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探讨

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探讨

ID:964380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探讨_第1页
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探讨_第2页
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3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运用针刀松解枕后软组织后再配合正骨治脊手法及颈椎牵引以解除颈神经的压迫和刺激。结果3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中治愈32例(88.89%),好转3例(8.33%),无效1例(2.78%),总有效率97.22%。结论针刀配合正骨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关键词】针刀;正骨;牵引;颈源性头痛头痛的病因很多,为临床多发常见病。其中大多数患者有颈部压痛,此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其头

2、痛时间长,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较困难。多数学者认为,大多数其与颈椎退行性改变和颈椎错位以及肌肉痉挛有关,命名为颈源性头痛,笔者用针刀松解枕后软组织压痛点,并配合正骨治脊和颈椎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36例,疗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12~63岁,平均37.2岁;病程最长23年,最短半个月,平均6年。1.2临床表现及诊断1.2.1临床表现早期在枕部、枕下部、耳后部、耳下部有不适感。以后渐转为闷胀和酸胀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颈部、顶部、前额、颞部。有的可伴

3、有同侧肩、背、上肢疼痛。疼痛可有缓解期。随着病程进展,慢慢加重,持续存在,缓解期缩短,发作加重。劳累、情绪激动、咳嗽、饮酒、寒冷及天气变化等可诱发疼痛加重。1.2.2诊断标准依据疼痛的部位和表现,排除肿瘤、颅脑损伤后遗症、结核、慢性硬膜下血肿、副鼻窦及牙周等器质性病变,且符合以下四个特征:(1)由头颈运动或姿势不良激发的头痛;(2)按压颈部引起头痛加剧或有“舒服的疼痛”;(3)头痛放射到颈部和同侧肩部及上肢。(4)头痛、枕部、枕下部不适以及颈椎病表现。1.3治疗方法1.3.1针刀松解治疗患者俯卧于治疗

4、床上,患者胸前垫一薄枕,并放于治疗床边,患者头伸出治疗床边,使头部前倾45°~60°左右。在上下项线,C2棘突及横突项韧带上寻找压痛点,用龙胆紫做标记,术野备皮消毒局麻,铺洞巾后用汉章4号针刀,各点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直进入直达骨面,稍提针刀,纵行切割,有突破感即停,以松为度,左右切三刀即可,可纵横摆动。摆动后应贴骨面横行铲切,左右各一下,然后出针按压。每次做3~6点,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1.3.2正骨治脊根据患者是否有颈椎错位,如有错位者,行针刀松解术后须正骨治脊颈椎复位。依据患者颈椎错位方

5、式,作相应的正骨治脊手法。如枕环、寰枢关节错位者,作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作上仰,侧转,缓慢摇动1~2下,患者放松头部后,将头转至最大幅度时,用手腕有限度的快速瞬间“闪动力”向头侧顿拉。如颈椎左右水平侧摆式错位者,作颈椎侧向扳按整复法:患者仰卧,操作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一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先牵引并渐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搬一按一牵联合“

6、闪动力”,拇指可触到整复关节的弹跳感并多可听到关节弹响声。如颈椎旋转式错位,作颈椎推正整复:患者仰卧,低枕,以左颈椎矫正为例,操作者半蹲于患者头侧部左后侧,两手拇指食指张开,分别置于患者两边脸颊,食指与脸平行,拇食指固定后,另三指扣住头颅,并将患者脸部往右侧至适当的角度,以不可使患者颈部肌肉僵硬为度,此时,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左手拇指的第1、2关节之间扣住患椎间之关节突,右手将患者头部上托至适度角度,并以上手推,下手内带方式,以向前、向上45°角实施整复矫正。1.3.3颈椎牵引行针刀松解术后,无颈椎错

7、位者,即作仰卧位颈椎持续牵引治疗;有颈椎错位者,须手法正骨治脊复位后,再作仰卧位颈椎持续牵引治疗,牵引角度为仰卧前倾位约20°~40°,牵引重量以患者个体重量和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依据,从5~15kg力不等,每天1次,每次30min。2结果2.1疗效标准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无任何改变;有效:患者症状减轻,有明显诱因时仍有枕后疼痛与压痛;痊愈:患者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2治疗结果36例患者经1~3次治疗后,痊愈32例,占88.89%,有效3例,占8.33%;无效1例,占2.78%。总有效率97.

8、22%。痊愈病例6个月后随访,除3例患者偶有不适外,其余均无复发。3讨论1995年BOGDUK指出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和肌肉痉挛。他认为颈源性头痛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疼痛。其发病机制[1]可根据神经根的不同受累部分,分为神经源性疼痛和肌源性疼痛。神经根的感觉根纤维受刺激引起神经源性疼痛,而其腹侧运动神经根受刺激时则引起肌源性疼痛。C1~3神经离开椎管后大部分通过柔软的肌肉组织。在颈椎退变及颈椎错位的基础上,颈椎动态平衡失调,椎间孔狭窄和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