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ID:9430084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1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_第1页
1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_第2页
1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_第3页
1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_第4页
资源描述:

《1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措施;功能锻炼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外科的常见病,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的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水肿而引起组织压升高,导致间室内容物(主要是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常见的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1]。多发生于前臂和小腿的骨折或挤压伤,如处理不当或延误诊疗可致肢体残疾或坏死,甚至死亡。  1临床资料  我科2004~2008年共收治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9~62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严重的软组织挫伤4例,胫腓骨骨折6例,胫骨平台

2、骨折2例。本组患者症状均有患肢明显肿胀,肢体持续疼痛,张力增高,皮肤红紫、发青、发亮,并伴有张力性水疱。肌肉缺血致肌力减弱,活动障碍,足背动脉搏动弱,末梢循环差,肢端往往发绀或略显苍白。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入院后常规记录血、尿等标本的检验时间和结果,以备随时与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尽量减少患肢活动,保持患肢水平位,禁止抬高患肢;伤处不要加压包扎,禁止按摩和热敷,否则易使病情加重;密切观察患肢疼痛、肿胀及末梢循环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早期处理。及

3、时完成各项治疗,甘露醇可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细胞内和血管外的液体进入血管内,扩充血容量,降低组织压,与地塞米松合用,能清除因压力解除、灌流恢复而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短时间内能有效阻断或缓解病变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术前1h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  2.2术后护理  2.2.1保护患肢伤口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多为彻底切开筋膜室减压,因伤口大,不进行缝合,渗血多,故应及时换药并清除坏死组织,密切观察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定时测量体温;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补充全血、血浆、蛋白质

4、,为伤口二期愈合打基础。密切观察脉搏和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红紫、麻木、疼痛等症状逐渐加重,首先考虑是手术减压不彻底,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延误治疗时机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2]。  2.2.2一般护理确保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60%~70%。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特别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做到定时翻身拍背,做深呼吸;防止压疮的出现,做到勤按摩、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此外,需要重点观测患者小便情况,包括尿量、颜色及常规化验,对重症患者注意防止出现肌红蛋白尿及急性肾衰

5、。  2.2.3饮食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使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嘱其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每日早晚各1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粗细粮、新鲜蔬菜水果合理搭配。术后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3功能锻炼  2.3.1原则适时进行功能锻炼可维持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减轻后遗症,降低病残率。术后第1天即开始对患者进行规律性指导,遵循“主动运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原则。开始时,可建议患者进行除患肢以外的其

6、他关节的任意活动,目的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  2.3.2方法患肢锻炼的主要方法包括:①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50下/次,3次/d。检查方法:将双手放于髌骨两侧并推动髌骨,如锻炼方法正确,应为不能活动,且说明股四头肌坚强有力;②踝关节背伸运动,50下/,3次/d;③直腿抬高5~10cm并保持1~5min,3次/d。二期缝合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出院后,嘱其坚持功能锻炼8周以上,并观察1~2年。  2.4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和情绪变化,做好其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有明显的恐惧及烦躁不安,情绪不稳

7、,因此,护理人员除做好各项护理外,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了解手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面对现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障,护士应以人为本,运用现代整体护理模式,根据护理诊断、个体心理及社会精神差异等,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判断和分析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