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

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

ID:958715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_第1页
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_第2页
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  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据传说,《道德经》是老子当年弃官归隐,行至函谷关应关令尹喜的请求而写成的一部书。《道德经》共五千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道德经》全书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了人生、政治等多方面。本文是在浅读《道德经》后,对其无为、不争思想的感悟。  一、无为  在《道德经》的第二章中,老子讲述了其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美是什么,恶的就会自然显现;都知道善的是什么样,那不善的

2、也就显露出来了。事物要通过对比才能够相互显现,当人的主观意识中没有善的概念时,就不会认识到什么是恶,反之亦然,当认识到恶,会在其对立面发现善的存在。对事物进行区分之后,必然会出现分别,而这一分别显然是具有好坏优劣的,在之后的一段话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其对立统一的观点。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和无在相互对立中产生,难和易在相互对应中形成,长和短在相互比较中显现,高和下相互依赖中存在,音和声在相互应和中区分,前和后在相互对比中出现。我们所意识到的存在,由于其相生相应,我们才能够对其加以区别认识,虽

3、然因为这样,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了整个世界,然而,这样的区别导致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也有了差异,这使得我们的心态无法平和,从而刻意地趋向我本文由.L.收集整理们认为善的,避免我们认为恶的。虽然善恶的判断几乎是正确的,但是这样仍旧是不正确的,事物的存在本身是无属性的,由人的主观认识定制了事物的属性,显然是偏颇而不客观的,因而老子提出了圣人的处事原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因此圣人作顺应自然的无为之事,提倡不用言语的教育。对万物兴起不做限制,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

4、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建立了功劳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也就不会失去功劳。圣人处事不以有为作为其目的,毫无目的性的行为对事物不会产生或消极或积极影响,而是使得一切都顺其自然的发展,由此达到,万法自然,无为而为。给予万物,却并不以此为凭恃,不对万物有任何要求,不将万物作为自己的功劳,而这样的态度正是无为而为的实现,没有得到也就没有失去,把握住自己的主观认识,不偏颇的看待事物,以公正中立的态度去把握事物的对立面,不执着地追求某个对立面,只是遵循规律处事,自然而然的处理好一切。  二、不争  老子哲学中最推崇水的德行,上善若水。水善利

5、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尚的道德像水一样。水善于施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安居于众人所讨厌的低洼之处,所以水差不多符合道的原则。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而老子最为看重的正是其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语道尽老子对于水的认识,善利万物是无私,也是包容心,又如圣人无为之道功成而弗居,水以其广阔胸怀去滋润万物,不求回报,不争地位,静静地存在于那里,你无法看到它的任何功利欲望,它无形无势,唯一的势是自然的势,顺应地心的引力,居于低处,不争却坐拥天下。恰恰因为水在低处,所以更能体会到世间万物的根基所在,更加懂得如何去有利万物,由于

6、在低处,看遍世间万物由低到高的演变发展,能够明白争的徒劳,达到不争。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居住善于选择地方,思想深邃如渊,与人交往仁慈,言语诚信真实,为政要清静安定,做事能衡量自己的能力,行动时善于把握时机。因为与人没有争斗,所以没有忧患灾难。详细论述了水之七善,便于人们借鉴,以求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居善地,既有选择好自己居住的位置,如孟母三迁,讲述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因而人要善于选择环境,对自己要有清楚的定位,是不争的首要要求,试想鱼儿绝不会在树上筑巢,那样只会招惹所有的鸟,而

7、自己也会干死。心善渊,指的是我们要善于思考,如深渊一般宁静深邃仿佛吞噬包容一切的智慧及心境,是不争的一个重要的自身条件,否则,只会被社会的大流所牵动,无法谨守本心。与善仁,与人交往要仁慈,仁义礼智信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而在与人交往中只有保持仁之心,才能够不被他人的争引导、影响,保持本心的不争。言善信,语言诚信真实,能够使人从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受到诚意,信赖自己所说的话语,从而理解自己不争的态度。正善治,在执政或管事时,要能够清静安定,不可躁进不稳,躁动会打破不争的心,唯有在掌握权力时,仍以清静安定的心态去管理事务,不争的心才会显现。事善能

8、,如果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行事,会出现执着躁进的现象,争就产生了,只有善于衡量自己的能力,在清醒的自我认识下,才会有不争的心。动善时,我们的行动要善于选择时机,如果行动的时机不恰当,那么在当前的纷繁复杂状况下,容易被各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