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

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

ID:9452406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_第1页
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_第2页
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_第3页
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_第4页
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在欧美,迈克尔.博兰尼是与波普、哈耶克齐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同时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兼科学哲学家。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家,他的“自发秩序体系”思想深刻影响了哈耶克;作为科学哲学家,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个人知识》为库恩那本声名遐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然而这样一位大师却几乎不在中国读者视野之内。当波普和哈耶克的著作分别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掀起热潮时,博兰尼还没有任何著作被引进。直到最近两年才有他的两本著作问世,即《个人知识》和本文将谈到的《自由的逻辑》。一.作为科学家的博兰尼研究转向和《自由的逻辑》的写作

2、缘起  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在欧美,迈克尔.博兰尼是与波普、哈耶克齐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同时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兼科学哲学家。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家,他的“自发秩序体系”思想深刻影响了哈耶克;作为科学哲学家,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个人知识》为库恩那本声名遐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然而这样一位大师却几乎不在中国读者视野之内。当波普和哈耶克的著作分别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掀起热潮时,博兰尼还没有任何著作被引进。直到最近两年才有他的两本著作问世,即《个人知识》和本文将谈到的《自由的逻辑》。一.作为科学家的博兰尼研究转向和《自由的逻辑

3、》的写作缘起迈克尔.博兰尼于1891年出生在布达佩斯一个有教养的犹太家庭。母亲是作家,父亲是商人兼工程师,比他年长五岁、与他关系亲密且对他影响很大的哥哥卡尔.博兰尼是为匈牙利的命运而斗争的政治领袖和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早年热爱艺术和古典文学,但父亲的早逝使他转向医学,1913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军医参加奥匈帝国军队,就在生病休养期间写的化学论文为他日后的物理化学家生涯奠定了基础。战后受聘于柏林一家著名的科学机构,在那里,他开始与20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接触、合作,并以自己的杰出成就赢得了作为德国一流物理化学家的声誉。1933年希特勒上台

4、,德国开始了全面的恐怖统治和排犹浪潮。虽然博兰尼在大规模排犹活动开始前便接受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专为他设置的物理化学教授职位而离开德国移民英国,但科学、理性和自由在德国的沦亡强烈震撼了他。30年代初访苏期间,透过官方让他看到的一切,他又敏锐觉察到: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苏俄。他发现斯大林政权对人民思想言论的控制丝毫不亚于纳粹德国;科学、理性在俄国的遭遇也不比在德国好多少,科学被置于国家指导之下,屈从于意识形态和政府强加的现实功利目标,科学自治不复存在,科学家受到有组织的迫害。无论在德国还是俄国,他都看到意识形态和国家控制嘲弄了理性精神,分隔了世界的学问,割断了科

5、学赖以立足和发展的传统,导致了科学领域的堕落。而在这两个地方,与意识形态欺骗和国家压制思想、言论和科学的自由探索同时发生的是对内大规模使用暴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的横行则使所有民主国家面临自由沦丧的现实威胁。自由成了摆在一切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们面前的中心问题。为了捍卫自由,承继着西方科学家最优秀传统的博兰尼在二战前后把最热切的关注投向了社会、政治领域,检讨法西斯主义何以兴起,反思自由沦丧的原因和寻找自由的基石。《自由的逻辑》作为这种检讨、反思和追寻的代表作,收入了1942—1949这八年间的一组重要文章。正如该书开宗明义所指出的:它们表现的是不断

6、发展的努力——“阐明自由的地位,以回应我们这纷扰动荡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各种问题。”二.揭示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自由的逻辑》篇幅不大却论域宏阔,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而这本书的核心,在我看来是揭示支撑自由社会的传统性结构。在书中表达了一种颇为独特的观点。作为科学家的他坚信,自由社会需要一种超验性信仰作为终极献身的目标。这种超验信仰既是诸如对科学的无私探索、对正义的辩护、对自由政治讨论的追求等一切自由献身的人类行为的精神基础,也构成一个社会必要的一致性与自由的普遍基础。它规导人的创造性冲动,给人的良心以自然的根基,“保证人们坚持其对于真理、正义、博爱与宽

7、容之现实的信仰”。倘若这些观念的现实性被否定,“国家势必变成人们一切终极献身的后继者”(P51)。一旦如此,自由的丧失便不可避免。对于缺乏超验信仰的另一文化圈的人来说,如果就视超验信仰为自由社会之基础的结论是否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尚可存疑,但关于国家变成人们终极献身后继者及其后果的警告却不是可以用文化差异加以拒绝甚至否定的。事实上,无论当时德国和苏俄所发生的还是后来形形色色的极权国家中所发生的,从精神层面都可以追溯到此岸的国家上升为了终极目标。不论何种文化之下,不论何人,只要理性尚存,有着健全的判断力,就可以发现:但凡国家上升至这种地位之处,自诩国家代表的野心

8、家的目标凌驾于全社会之上便成为通则。通过对表现着自由社会基本特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