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

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

ID:9574900

大小:8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2

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_第1页
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_第2页
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_第3页
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_第4页
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于中国有没有出现市民阶层,争论很多,为探讨这个问题,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始终是解剖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还要知道中国的封建制不同于欧洲的封建制,中国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与欧洲社会相比较,明显的具有本身的特点,这又是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方面。阶级、阶级关系、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核心。列宁曾指出:“从法国大革命时起,欧洲许多国家的历史非常明显地揭示出事变的这种真实内幕,即阶级斗争。法国复辟时代就有一些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在总结当时的事变时,不能不承认阶级斗争是了解全部法国历史的钥匙。”①是以剖析

2、明清封建各阶级的社会构成,将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正确评价阶级、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限度。明清时代,也就是从十六、七世纪前后到18世纪之间,在中国封建社会内已孕育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农民、城市居民之间的阶级结构曾起某些变化。根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在僻远的山区,从事手工劳动(如开矿、造纸等)和经营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之间的经济结构,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①列宁:《卡尔·马克思》,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应有一部分可能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前身,

3、换言之,即是明清时代已出现有一部分的市民阶级分子的前身。明末清初江西赣南的“闽佃尝赤贫赁耕,往往驯至富饶,或挈家返本貫,或即本庄轮奂其居,役财自雄,比比而是”①。这说明有些闽佃已成为富裕农民。太平天国,革命前夜,江苏吴江曾出现有“佃棍”之类的人物,即是佃富农。他们的社会身分,材料记载得很清楚,“此等佃棍皆借抗租肥家,雇工耕耨,实系游手好闲之徒”②。上引(一)既有政权压迫,又有绅权压迫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压迫,一方面通过政权,设立里甲、户籍诸种制度把全国人民隶属于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明代“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

4、”①。在这个制度之下,人民邻里互相知丁,互相务业,他们被剥夺了自由择业,自由离开土地的权利。清代虽实行摊丁入地,但保甲制仍然存在,农民照样得束缚在土地上负担各自不同的赋役。这个政权是个极大的绳索,强套在中国人民的身上。为了中国地主制,有身分性地主和非身分性地主之分,有部分地主没有和封建政权发生直接的联系,就是一部分和封建政权有联系的身分性地主,也多半是“食土而不临民”,于是在中国社会里官僚制度最为发达。这个官僚制不是世袭的,加上封建王朝不断更迭,新旧官僚兴废无常,情况时在不断变化中,但因封建社会的最大财富是土地,而一般官僚都拥有或多或少的土地,是以他们又都是地主。尽管他们之中

5、,是复杂的,“本地乡绅,有任京外者,有告假在籍者,闲废家居者”②也有已退出现实的政治舞台,或仅有科举的功名,如举贡生员等,但都不是一般的凡人,却仍在地方上拥有特殊的势力,这是符合封建社会的规律,————————①《明史·食货志》。②《福惠全书》卷4。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中世纪的封建国家中,……政治的权力地位是按照地产来排列的。”①于是在中国的官僚制下,便发展了一种特殊的绅权,并代表着乡族势力的某些色彩,是官僚制与地主制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作为中国专制国家的一个助手而出现于社会,共同宰割广大的劳动人民。此外,在中国社会里还存在有一部分似绅非绅的人物,他们在地方上掌握经济、政治的

6、实际大权,利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往往找到空隙,豪霸一方。这便是中国史上所谓“乡曲豪富无官位,而以威势主断曲直”的土豪恶霸人物。这类人物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触目皆是,朱元璋即说:“朕自驭宇以来,民有无官者,往往皆然”②。于是明清社会有所谓“方巾御史”③、“白衣中书”④、“圆头乡宦”⑤以及员外、朝奉等,就是这类的人物。福建漳、泉一带,百姓畏惧这类土豪恶霸,甚于官府,所谓“不畏官法,畏强梁也”。原来,中国的土地买卖出现了不少的非身分性地主,他们因占有土地或通过族大丁多产生了权力,可以武断乡曲,具有准乡绅的地位。所以中国的乡绅,应包括具有身分性的与非身分性的两类人物。也许读者会提

7、出疑问,为什么可以把无官位的人称绅呢?会不会自相矛盾?我的论点是这班非身分性地主,虽其本身并无官位,却仍可通过科举、捐纳、婚姻、赐爵⑥————————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第16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②《明大诰》续编。.③万历《嘉定县志》卷6,田赋考中,徭役云:“国初,里编老人一人,得参议民间利害及政治得失,上谓之方巾御史。”④《清史档案史料丛编》第5辑,白衣中书:钱来琛系粟监加纳中书。⑤康熙《束鹿县志》卷8,风俗:“圓头乡宦(无职乡人多戴白毡帽)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