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评论写作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浅谈新闻评论写作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ID:9435402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30

浅谈新闻评论写作应注意的问题分析_第1页
浅谈新闻评论写作应注意的问题分析_第2页
浅谈新闻评论写作应注意的问题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闻评论写作应注意的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新闻评论写作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论文摘要: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所传达的信息甚至超过了新闻报道本身。所以,如何写好新闻评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也是每个新闻工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加以探究。关键词:新闻评论写作注意问题所谓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闻传播媒介就新近发生的重要新闻事实和当前人们普遍关注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思想动态,发议论、讲道理、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政论文体。它是各种新闻传媒播发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微型评论、编者按与编后感等言论文章的总称。

2、新闻评论这种文体很受新闻工的欢迎和重视。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新闻评论大量出现,不仅发展了新闻事业,而且丰富了人民思想文化生活,由于它针对性强,形式又新颖,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要想写好新闻评论,增加新闻评论的可读性,一定要注意以下若干问题:一、评论必须具有真实性,保持新闻的首要特点(一)确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坚持用事实说话事实在说理中地位重之又重,新闻评论要说理,就必须占有大量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既是对新闻评论的一个要求,也是让读者乐于接受的最好办法。2008年10月新华社播发的《五亿用户

3、说明什么?》,既用大量数据和事实说明我国用户突破5亿是电信改革建立竞争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了电信业的发展,更体现了国家经济整体的发展,并指出我们的发展任重道远,要改进服务,改变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改变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900余字的篇幅中就用了19处数字,一目了然,加深了读者对该问题的印象,这就是用事实说话的好处。(二)夹叙夹议,注重新闻事实陈述与评论相配合1.对新闻事件的叙述要清楚。新闻评论是新闻和评论的有机统一,二者不可偏废。新闻是评论的基础,评论是新闻的灵魂,事实上,含带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

4、实的评论更受读者接受和欢迎,所以重视新闻事件的叙述是新闻评论中应有之义。2.叙述事实清楚基础上的重点在评论。新闻评论重点在评,切不可喧宾夺主,以叙盖评、甚至代评,评论中的新闻必须是为评论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新闻评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只是点到为止,不一定要出现全部新闻事实,有时新闻事实在评论中经常被省略。例如《光明日报》2002年3月20日署名黎广铭的评论《“法X功”杀人害命天理不容》:今年2月3日晚发生的辽宁朝阳“法X功”痴迷者董立杀妻害女惨剧再次表明,“法X功”邪教所标榜的所谓“真、善、忍”是

5、彻头彻尾的骗人的幌子,它对生命的虐杀,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犯罪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血淋淋的事实一再警示世人:邪教不除,民无宁日;杀人害命,天理不容。因为人们已经从媒体中了解了那个法X功痴迷者用镐头杀妻害女的新闻事实,评论过程就没有再交代事件过程,而是一开头就直接说那个事件再次表明了什么。由于新闻评论的对象多是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社会和当地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所论及的多是最近报道的新闻,因而其新闻信息性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政治风云突变、斗争异常尖锐、社会变革加剧时期所发播的新闻评论,它所传达

6、给受众的新闻信息就更集中,更明显,有一针见血、一目了然之感,或者叫给人以“一燕知春”、“一叶知秋”之感。二、立足于服务群众,面向群众,又代表群众,体现出具有亲民的群众性特点“三贴近”是我们的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的基本原则。贴近群众是宣传工作中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树立平等交流意识,注入群众的情感色彩。群众要的是自己的语言,必须通俗。通就是通顺,俗就是大众化。我们的评论必须放下架子,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行文亲切自然,简单明了。所谓“真佛说得家常话,好诗要能老妪听”,让读者感觉象是在和自己拉家常,

7、不知不觉在接收过程产生共鸣。新闻评论的感情色彩注入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代表编辑部或同级党委态度的大型评论,如社论或编辑部文章,就要旗帜鲜明、爱憎分明、措辞严谨、言激烈,政策理论性强,法规意识强,充分调动读者的‘从众’心理,以达到一呼百应的社会效果;二是一些中型评论如短评类,因为是署名评论就要注入的感情色彩,有‘我’在其中,就会缩短和读者的距离,还会因个人感情色彩的作用,把容易写的高高在上的评论文章向下再向下点,一直到和读者面对面,这样的文章读者会爱读,它所倡导的思想也就容易为读者接受。三、注意时效

8、性,评论要适时,适度,恰到好时机时效性包括时间和时机两个侧面,时机是与绝对时间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阶段,社会脉搏跳动变速的时候,人们注意力重心转移的时刻。(一)注意把握时机,紧跟新闻动态把握时机,坚持“言当其时”的原则,要尽量选择那些发生在当时的、具有一定震撼性的,并能体现公众关注点的新闻事实,以此确立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2004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评头品足,2004年3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