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汤对干燥性鼻炎、咽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养阴清肺汤对干燥性鼻炎、咽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ID:9473552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养阴清肺汤对干燥性鼻炎、咽炎的治疗效果研究_第1页
养阴清肺汤对干燥性鼻炎、咽炎的治疗效果研究_第2页
养阴清肺汤对干燥性鼻炎、咽炎的治疗效果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养阴清肺汤对干燥性鼻炎、咽炎的治疗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养阴清肺汤对干燥性鼻炎、咽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干燥性咽炎、干燥性鼻炎分属于中医喉痹和鼻槁范畴,其共同特点是咽部或鼻部干燥感,检查见病位局部黏膜干燥。西医治疗咽部、鼻部干燥感的疗效较差。依据《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可治鼻干唇燥症,及新安郑氏喉科学术流派的临床经验,我们开展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干燥性鼻炎和干燥性咽炎,辨证属于阴虚肺燥证的初步研究,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以咽部、鼻部干燥为第一主诉,西医诊断为干燥性咽炎或干燥性鼻炎,中医辨证属阴虚肺燥型38例患者,全部病例来自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其中干燥性咽炎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68±12.46)岁;干燥性鼻炎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1.94±12.2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干燥性咽炎(喉痹)诊断标准:参《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喉痹》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干燥性咽炎》:咽干、灼热、微痛,吞咽不利;咽痒,咽异物感,干咳少痰;检查:喉关及喉底周围粘膜潮红,干燥

3、少津。干燥性鼻炎(鼻槁)诊断标准:参《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鼻槁》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干燥性鼻炎》:鼻腔干燥感;鼻腔痒刺感;易鼻衄;检查:鼻粘膜干燥,色暗红,鼻腔内可有干性分泌物。阴虚肺燥证诊断标准:除干燥性鼻炎(鼻槁)、干燥性咽炎(喉痹)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外,全身可见口干不欲多饮,或有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25g,麦冬10g,玄参10g,生白芍15g,石斛10g,川贝母6g,丹皮6g,芦根15g,生石膏10

4、g,薄荷(后下)6g,女性老年患者加葛根15g。煎服方法:上方加水适量,每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200ml,混兑后分3次服用,每日1剂。待药汁冷却过程中,用蒸汽熏咽或鼻。20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分别评分,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症状,10分为极度咽干、咽痛、咽异物感、干咳少痰或鼻干、鼻塞、鼻出血等表现。尼莫地平评分计算公式为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VAS评

5、分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评分减少≥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评分减少≥70%,且<95%;有效:症状有好转,评分减少≥30%,且<70%;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评分减少<30%。  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_±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2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疗效观察  1、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20d后,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说明,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

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20d后,干燥性咽炎组和干燥性鼻炎租的有效率分别是90.91%和93.75%,2组间疗效比较,P>0.05,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论  1、对鼻咽干燥症的认识  1.1 西医认识 干燥性鼻炎和干燥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干燥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是鼻、咽的外分泌腺。综合近年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成果可知:  干燥性咽炎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特征是咽部组织退变,腺体萎缩,活检显示:咽壁粘膜下腺体退变、萎缩和局部微循环障碍,是产生咽喉干

7、燥的病理基础;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干燥性鼻炎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形成的鼻粘膜营养不良;两种疾病的病理改变较轻,是可逆的。检索新近文献,西医仍缺乏治疗干燥性鼻炎和干燥性咽炎干燥感的有效方法。  1.2 中医认识 干燥性咽炎和干燥性鼻炎分属中医喉痹和鼻槁范畴。阴虚肺燥证是喉痹和鼻槁常见证型。  《素问玄机原病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燥邪致病的症状特点概括为燥胜则干,《医碥》亦云,燥邪在外则皮肤皴揭枯涩,在上则鼻咽焦干。喉痹阴虚肺燥证表现为长期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及干咳少痰为临

8、床特征的咽喉病变。鼻槁阴虚肺燥证表现鼻腔干燥感,痒刺感,易鼻衄,鼻粘膜干燥,色暗红,鼻腔内可有干性分泌物为特征的鼻部病变。脏腑阴虚,阴液不能上承濡养咽喉口鼻,故见鼻咽焦干。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伤肺,耗伤津液,鼻咽失润,故咽干、咽痒、干咳;或见鼻干、裂痛、鼻涕稠厚,鼻肌膜干燥、色暗红;燥热伤络,则擤鼻带血;舌质偏红少苔,脉细略数为阴虚肺燥津亏之征。《内经》治疗燥证的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