发生了重

8、大变化。中国民族传统节El根植于农业社会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传统节El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El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人们对传统节日更多的是文化欣赏与精神留恋,享受传统节日是对生活的丰富而不是必需。同时新型社会政治节Et、外来节El也在不断地分散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注意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