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

ID:945142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_第1页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_第2页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_第3页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  随着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临床越来越重视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的相关研究,以实现控制疾病的目的,减少对患者生活及健康的影响[1].通常情况下,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在实际检查诊断过程中易出现误诊,不仅影响患者疾病的正常治疗,且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因此,确保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是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首要条件[2].本研究选取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情况,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2、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约为44岁。经临床检查与诊断显示,发病时间1~10年,平均发病时间约为4年。通过肝脏穿刺检查患者病理,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显示:肝郁脾虚型患者24例,湿热内蕴型患者27例,瘀血阻络型患者29例。各型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分型,

3、主要按患者主证进行中医疾病分型,并按相关标准,结合患者病情,将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分为重度、中度及轻度三个不同类型;同时,对患者肝组织病例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析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  临床采用中医方法治疗,以大柴胡汤为主,每日1剂,分2次服用。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适当增减服用量。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证型患者肝炎分度关系比较 

4、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肝组织炎症分度统计结果显示,在不同肝炎分度上,三种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明显,其中瘀血阻络型患者重度例数均多于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患者肝炎分度情况按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型呈依次加重分布。见表1.    2.2不同证型患者肝炎分度与纤维化分级关系比较  中医证型及肝炎分度、纤维化分级关系结果显示,在肝炎分度及纤维化分级上,不同证型患者差异明显。其中,肝郁脾虚型患者肝炎分度及纤维化分级结果最低,湿热内蕴型患者其次,瘀血阻络型患者肝炎分度与纤维化分级结果最高,患者肝

5、炎分度与纤维化分级按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型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中,G1至G4表示肝炎分度,S0至S3为纤维化分级。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往往难以治愈。目前,尚无治愈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因此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方式及效果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4].从中医辨证角度,结合临床检查、病理诊断的方式,诊断确认患者的疾病,总结分析其相互关系,可避免临床对疾病误诊的发生,并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本文对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

6、析,将所有患者分为瘀血阻络、湿热内蕴、肝郁脾虚三种证型,并分析诊断患者的肝炎分度及纤维化分级,结果表明,患者的肝炎分度与纤维化分级按肝郁脾虚、湿热内蕴与瘀血阻络证型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中肝郁脾虚型以轻型肝炎为主,瘀血血阻络型以重度肝炎为主,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演变发生肝硬化[5],为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了相应的支撑,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意义。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气机发生紊乱,本身正气虚弱而湿热外邪入侵,导致疾病的发生[6].通常情况下,在疾病发生初期,病灶部位主要集中于肝胆

7、脾胃部位,且以实证居多,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胁肋胀痛、身目黄染、身热不扬、纳差、尿黄、恶心厌油、舌红苔黄等症状;同时,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灶逐渐转向气机阻滞导致的血运不畅、瘀血阻络,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赤缕红丝或肝脾肿大、舌苔有瘀斑等,疾病持续时间越长,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也就越大,最终演变为神疲肢倦、腹胀如臌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