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

ID:9510531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上传者:U-991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_第1页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_第2页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_第3页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_第4页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建构个别化教育是指班主任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或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所进行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因此,个别化教育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的班级教育,一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的教育。由于学生群体分布复杂,分类指标很多,在阐释学生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时,这里选取以内容为指标来行文。    “极限催化”:优秀生的辅导策略  优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发展较好,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优秀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为使他们更加具有榜样作用,班主任要选择“极限发展”的辅导策略。极限催化是根据极限导致逆反的原理实施的,班主任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催化学生的缺点,按班主任既定的范围、方向和分寸发展下去,乃至发展到极限,这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厌恶和逆反心理,并回过头来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及其危害所在而幡然醒悟。优秀生心高气傲,不容易接受外界的批评意见,而他们自我意识和理解能力强,班主任可采用极限催化的方法,促使他们自觉地改正错误。   (一)正确认识优秀生  虽然对优秀生的定义很少有人会产生歧义,但实际上“一俊遮百丑”的现象较为普遍,认为优秀生什么都好,而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不去关注,以至影响了对他们其他方面的真实看法。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晕轮效应。有些班主任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优秀生学业上的优点、长处,看不到他们某些优点掩盖下的不良发展倾向,以致贻误了教育时机,致使优秀生的素质残缺不全,甚至出现了人生发展旅途上某一阶段的中断。所以,必须以全面发展为标准,正确认识优秀生。  (二)高标准,严要求   任何人身上都存在优点和缺点,优秀生也不例外,更何况优秀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有缺点和不足。优秀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如果教育不当,容易产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极度膨胀,形成自视高人一等、目空一切的消极心理,并滋生虚荣心。第二,自我为中心,处世冷漠。优秀生是班上的先进典型,对同学往往发号施令多。如果认识不正确,时间一长便会产生自我中心、人人为我的思想,对人、对事冷漠,甚至发展为极端的利己主义。第三,盲目自信,讳疾忌医。不少优秀生地位优越,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在成长道路上一直很顺利,很少受到挫折,表扬听惯了,经受不了批评,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因此,班主任对他们潜在的和已经暴露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姑息迁就,掉以轻心。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防微杜渐,促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预防“过誉心理”,正确认识自我  由于优秀生更多的是在赞誉、掌声中成长的,所以,他们往往有“过誉心理”,即优秀生过分看重荣誉和成绩的一种非健康心理。此心理如果不及时给予矫正,则会成为优秀生健康成长的极大障碍。对优秀生“过誉心理”的预防应注意:首先,了解“过誉心理”出现的背景。“过誉心理”一般出现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顺境的情况下;相对他人付出同等或较少劳动而取得较多的报偿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绩时。班主任只有了解“过誉心理”出现的背景,才能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其次,激励适度,防止心理错位。优秀生在众口赞辞中极易发生心理错位,往往认为自己是黑夜里冉冉升起的晨星,是荆棘丛中生长起来的玫瑰,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作为班主任对他们的激励必须适度,甚至于适时泼点冷水,让他们保持清醒,引导他们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给自己准确定位。    “锦上添花”:中等生的提高策略   中等生是相对于潜能生和优秀生而言的。一般是指既不像优秀生那样思维敏捷,在德、智、体诸方面十分突出;又不像潜能生那样“惹是生非”,学习困难。他们表现一般,不引人注目,但思想顾虑多,心理负担重,所以班主任要注意顺势利导、“锦上添花”。  (一)把握特点,因材施教  中等生也各有特点,如有的进取心很强,但又常常被挫折感所困扰;有的学习成绩中等,但相对稳定;有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较强,容易管理,但组织性不强;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怕苦畏难;有的散漫疲沓,安于现状,缺乏上进心和好胜心;有的学习态度时好时差,学习成绩时有波动,等等。所以,班主任进行教育时,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或经常褒扬他们积极上进的热情和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实践,认真学习,迎难而上;或注意培养和大胆使用,创造机会,引导他们参与集体组织和集体管理,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或积极引导,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或有意识地严格要求,造成外在压力刺激,促使他们力争上游,等等。总之,有的放矢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二)提供机会,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抱负水平和成就动机。不少班主任常常忽视、甚至遗忘了对中等生的关心、教育,使他们的品德得不到提高,智力得不到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情感得不到陶冶,心理得不到满足。由于缺乏展示的机会,他们往往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进不敢沾,后进不愿沾,不前不后、甘居中游的消极心态。为此,要想教育提高中等生,班主任必须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展示中享受到成功的高峰体验,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以激发其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  (三)挖掘潜力,促进发展  中等生虽不像优秀生那样出类拔萃,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潜力。学生中不乏各方面的人才,也不乏日后的精英。因此,班主任都应正视中等生,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尤其是优势潜能,以开启心智,发展潜力,使他们看到无限光明的未来,奋起直追,勇往直前。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各项集体活动,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成功情绪的激励下,逐步培养自信,从而成为优秀生。    “滚动跟进”:潜能生的转化策略   潜能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在品德、学业等方面距教育目标的要求相差较远,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他们不是指由某些遗传的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神经质、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这样的学生总以一定的比例存在于班集体中,转变他们的难度稍微大一些。面对潜能生,班主任要选取“滚动跟进”的转化策略,即在实践中不断巩固转化策略,实现所有转化行为的序列性。  (一)纠正心理偏向,确立正确教育观念  班主任在教育转化潜能生时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偏向:首因效应的心理偏向,即在了解学生情况时,先人为主,形成难以改变的劣差印象;晕轮效应的心理偏向,即在了解潜能生情况时,以差概好,把其没有的弱点也加在他(她)们身上;包袱沉重的厌弃心理偏向,即把潜能生看成是班级前进的绊脚石,看成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绩的大包袱;眼光不变的定势心理偏向,即用一种长期固定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潜能生;不准反复的永久心理偏向,即不允许潜能生在前进过程中出现反复,否则就灰心丧气,指责埋怨。凡此种种心态,给教育转化潜能生的工作增加了主观上的困难,又阻碍了潜能生的思想转变。因此,班主任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必须纠正主观上存在的心理偏向,确立正确的教育转化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二)关心爱护,激起自尊  潜能生一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经常受到家长的训斥、教师的批评和班集体舆论的谴责,性格变得桀骜不逊,感情不易激发。所以,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去全面关心和帮助每一个潜能生,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亲身去体会班主任的善意和真诚,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可亲、可信和可敬,从而消除疑惧和对抗,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效果。当然,班主任的爱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姑息迁就。对待他们,班主任惟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三)掌握心理,“对症下药”  潜能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挫折心理、仿徨心理、矛盾心理、多疑心理、防御心理。由此可见,潜能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消极落后的心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班主任想要走捷径、立竿见影,而采取简单粗暴、生硬机械的办法对待潜能生,那就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所以,班主任要做好潜能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即形成一个以预防教育为起点,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以爱的教育为主线,以陶冶教育为中心,以批评惩罚为辅助手段的系统教育转化工程,扎扎实实地做好潜能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四)抓“闪光点”,扬长避短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即便是潜能生,也有闪光的地方,也蕴藏着某些优点和长处,只是有时不引人注目而已。班主任要把潜能生看做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有责任琢去那些掩盖着它原来光辉的杂质,使它重放光芒。正像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尽管有的学生很气人,似乎是铁板一块、顽石一块,那也仅仅是似乎。实际上,没有矛盾、没有对立的头脑是不存在的。当教师的一定要善于发现后进学生心灵深处藏着的那个先进的自我,发现打仗学生脑子背后躲着的那个不想打仗的自我;发现自私学生偶尔表现出的关心别人的自我。所以,班主任对潜能生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极其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用感情培育它,用道理巩固它,用行动扶植它,以激起潜能生自新的勇气,树立起自信心,加速转化进程。  (五)弥补基础,培养兴趣  潜能生一般都存在着学功课赶不上去等情况,班主任要把他们从失败者的心态中挽救出来,首先,提高其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补习功课,教给方法。再次,结对子,发挥共生效应。对潜能生学习上的进步,不能急于求成、期望过高。而应该从基础开始,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效率,不断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六)反复抓,抓反复,常帮不懈   由于外部各种不良诱因的影响,再加上潜能生自身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潜能生的教育转化绝不是一两次教育所能奏效的。一种正确的观点,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一种错误的行为也要经过多次的批评教育才能得以纠正。即使这样,潜能生的行为也不会稳定,往往今天解决了的问题,明天受到外界的某些影响,又会产生新的越轨行为。所以,班主任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切忌操之过急或灰心丧气,认为潜能生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而要以最大的耐心和恒心,坚持教育的连续性,耐心转化,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上进于反复之间。另外,班主任尤其要注重研究潜能生出现反复的原因、先兆和规律,及时抓住苗头,防微杜渐,把反复的可能性消灭在萌芽状态。  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和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特长等方面的特点,使每一个学生均得到充分的发展。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因势利导,有利于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它的策略建构遵循了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理论,有利于老师更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实际,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和要求,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发展学生个性并促进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