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学意蕴探析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学意蕴探析

ID:9627168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学意蕴探析_第1页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学意蕴探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学意蕴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学意蕴探析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学意蕴探析苏格拉底之死常被人们与耶稣之死相提并论,以突显这个死亡事件在整个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地位。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在于由此引发的后人的相关思考。自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众陪审法庭以361票比140票的绝对多数判处死刑,饮鸩而死之后,对于这个死亡事件的原因及其蕴含的意义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歇过。笔者意欲从法理学的角度,以柏拉图的《克里托篇》和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文本分析,探寻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以及在此思想支配下的主动守法赴死行为,对苏格拉底之死作出法理学上的解释。  一、社会契约论的解释

2、  苏格拉底认为个人与国家(法律)之间是存在契约关系的。契约的订立是为了个人和国家双方的利益,双方都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实现对方的权利。国家为个人提供了生存、成长、教育等条件,个人也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遵从国家的法律和命令。苏格拉底认为,任何雅典人,只要达到成年,自己能够认识国家的政体和我们这些国家的法律,如果他对我们不满,都允许他带着他的财产去他喜欢去的地方。如果一个人决意留在一个国家里,就证明他对这个国家是满意的,因而必须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上述社会契约理论的支配之下,对于苏格拉底个人而言,其在面对于自己的不公正审判时,是如何做出行为选择的呢?首先,苏

3、格拉底和国家(法律)之间存在契约关系。受审判时,苏格拉底已在雅典生活了70年的岁月,因此可以认为是和雅典城邦之间存在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其次,苏格拉底享受本文由.L.收集整理了国家(法律)提供的利益,而且对于国家所提供的服务,苏格拉底总体上说是满意的。如果苏格拉底对国家不满意,他完全可以离开雅典而去其他国家,但实际上苏格拉底比瘸子、瞎子或其他残疾人更少出境,显然对这个国家和法律的感情比其他任何雅典人都要深厚。最后,苏格拉底应当服从国家的法律和命令。既然已经享受了国家所提供的利益,根据契约的对等原则,苏格拉底无论是在战场上或法庭上,或是在任何地方,你必须做你的城邦和国家命令

4、你做的事。正是在这一简单的思维逻辑下,苏格拉底拒绝了其弟子想要帮助他逃脱死刑的企图,而主动选择了遵从法律的审判结果。  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解释  现代西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自足自洽的,并不以道德作为其必然的基础,不能以法律以外的宗教、道德等标准对法律的好坏、善恶做出判断,而应当保持价值中立。从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倾向。苏格拉底明明认识到法律对自己的判决是不公正的,却甘愿受罚,这与他对法律的独特属性的认识不无关系。  一方面,个人没有能力对法律的好坏做出判断。苏格拉底是一位推崇知识至上的知识贵族主义者,他认为一般的民众是没有智慧的,他们的意见不值得考

5、虑,他们的行为完全是随意的,所以,对于法律的好坏一般的民众也是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既然如此,民众就不应当判断法律的好坏,正确的做法是完全服从法律的规定。  另一方面,个人也不应当对法律的善恶做出判断。如果允许个人根据自己的好恶判断法律的善恶,那么人们就会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进行遵守,而逃避不利的法律,如此一来,法律的权威就会丧失殆尽。基于这种观念,苏格拉底以自己的死亡为世人作了一个坚决守法的榜样,而不论这法是好是坏,是善是恶。  三、功利主义法学的解释  苏格拉底认为守法能给守法者以及整个城邦带来正义、幸福等好处。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守法才能使自己少受城邦的惩罚、多得国人的尊敬,

6、才能在法庭上少遭失败、多获得胜利,才能获得全城邦的信任,才能成为领袖和统率,才能获得友谊,等等。而违反法律则会受到世人的唾弃,你活着要面对我们的愤怒,你死后,我们的兄弟、冥府里的法律也不会热情欢迎你,因为它们知道你试图尽力摧毁我们。对于整个城邦来说,凡人们遵守律法的城邦就最强大、最幸福[1]。所以,苏格拉底以身作则,将守法进行到底,视死如归。  四、自然法学的解释  自然法学认为在人定法之外还存在一个在时间上具有永恒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自然法,自然法高于人定法,是人类制定法律的依据。  苏格拉底认为有些不成文法是神明为人类制定,例如,孝敬父母、父母不可与子女结婚、以德报

7、怨。违反神明制定的法律的人是无法逃避刑罚的,不像有些人违背了人所制定的法律,却能通过躲藏或暴力,逃避刑罚。守法即是正义。神也是喜欢把正义和守法看为是同一回事了。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苏格拉底也可以被认为是为了获得神明的喜爱而勇敢赴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