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走向

浅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走向

ID:9439972

大小:54.45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30

浅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走向_第1页
浅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走向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走向郑路(东莞广播电视台广东东莞523000)【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长期被居于顶层的媒体所掌控的话语权被下放给普通受众,整个舆论环境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新生态,这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模式下僵硬的说教式官方口吻已不合时宜,电视新闻评论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必须调整理念和方式。本文在对新媒体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如果把1994年开播的《焦点访谈》看作是中国电视新源。同时,与网络媒体

2、建立合作关系也成为必然趋势,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开辟移动客户端,这一系列的融合之举,带来了信息传播渠道的极大拓宽。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电视新闻评论是否已经风光不再?如果继续生存发展,如何调整理念和方式呢?1.适应新的媒体环境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体制的变革,民主进程的加快,以及利益阶层的博弈,都必然产生观念的激烈交锋。这就要求媒体人了解和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接受多样化、差异化的舆论生态。作为电视新闻评论的制作人,需要改变过去“说教式”的老面孔,面对每一个新闻事件时,

3、不仅需要客观公正,更要强调“权衡”的理念。好的新闻评论都是建立在矛盾交锋的基础上,而矛盾双方必然代表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评论者以换位思考的心态,充分探求不同利益诉求背后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让不同的价值观得到同等的尊重,不同的声音得到平等的表达。过去,电视新闻评论为体现其权威性,更多采用的是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代表政府态度的官方发布,普通民众的声音相对较弱。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观点更要体现多元化,让更多来自普通民众、包括最底层的声音参与话题的讨论,让各种情绪得到排解,各种诉求得到重视。2.充分利

4、用新媒体资源实际上,电视传播技术的更新,一直与网络技术保持着同步,这就意味着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资源整合上更具优势。电视是画面、声音、字幕、特效等多种手段的综合体,评论员(编辑及制作人)不仅可以引用新媒体的信息和观点,也可以直接使用新媒体平台上的画面和视频,近年来很多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电视媒体使用的图片、视频大多来自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仅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时效性,而且突出了真实性和现场感,为随后展开的新闻评论提供了素材。此外,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弥补传统媒体互动性不足的缺陷。在这一点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

5、声较为成功,作为中国新闻广播的第一品牌,中国之声大量使用新媒体平台上的互动资源,其新浪微博的粉丝超过600万,在24小时的滚动直播中,网友观点成为其新闻点评的重要资源,与专业评论员的观点共同建立起央广新闻的权威闻评论节目的伊始,到今年正好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来,电视新闻评论经过不断的创新、调整,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目类型。众所周知,无论是报纸的社论还是电视新闻评论,都是建立在相应的传播语境中的,除了顶层设计对舆论环境的影响之外,传媒生态的演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极为重要,这正是本文所希望探

6、讨的课题:在已经到来的新媒体时代中,在可以预见的更加开放的未来媒体环境中,电视新闻评论该何去何从?一、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让传统媒体普遍感受到“狼来了”的冲击。截至2013年,腾讯的微信用户已经接近6亿人,移动终端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使自媒体平台从信息传播的“快车道”演变成为“主干道”,其无比庞大的信息承载力、无处不在的覆盖率和影响力,都使传统媒体无法匹敌。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分众传播”的全新方式,传统媒体“点对面”的线性传播格局被彻底打破,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每一个人

7、都从单纯的受众变成了“受众+发布者”的综合体,不仅可以扮演发布信息的“记者”,也可以成为“评论员”,随时发布自己的看法和态度,长期被居于顶层的媒体所掌控的话语权被迅速地下放给普通受众,整个舆论环境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新生态。传播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使受众的心理随之改变,开始呈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首先,受众对信息和观点的选择性更强,也可以说更为挑剔;其次,参与传播、发布个人观点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媒体的权威形象正在逐渐消退,受众在纷众的信息流中出现了追根溯源的冲动,逐渐养成了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

8、习惯,对于媒体的态度也从仰视变成了平视,甚至是审视。新媒体时代产生的这一系列改变,对于新闻评论节目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模式下僵硬的说教式官方口吻无疑将不再被受众接受。二、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评论的生存之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在经历过最初的“危机论”之后,逐渐认识到了新媒体的特点,开始走上一条融合发展之路。目前,无论是纸媒还是广播电视机构,都在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建设来拓展信息资评论。(下转第36页)34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