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论文.pdf

《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论文.pdf

ID:54707728

大小:963.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04

《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论文.pdf_第1页
《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论文.pdf_第2页
《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论文.pdf_第3页
《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论文.pdf_第4页
《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枉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屈剑英,,,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我们要复兴伟大的中国人民文化创造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我国历史各时期时代精神的精华但长期以来由于《道德经》和《论语》,,,产生的时间先后问题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致使中国哲学史的科学性受到极大伤害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得。,不到合理解释诸如老子哲学和孔子哲学的性质问题老子哲学和孔子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逻辑发展圆,,。圈中的环

2、节地位问题老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作用问题均很难明确论断造成中国哲学史教,“,学一开头便处于不能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我国哲学发展史上,,”的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借以提高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作用的地位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使我认识到对老子哲学和孔子哲学产生的时间先后,,,,问题余了从史料学的角度继续加以研究外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发展史与意识发展史相结合的角度相形研、,究《道德经》和《论语》理论内容理论形式和历史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性去认识他们各自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为史地{立问题一、《道

3、德经》和《论语》理论内容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也说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56页)我们要确定老子和孔子哲学的时间先后,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比较分析《道德经》和《论语》的理论内容看他们各自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相形研究《道德经》和《论语》的理论内容给人的第一个强烈印象是两本书各自反映的社会生活画,。。面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是非常不同的是两本不同时代精神的著作,。《道德经》下篇集中谈了老子的政治哲学其中有八章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做了正面的描述现在我,。:把它

4、们摘录于下看老子是怎样评论当时的社会老子说“,。“。,,”,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四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以其”(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生生之厚五十章)“,,,,,、,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道夸非道也哉(五十三章)“,,,,;,;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五十八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七十二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熟”敢?一1一,。,,。,。”常有司杀者杀夫

5、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撕失代大匠断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七十四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之轻死(七十五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熟能以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一个危机深重社会正处在崩淡边沼而统治阶级却不醒悟的时代社会,,“”,“”“”,的农业生产衰败了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民已经挺而走险了但人们却仍残酷地压榨民厚,。“”,。自奉养继续过着糜烂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对民的求生存斗争采取愚蠢的武力镇压政策哲学家愤怒“”,“”,。斥责当权

6、的统治者是强盗头子大声呼唤能以有余以奉天下的有道者出来改变这人间的不平从,,“”意识发展史的角度看这正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的存在着普遍的恐惧与奴役的时代(上,。“”,“,,卷134页)主人表明他的本质正是他自己所愿意做的反面所以同{羊奴隶在池自身完成的过,,。”程中也过渡到他直接的地位的反面他成为迫使自己返回到自己的意识并转化白身到真实的独立}生,,,,,(上卷129页着重点是原著所有下同)这就是说奴隶主已失去了组织社会生产的职能成了一个完。,“”。全寄生的阶级奴隶已战胜了恐惧以做盗贼的方式实现自身真实的独立性。,我们再看《论语》反映的社会生活画面和哲学家对社会

7、现实的态度《论语》里面有关当时社会生活。,。画面的材料比较零散我把其中较正面的材料摘录十下与《道德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做比较“,,,”孔子谓季氏八俏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季氏旅于泰山“,,。”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树塞门⋯⋯有反拈(《八偷》)“:,。”子日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子日藏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公治长》)“:‘,,,,。”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君子周济不继富“:‘,,,,,,,子曰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