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

ID:9392511

大小:4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30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_第1页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_第2页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_第3页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_第4页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双桥学校秦莉内容提要: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特别是市井文化的冷静的审视,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他凸显了一个充满五光十色的市民王国,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从人们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形成了独特的以儿化音为特色的“京味”风格,关键词:老舍市井文化儿化音京味风格诙谐幽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而成为人所共知的“人

2、民艺术家”。他善于通过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借助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本身内在的巨大力量和丰富内涵。老舍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的,他们在平淡之中演绎着悲剧或喜剧,给人艺术上的享受。老舍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看作是用文字构筑的全景展现北京人情市井、世俗风物与历史文化的俗白的“清明上河图”,既是艺术的集大成,更是人文思想的剖面图。一、市民形象构建的市井文化1、生活道路影响创作之途老舍是满族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生在北京城的一个贫苦市民家里。父亲是满清

3、皇城的一名护军,一家七口就靠父亲的一点微薄收入过着困苦的日子。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父亲阵亡,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便落到母亲肩上,母亲靠给人缝洗衣裳和在小学里当佣工勉强维持生活,那时老舍还不到两岁。可以说,正是这种遭遇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道路。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4、。他曾说:“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再作洋奴。”①1925年,老舍开始正式进行创作,那时他正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在伦敦的五年里,他写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长篇,都是写一般市民的生活,写这些市民的遭遇、梦想、挣扎和相互的倾轧。作品透过这些市民生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到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封建帝制虽然已经被推翻了,而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却并没有解决。老舍揭开他所最熟悉的城市下层社会的一角,让人们亲眼看到了那些生活现实

5、。1930年老舍回到了国内,他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从事文学教育工作,但仍然利用寒暑假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短篇小说《黑白李》、《微神》等。如果说他二十年代的作品都具有悲剧色彩的话,那么他三十年代的作品则大多是写的悲剧。他在三十年代的作品中更加深入地解剖了中国社会,解剖各类市民人物的心灵,解剖我们民族精神在时代上的缺陷和造成这种种缺陷的根源。②“每逢看到一条癞狗,骨头全要支到皮外,皮上很吝啬的附着几根毛,像写意山水上的草儿那么稀疏,我就要问:你干吗活着?你

6、怎样活着?”“在这条可怜的活东西身上,我看见自己的影子。我当初干吗活着?怎么活着过来的?和这条狗一样,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是默默的感到一些迷惘,一些恐怖,和一些无可形容的忧郁。”(选自老舍《小人物自述》)这样的文字,如果没有真正的切肤之痛,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因此,也就可以理解,正是对贫苦市民世界的熟悉与关注,才能促使老舍写出了《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等表现城市贫民的作品,而且也只有他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2、三种不同的市民形象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

7、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在老舍笔下,塑造了三种市民形象:“旧派市民形象”,即那些尚保留着东方封建传统美德的温顺、善良、讲礼节,但又极端保守自私、因循

8、苟且的“老中国的儿女”们。③这是老舍市民形象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一个系列。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然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包袱。他们几乎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古老文化的代表,或者说是这种宽厚却保守,热诚而麻木的中庸性格的“代表”。因此,他们也是老派的市民人物。早在1929年于英国写成的小说《二马》中,老舍就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马则仁。《四世同堂》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