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

ID:9304141

大小:3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27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_第1页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_第2页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_第3页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_第4页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康德美学思想中的趣味理论  摘要:由于味觉的打开,16世纪欧洲的文献中开始大量出现趣味概念,尤其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趣味成为了思想界热烈讨论的题目,康德对趣味概念的重视,正是由于这个背景。在讲授人类学的过程中,康德逐步将趣味纳入先验领域,最终使趣味成为《判断力批判》中一个专用的美学概念;以此,康德提出了对批评的批判,引领出提倡个性的新批评观念。��关键词:康德;判断力批判;趣味;批评��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14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趣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判断力批判》实际上就是“趣味批判”,其中“美的分析”、“崇高的分析”等“一切都

2、归宿于趣味(鉴赏)的概念”[注:参见[德]康德著,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9页;或[德]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实际的分析也是对“趣味(鉴赏)判断”(Geschmacksurteil)的分析。这足以说明趣味在康德美学体系中占居核心地位。但康德并没有对趣味概念本身作出分析,这可能是康德美学的研究者不注重趣味的主要原因。康德一向严谨,这么做自然有他的理由,但研究者如果也像康德一样“得意忘言”,只注重分析过程及其由此而得出的“规定性”结论,对赖以支撑这些分析的“趣味”概念弃之不顾,就有些问题了。可惜我们的

3、康德美学研究恰恰就是这么做的。曹俊峰先生的《康德美学引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倒是对趣味概念比较重视,追寻了其来历,也对康德的相关论述集中做了分析,可以说部分地解释了康德不分析趣味概念本身的原因。这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不认真研究康德的趣味理论的局限性。但是曹先生对康德的著作非常熟悉,因而对康德有关趣味的论述有深入的分析,而对于趣味概念的“来龙去脉”就显得有些简略,而没有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当中去。本文想“接着”曹先生的分析继续作一点探讨。��一首先要解释的是关于“趣味”的翻译问题。趣味是一个名词,而通常汉译为“鉴赏”或“鉴定

4、”的西文Connoisseurship才是一个动词,该词是法国作家安德烈・费利比安(AndréFélibien,1617―1695)针对日渐兴旺的艺术收藏,在他1685年的《谈话》(Entretiens)中提出的一个术语。这个术语所指有二:其一是确定作品的作者归属;其二是对作品做出评价。[注:E.F.vanderGrinten,EnquiriesintotheHistoryofArt-HistoricalFunctionsandTermsupto1850,14Amsterdam,1952,p.53.]之所以有时将taste译作鉴赏,主要是因为中文的习惯。如康德所谓“鉴赏判断”

5、,原文为Geschmacksurteil,是由Geschmack(趣味)和Urteil(判断)组合而成,实即趣味判断,但因中文习惯,宗白华与邓晓芒两个译本都译为鉴赏判断。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历史》中译本有一节“鉴赏及鉴赏一词的各种意义”[注:参见克罗齐著,王天清译《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36页。],这里的“鉴赏”实际上也是“趣味”,笔者虽然未能见到原文,但据克罗齐在该节里专门讲到“这个词实际上是指谁能从不好的食品中把那些美味的食品选择出来”[注:参见克罗齐著,王天清译《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

6、的美学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亦可推测而出。幸好两词都有对“品评”之意,不致误差太大,但“鉴赏”(connoisseurship)所提出的两项要求,构成了西方艺术史写作的基本框架,而“趣味”(taste)则是对西方科学与艺术的区别所需要的一个重要尺度,两者相差极大,需要仔细辨别有了这个基础,下面将“鉴赏”全部置换为“趣味”“判断力批判”实际上就是“趣味批判”。在当时,“判断有各种名称,例如‘斟酌’、‘直接的理智活动’,有时它叫做‘好的趣味’14或精审的鉴赏力”,[注:参见穆拉托里《论意大利诗的完美化》,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

7、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3页。]康德自己在《判断力批判》出版之前,也自称第三批判是“趣味批判”。在1787年9月31日(三年后《判断力批判》问世)致友人莱因霍尔德(Reinhold)的一封信中,康德写道:“我现在正忙于趣味的批判……这一题为《趣味批判》的作品,在复活节前即使不能付印,至少也要完稿。”[注:参见[德]康德著,李秋零译《彼岸星空――康德书信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157页。]后来之所以改为“判断力批判”,也许是因为趣味一词与个体的经验联系太紧,与“基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