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铜仔“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丢丢铜仔“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ID:9302742

大小:9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27

”丢丢铜仔“教学活动设计方案_第1页
”丢丢铜仔“教学活动设计方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丢丢铜仔“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丢丢铜仔》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幻灯片呈现一组展示台湾优美风景的图片。(多媒体播放轻音乐)2.导入:图片上的风景美不美啊?你知道这是哪儿的风景吗?3.小结:大家见识了台湾优美的风景,可你不知道台湾的民歌更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幻灯片呈现课题)观看图片,放松心情,了解台湾的地方特色。利用优美的台湾风景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从风景美过渡到民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歌学唱1.幻灯片呈现:《丢丢铜仔》由来简介。2.幻灯片呈现:火车行驶隧道的图片,以此为背景,播放歌

2、曲《丢丢铜仔》。3.幻灯片呈现:歌曲中的衬词。4.幻灯片呈现:下滑音记号,播放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供学生听赏对比。5.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第一部分:逐句弹琴引导学生模唱,学生自学有困难的乐句教唱。6.完整演唱歌曲第一部分。1.了解歌曲的由来。2.听赏歌曲,初步感知歌曲地域特色。3.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并按节奏朗读。4.认识下滑音记号,通过对比听赏了解下滑音记号的装饰作用。5.跟琴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突破歌曲难点。1.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及形象性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由来及特点。2.朗读歌曲中独具地方特色的衬词,让学生体会民歌的

3、地域性,为进一步学习歌曲做铺垫。3.对比听赏带与不带下滑音记号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下滑音记号的装饰作用。4.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三)二声部合唱练习21.老师伴奏,引导学生练习二声部合唱部分。2.幻灯片呈现:背景音响材料。比一比:看哪组模仿的最像?模仿最好的一组承担合唱的伴奏任务。3.将学生分三组分声部指导训练。4.将背景音响材料与二声部轮唱有机结合,反复训练。1.用视唱法学唱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重点学唱第一声部最后两小节。2.按节奏练习背景音响材料。在演唱背景衬词“克特克特”的三连音时要求声音短促清晰而富

4、有弹性。3.练习自己所属声部乐句。4.将背景音响材料与二声部轮唱有机结合,反复练唱。1.通过视唱法提高学生的自主识谱能力。2.训练学生的声音表现力。3.通过合唱练习,使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乐趣。(一)全体学生合作演绎,巩固全曲1.艺术指导指导学生用明快、清爽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歌曲的完整表现。指导学生以“领—合”的方式将歌曲完整地表现。1.用明快、清爽的声音,以“领—合”的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欢快热闹的情境。2.反复练唱。1.通过合作演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反复练唱,使学生更熟练地、富

5、有感情地表现歌曲,品味台湾民间小调的风格韵律。(二)课堂小结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大家合作非常默契,这首歌只是众多民间小调中的一首,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发现并学习更多更好听的小调民歌。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他们了解今后努力方向。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