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思考

ID:9652818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思考_第2页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思考教育是传递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而精神文明的核心便是人类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具有人文主体的道德观念。从古代儒家的“仁义”来看,它构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在培养人的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它让人积极地处身于社会生活,借以确定和显现人生价值。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道德教育为中心的理论,陶行知力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宗旨。所以语文教育不能一味在语言文学上做文章,忽视人文精神的传承。如果在学生时期不重视也不懂得个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一旦当他们走上社会进入各行各业后,必将造成道德水准的下降,从而导致国家、民族、

2、集体、公民的道德意识越来越淡薄。这种状况的产生固然与大气候有关,责任不全在教育,但学校的教育,尤其是负有传递道德文明的语文教学也难咎其责。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无不在告诫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高扬人文性的主旋律,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让每一位小学生继承中华文化的传统,做一个能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的中国人。2.现行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语言文字是形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语文学科的语言教育就是学习母语,母语教育的同时总是让学生也在感受着本民族的文化,品味语言的同时也在品味一段历史,一份哲理、一种人格。其人文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小学语文的识字

3、教学来说,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感情的表现。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就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起,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为学好母语发奋努力。如果说识字教学中的人文性不可低估,那么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就更胜一筹了。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既有对《好学的爸爸》的尊敬,又有对《奶奶的白发》的孝敬;既有《送信》的关心,又有《孔繁森》的忠诚和壮举;还有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庐山的云雾》,姿态独特、耐人寻味的《黄山奇松》,雪峰插云、古木参天的《九寨沟》……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在教材中均得到体现。二、

4、人文性的培养策略1.以读促情在教学《奶奶的白发》一文时,我以“操心”为突破口,让学生回忆祖辈为抚育自己而付出的艰辛的劳动,联系生活,倍感温馨。当感情被推到制高点时,再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尤其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使学生沉浸在温情中。小学生不仅读得好,领悟得好,而且发言句句出自肺腑,令听者感动不已。3.相互合作合作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萌发并不断得到强化的,如在分角色读书中,两个学生都想扮演同一角色,这时就发生矛盾。对此,教师要适时引导,让两个人轮换扮演,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进一步合作的兴

5、趣。通常还采用“合作读书”、“合作写字”、“合作画画”、“合作批发作业”等形式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协调的人文性。4.重视积累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太少、文化积淀不深厚是以往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课标》作如此修订,重在引导教师放弃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分析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如果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量”的突破,语文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综上所述,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可

6、能是“纯”工具,它总是承载着人们所要表达的情、理、意、趣。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想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开阔了精神境界,促进了情感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所以,小学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获得能力的场所,更要成为学生体验人生的天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