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

ID:9613828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_第1页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_第2页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作者:王建华韩爱萍韩红芬【关键词】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护理;微循环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受到创伤后,其特定的骨筋膜间室区域压力增高,使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出现进行性缺血,导致以肌肉和神经进行性严重缺血为特征的一种并发症。其起病急,进展迅速,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将引起肢体坏死,造成终生残废,甚至危及生命[1]。,我院于2003年3月~2006年5月共收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5例,我们针对其病例特点,密切观察患肢变化,早期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

2、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4岁~65岁,平均32.9岁。就诊时间:0.5h~84h,平均3.2h。部位:右小腿14例,左小腿10例,双小腿1例。闭合性损伤21例,开放性损伤4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超出原发损伤程度的异常剧痛,患肢高度肿胀、发硬或有张力性水泡,受伤肌间隔区域内,肌肉神经麻痹,被动牵拉时受累肌肉剧痛。其中小腿高度肿胀,疼痛持续加重25例,皮肤苍白或发绀11例,肢体麻木、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受累肌牵拉试验阳性14例,肢体动脉

3、远端搏动减弱或消失13例。  1.3治疗与护理结果  本组25例中,采用保守治疗3例,行筋膜切开减压术18例,行钢板螺丝钉固定12例,行外固定架固定7例,行截肢术2例。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后,23例恢复良好,2例因外院转诊肢体已濒临坏死,经治疗后肢体坏死行截肢术。  2护理体会  2.1密切观察患肢疼痛情况创伤后患肢持续性剧痛,且进行性加重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因此若患者自述患肢疼痛,不能简单给服止痛药,而应密切观察其疼痛的特点,观察其与创伤症状是否相符,有无进行性加重,以便早期发现本病的临床症状。疼痛剧烈说明间

4、室内神经受压、缺血严重,而到晚期神经功能失用,痛觉随之减弱或消失,此特点应引起重视。    2.2密切观察趾端情况  创伤后伤侧肢体远端皮温及颜色会出现变化,早期皮温增高、颜色发红,晚期由于血运障碍,皮温降低,肢体发凉、苍白或青紫。若足趾出现半屈状,被动牵拉足趾时引起疼痛,肌力减弱,则是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应密切观察和高度重视。    2.3注意观察患肢肿胀情况  一般肢体创伤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而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患肢肿胀严重,有明显压痛。由于患者多有小腿骨折,常须使用石膏或夹板做外固定,此时应严密观察及

5、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及时去除被血液浸透而变硬的绷带敷料,防治骨筋膜室压力过度增高。  2.4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创伤后患肢绷带包扎或各种外固定应松紧适度,不易过紧。严禁按摩及不必要的活动,以防加重组织损伤。避免患肢抬高,因为肢体抬高可使动脉压降低,小动脉关闭,加重缺血。避免热敷,因热敷可加快组织代谢,加重组织耗氧,必要时可以冷敷。  2.5保护肾功能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筋膜各室应彻底减压,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减少毒素吸收,避免损伤肾脏功能。  3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常比较困难,

6、主要依靠临床密切仔细的观察,若按以往“5P”作为早期诊断依据,则病程已多属晚期[2],会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造成肢体残废或截肢。可见,密切观察,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经25例治疗和护理,我们认为下列几点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①患者有肢体受挤压或骨折病史,肿胀、疼痛持续进行性加重;②肢体远端感觉异常;③小腿及足部肌肉活动障碍;④被动牵拉足趾引起剧痛;⑤肢体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护理人员对本病应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肢变化,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合理必要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参

7、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