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ID:9575458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_第1页
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_第2页
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_第3页
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_第4页
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美术教学被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但在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理念误解的痕迹。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有机械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或不左就右的问题。因此。要推进新课程,我们还必须提升理念,优化美术教师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防止走进误区。    一、片面理解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惟一学习方式,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是根据实际的学习内容去设计教学流程,而是生搬硬套,不管教什么内容,都叫学生去“合作、探究”。其实,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有创新,还有继

2、承,而不是简单刻板地转换一种教学方式。多元的学习内容需要多元的学习方式。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技能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情感价值观、审美观自然地融会到一起;能不能为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在于人为地搬进什么表面形式。  没有一种美术教学模式能完全适用所有的学习风格,所以不管什么类型的美术课,只要我们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智慧训练,那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要我们硬把“自主、合作、探究”套进每一堂课,非要搞个让人看得见的形式才行,这完全是对《美

3、术课程标准》的曲解。    二、分离“设计·应用”与“欣赏·评述”    在教学中,“设计·应用”与“欣赏·评述”两类活动不是相互独立的,不是一节课要分两大环节,逐一完成,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学生获得审美与美术实践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过程。只不过“设计·应用”更倾向于外化,“欣赏·评述”则更偏重于内化。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要完成和掌握“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设计·应用”是可以传授和检测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而“欣赏·评述”更多的是隐性的,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它既不是通过硬性的讲授来实现,也不能单靠某一节课来完

4、成,而是依附贯穿于美术课堂的各种活动,即学习的全过程。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学校美术教育、人文滋养、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自身生长、成长的丰厚汇报。目前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教程中,过分强调“设计·应用”的传授,整节课都是围绕美术技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审美的重要性。而也有部分教师却走进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片面地强调审美,课堂教学中,从“欣赏·评述”开始,欣赏后就是创作了,学生完全是“瞎子摸象式”的创作,有的学生抓住了“尾巴”以为是绳子,有人抓住了“耳朵”以为是扇子,盲目性地“创作”,天花乱坠地想像。教师淡化甚至是放弃了技法教学,这样学生连最起码的构图知识都不懂,怎能创作?几年下来学生的应用设计水平还是“

5、原地踏步走”。本人认为“欣赏·评述”正是为了审美,审美是在包括“设计·应用”在内的所有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培养和提高,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为更好地“设计·应用”服务。没有一幅优秀作品不是建立在高层次审美基础之上的,因此,没有好的审美就没有好的“设计·应用”。  所以,“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的实现并不是矛盾的两个环节,而是对立统一的,是靠教师对学生创作与欣赏能力的培养,当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教学行为,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去熏陶,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设计·应用”的同时得到情感的体验,获得“欣赏·评述”的感悟,达到那种水到渠成的升华境界。    三、片面强调“整合”,放弃了美术学

6、科特点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新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然而,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理念,在美术教学中,一节40分钟的美术课,听下来不知是上的是什么学科,什么“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全抛至脑后,正所谓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本人认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等都是和谐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片面地强调“综合

7、”而忽视学科特点就会使美术学科的课程目标难以实现,这必然是错误的。    四、滥用探究性学习,否定接受性学习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教与学的方式单一,一些教师把接受学习当成了惟一的学习方式,机械性接受学习方式较多。本次课程改革针对这些问题,鲜明地提出了学习方式要多样化,要让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一些人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却因此而否定接受性学习。其实,非改不可的地方,并不是不该以接受学习作为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