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

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

ID:9588032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3

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_第1页
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_第2页
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_第3页
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_第4页
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明末清初时期是中国史学史上私家修史的第四次高峰期,这次高潮持续时间长,形成史书多,且史家群体别具特色。以清初而言,私史领域的主流和中坚力量是维护明王朝的史家群体。这一知识分子群体把明朝统治的解体作为政治理想失败的象征,他们一方面力图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拯救明政权,另一方面则醉心于文化事业,把纂修史书作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文化归宿。据粗略统计,清初(指顺治康熙两朝)维护明王朝的史家群体约133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以江苏省最多,为43人,浙江省次之,为20人,其余依次分布于安徽、上海、福建、广东、湖南、江西、北京、山东、湖北、河北、山西、广西、云南

2、等地。一、史家群体构成情况  维护明王朝的史家群体的特点是忠于明朝,具有反满,或者说反清思想,且该思想意识在清初保持不变,并通过纂修史书的形式加以表现和发挥。从政治倾向性来说,这一史家群体主要由明遗民构成;就学术研究领域和社会经历而言,则有专门史家、名流学者和抗清殉明志士及其后裔的分别。1.专门史家。修史为他们所擅长的文化活动。早在明朝末年,这些史家就已经对当时史学界史家专业水准不高,史书滥而不实则居多的弊端有所体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备私家修史工作,如谈迁、张岱等。鉴于明代修史事业不够繁盛,修成的史书质量不够上乘,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经开始凭借私人之力修史。谈迁的《

3、国榷》始修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到天启六年(1626)时已经写成初稿,只是由于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盗,才不得不重修。张岱的《石匮藏书》早在崇祯元年(1628)即开始修纂,“十有七年而遽遭国变,携其副本,屏迹深山,又研究十年而甫能成帙”(张岱:《石匮藏书》《自序》)。这些史家继承了明代以来私修史书的成果,其史书在明代末年已经初具规模,但受到明末清初历史动荡的影响和限制,推迟到清初才得以问世。不可否认,这些史书都留有了明清变革的时代痕迹。2.名流学者。对于这一类史家来说,在学术研究领域他们另有所长,修史并非其专长。他们是诗人、文学家,或者是经学家、子学家

4、等等,在明朝灭亡之前,还不曾在史学领域深入研究探索有所建树。但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对于修史以及史书有过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在明朝灭亡后他们大多隐居不仕,除了穷心于所擅长的学术领域之外,深受时世的影响,把修史作为人生的目标之一,这使得他们在清初私家修史领域也成为颇具影响的学者,如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顾炎武是以经学名家的著名学者,在清初的历史大背景下,他也有史书问世,如《圣安本纪》,同时,兼具史书和地理书特点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也是为史学界所称道的上品。王夫之以哲学思想而著称于学术界,但他修纂的《永历实录》在清初私家修史领域确有其独到之处。这一类史家

5、并不以史学而著称,史书并非其学术代表作,但是由于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并曾经详细探究考察历史事件的原委,因此,他们的史书不仅反映历史真实,而且颇具思想性。3.抗清殉明志士及其后裔。抗清殉明志士在明朝灭亡之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反清复明的斗争之中,并最终死于明清之际的战火,他们是利用战事的余暇纂修史书,如张煌言、夏允彝等人。张煌言利用作战的间隙修纂了《北征纪略》,而夏允彝的《幸存录》更是在战事非常紧迫的时期完成的,修成《幸存录》后不久就死于清军之手。此外,抗清将领和殉明志士的后裔也成为一支私修史书的队伍,如夏允彝之子夏完淳继承父亲的遗志修《续幸存录》,钱肃

6、乐的族人钱肃润著《南忠记》,吴应箕之子吴孟坚著《南都记略》,苏观生之子苏国祐著《易箦遗言》,瞿式耜的族人瞿共美著《天南逸史》,杨嗣昌之子杨山松著《孤儿吁天录》等。他们继承了父辈对明朝的拳拳之心,修纂史书,来表明自己忠于明朝的政治立场。同时,通过修纂史书,他们也衷心地表彰自己的祖辈父辈在明清之际历史变革时期的高风亮节。对于维护明王朝的史家群体来说,修史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史学价值和学术价值本身,而升华为一种生命的动力、斗争的武器、人生的追求,因此他们的史书代表了时代史学的特色,表现出时世对史学的影响。二、修史动机作为维护明王朝的史家群体,私修史书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达到经世

7、致用的最终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记载明清之际死节之士的事迹,以儆当世之人,愧苟活之人。明清之际为了维护明王朝的利益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是这一类史家群体所尊敬和仰慕的对象,他们认为自己与这些死节之士一样从事的是反清复明的大业,只是由于时世所逼,或私人原因,没能跟随先帝于地下,为明王朝流血牺牲,但他们内心的深处却深切向往这种人生境界,因此,在史书中,为明朝死节之士立传,使之传为不朽,并成为现实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教材,是他们修纂史书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宗羲所谓的孤臣遗老,“心悬落日,血溅鲸波,其魂魄不肯荡为冷风野马者”(黄宗羲:《行朝录》《自序》,《黄宗羲全集》第二册

8、),成为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