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

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

ID:9640214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_第1页
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_第2页
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_第3页
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_第4页
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范式,从日常生活着手的文化研究是面向大众文化的、务实的、甚至有些执迷于细枝末节,有学者就此认定文化研究丧失了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力量,文化研究的任务,就其传统和后来的实践看,不是批判日常生活,而是捍卫日常生活[1]。但实际上,批判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徐钢认为文化研究既产生于全球资本主义,同时又是对它的批判。批判本身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与批判对象纠缠在一起[2];刘岩与王晓路认为,文化研究依赖于提出的问题,而问题又依赖于产生的背景,背景裹挟的权力关系自然进入到批评视野,所以,它同时具备批判性和参与性的特点[3];

2、南帆甚至认为,文化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担当着这样一种自反性的角色:既提出了肯定,又提出了批判;既充当伯明翰学派的弟子,又扮演法兰克福学派的传人。[4]  如果根据卡尔曼海姆的定义,把所有超越环境的思想都看作是乌托邦[5],那么,这种同时具备的批判性与参与性就意味着一种置身其中而又超然物外的乌托邦精神,文化研究正是以运用伯明翰精神捍卫日常生活为方法,以运用法兰克福精神批判日常生活和常识为目的,批判那些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已经固化到人们思维方式中的文学观念与常识,这是对现有文学研究环境与研究范式的乌托邦式超越。  一、消除差异的文化生产与制造差异的文化再生产  F詹明信曾说过:一种更为

3、妥贴的文化研究概念不应让人觉得要在雅和俗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研究经典作品了,就不能碰电视、流行音乐之类。在我看来,两者是一个整体领域中的辩证的组成部分。[6]14大众文化擅长运用当代话语或者借用历史话语来完成文本的叙事过程,玄幻小说借古讽今,电视剧《武林外传》解构经典、拼贴故事,易中天、于丹为传统经典的当代转喻做出了努力,当年明月、袁腾飞则力图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大众文化如此千方百计地与历史、与经典互文无非是要警醒世人反思常识、观照现时人生,极力说服人们:大众文化及生活和艺术、学术是没有界限的,文化生产的过程就是一种消弭差异的过程。  现代科技也为大众文化的风起云涌提

4、供了种种手段,过去技术的掌握和艺术的定义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如今计算机制图(CG)、数码摄影与摄像(DC、DV)、互联网技术(博客)、无线通讯(微博客)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技艺甚至艺术的概念:在蒙娜利莎的嘴巴上加两撮胡子,用Photoshop合成几幅世界名画,用DV甚至手机拍摄艺术影像,用互联网络创作读者参与式的小说这些同样是对艺术的欣赏和再创作,艺术不再是产生于某个高高在上或者难以捉摸的特定时空当中,艺术可以出现在活生生的日常生活里。  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消费,鲍德里亚则认为消费决定着生产。文化研究关注当代消费文化、流行文化、影视文化、传媒文化甚至互联网文化[7],这种

5、自下而上的视角关注的是文化的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全部过程。再生产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当代大众文化的再生产已经无法离开消费者的接受、认可以及广泛参与,消费文化、媒介文化、影视文化不仅传播了文学,甚至变成了文学最终的栖身之所,读者变成了消费者,观众和听众的参与度、卷入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文学和文化的未来走势。  戴卫哈维说过:资本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件东西。它是通过商品生产而再生产社会生活的一个过程。[8]425当代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无外乎追逐精神上的愉悦与物质上的丰裕,那种限制商品交换以生产稳定的等级体系社会显然已经被商品世界时常变换的可交换性社会[9

6、]34所代替,让某种物品专属于某个阶层去享受,显然有悖于启蒙的精神和现代化的目标。因此,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这种可交换性社会成了乌托邦精神产生的物质基础:商品(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实际上是对于未来生活向往的符号期待与符号的持续占有过程,无论是精英人群还是普罗大众,都会继续追逐自己的理想以期改变现有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于是,要么款式令人垂诞的新商品持续不断地出现,要么低阶层的群体僭用了现在的标志上层社会的商品,由此产生出一种犬兔追逐的效应,那些居于上层的群体不得不投入到新的(信息)产品中去,以重新建立原有的社会距离[9]30。这种一方为了保持社会距离(差异)而另一方为了缩短社会距

7、离(差异)的、殊途同归的犬兔追逐便形成了文化研究乌托邦精神得以萌芽的社会土壤。  二、批判的乌托邦:彼岸和此岸之间的距离  日常生活本身饱含着批判的乌托邦精神,列斐伏尔称之为理性的终结与激情的造反[10]。而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的目的是要实现文化的转型和人自身的现代化使人超越传统日常生活结构和图式对人的创造活动的束缚[11],可远离普通民众和日常生活的现代主义精英式审美的批判和颠覆的作用充其量不过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