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

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

ID:9489426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_第1页
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_第2页
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_第3页
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  唐代书学大兴,书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达到了巅峰状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发展,留下了的珍贵资源。纵观整个唐代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书法艺术创作的思想和精神与一个时代意识形态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妨沿着唐代历史的发展轨迹,探寻唐代书法美学思想的演变规律。基于以上理解,本文按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部分,对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逐一分述。  一、初唐书法美学思想:中庸合度,崇尚骨力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被人们颂扬备至,他酷爱书法,对王羲之的书法名品《兰亭序》更是

2、爱不释手,亲自写下了《晋书王羲之传赞》。李世民在统一天下之后,要求书法能够承前启后,又能服务朝纲,凸显出唐王朝的审美理想及格调。李世民所欣赏的书法具有平正温润、文雅清和、骨力刚劲等特点,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因此,深得李世民的赞赏,甚至不惜以帝王之尊来推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初唐时期书法的美学思想的根本是经世致用,因此,这一时期以志气平和为特点的楷书特别兴盛。此外,这一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还融入了偏于阳刚的中和之美,继承了汉代书法所追求的势力以及魏晋书法所注重的骨,形成了此时基本的审美范畴。

3、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  1.欧阳询。意法并重是欧阳询的书法理论追求,欧阳询可以说将楷书技法的难度发挥到了顶峰,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家。欧阳询通过总结别人的书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书法的八诀,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他的书法作品集中体现了统一风格险劲。欧阳询以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气势奔放、气韵生动等书法特点,将楷书的书法推向程式化、规范化模式,由此也在书法史上确定了自己的重要地位。从欧阳询诸多令人瞩目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中,可以看出他涉及最多的还是具体用笔和结字的方法。  他的用笔讲求稳健流畅,用笔方

4、整,挥洒自如,笔力刚劲;间架结构则要求四面亭匀,八边具备。在用墨方面,欧阳询提出了墨淡则伤神,绝浓必滞笔锋的观点,可以看出,冲和之美的儒家美学思想已经渗透于其审美思想之中。  2.李世民。对书法艺术尽善尽美的追求,从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极力倡导王书,朝野上下对王书的学习成为一种风气,李世民的书法作品中不乏传世精品,其书法理论着作也赢得了极高的评价。李世民认为王羲之的书法神气冲和,不激不厉,优美无比,他对王书倍加推崇,称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

5、。李世民认为,王书表现出了一种创新,这从某种意义上与开国之君励精图治、继往开来的精神相融合。不可否认,这也是它对王书赞赏的因素之一。李世民认为,书法创作如同战争,必须有指挥,就是书法中所指的心。李世民以阵喻心的说法,更加强调骨力的作用,他所追求的书法形态体现了筋骨劲键、笔墨温润的特点。  3.虞世南。他所追求的书法美是冲和之美,楷体风格具有内柔外刚、萧散洒落、圆润遒劲之美,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对书意的理解,在他看来那些模拟性的作品不能称之为书法,只有领悟书意的书法,才是书之妙道。此外,虞世南的书法中还美融入了儒道的太冲太和之气。

6、  4.孙过庭。其书法美学思想是情动形言,强调书法是人本性的流露,是由情而发,是书法家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物质形式,不论哪种字体,哪种表现形式,都是字如其人,蕴涵了书法家的性情和修养。孙过庭推崇不激不厉、文质彬彬的书法美学思想,这一点继承了李世民的观点,把王羲之推为典范。对于书法的创作状态,以及书者与作品的关系,他提出了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五乖五合之说,论述了创作中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孙过庭的《书谱》,对此时的书法美学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中也看到了盛唐浪漫主义书风的曙光。  二、盛唐书法美学思想:狂逸恣情,情怀壮美  盛唐是大唐帝

7、国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的局面,让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一时期,美学思潮彰显了自由、豪放、典雅、包容等特点,表现在书法上非实用性的狂草,似乎饱蘸了这个时代的浪漫主义审美色彩,迅速兴起,书法美学上充满了对逸气纵横的壮美情怀的追求,这在张怀瓘的书法理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1.无形之象,无声之音  张怀瓘之书论无论数量及哲理性都是罕有人及的,他的美学体系堪称博大精深。其美学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是意象,他在对自己的草书进行探讨时,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就是:探彼意象,入此规模。意象最早起源于《易系辞》,首次将意象共

8、用于文论的是南北朝的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张怀瓘所说的意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他认为书法美的意是高深玄妙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非世智所能诠释。书法之意必须要传递才能赋予作品之中,那么,就只有以象为载体来表现。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提出:臣闻形见曰象,书者法象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