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治疗4247例皮肤血管瘤临床分析

32p治疗4247例皮肤血管瘤临床分析

ID:965952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32p治疗4247例皮肤血管瘤临床分析_第1页
32p治疗4247例皮肤血管瘤临床分析_第2页
32p治疗4247例皮肤血管瘤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32p治疗4247例皮肤血管瘤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2P治疗4247例皮肤血管瘤临床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草莓状血管瘤2395例,其中男1032例,女1363例;海绵状血管瘤1210例,其中男462例,女748例,混合性血管瘤642例,其中男231例,女411例。年龄2月~60岁,其中2~4月者占49.1%。发生在头面部、四肢的患者占61.5%。血管瘤面积在5cm2以内的患者占81.6%。  1.2治疗方法  草莓状血管瘤患者采用32P敷贴法。将事先计算好的32P敷贴剂药液均匀滴在滤纸上,滤纸干燥后备用。根据患儿病损形状取图样描绘在透明薄塑料纸上,依图样裁剪新

2、华滤纸,用半透明薄塑料纸包裹剪裁好的滤纸,胶布敷贴在患处。敷贴量根据部位、病损程度,一般掌握在15~25Gy。对于敷贴面积的要求,婴幼儿控制在50cm2以内,儿童控制在100cm2以内,如经一次治疗未愈者,3个月后可行第2疗程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用32P胶体注射,32P胶体用注射用水稀释,计算血管瘤体积,32P注射的剂量是185~740kBq/cm3(5~20μCi/cm3),用注射用水稀释放射浓度为370~740kBq/ml(10~20μCi/ml),一次治疗量可根据患儿病变部位、大小、深度而定。血管瘤局部皮肤或黏膜常规消毒后

3、,注射针头从瘤体周边注药,将32P胶体注射液均匀地注入到血管瘤间质内。一般儿童一次用药量不超过18.5MBq(500uCi)/次,婴幼儿不超过7.4MBq(200uCi)/次。注射后,进针处用棉球压迫5min,以防药液流出。如1次注射治疗未愈,3个月后可再次注射治疗。  混合性血管瘤患者采用32P敷贴+32P胶体注射法,32P敷贴的剂量与单纯草莓状血管瘤相同,32P胶体注射的剂量减少1/3。  1.3疗效判断标准[1]  (1)治愈:血管瘤完全消失且肤色恢复正常,或血管瘤消失,局部遗留少许痕迹。(2)显效:血管瘤明显苍白或扁平,局

4、部尚有少许痕迹,在病变外有点状、蛛网状血管扩张,海面状血管瘤体积缩小1/2以上。(3)好转:治疗后血管瘤停止生长,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变浅,海绵状血管瘤体积缩小不到1/2。(4)无效:血管瘤治疗后外观无明显变化,或有扩张和发展趋势。有效=治愈+显效。  2结果  2个疗程后疗效见表1。总治愈率92.7%,显效率4.4%,好转率2.9%,总有效率为97.1%。表14247例皮肤血管瘤32P治疗结果[n(略)]  治疗注意事项:(1)治疗前行血管瘤彩超检查,以明确诊断,计算血管瘤体积。(2)嘱咐患儿家长经常检查敷贴药膜是否与血管瘤紧密相贴

5、、是否有错位,并及时纠正。(3)患儿或者父母有过敏史者,注射后须在医院内观察3h。(4)接受治疗的患儿必须血管瘤无破溃、无结痂、无感染,且无其他感染疾病。(5)除打针者外,还需要1名医生在场,以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6)患儿治疗时体位要方便术者,我们一般让患儿取平卧位。固定患儿体位应轻柔,防止由于用力不当而损伤患儿。(7)按照血管瘤体积计算给药剂量:先计算血管瘤面积,面积乘平均深度即为体积,按照185~740kBq/cm3(5~20μCi/cm3),浓度为185~740kBq/ml(5~20μCi/ml)给药。不同部位血管瘤,选

6、择用药量应有所不同。对眼睑、口唇、口腔黏膜、舌、耳、鼻、外阴、指(趾)缝等部位血管瘤,一般给185kBq/cm3(5μCi/cm3),185kBq/ml(5μCi/ml),因为这些部位极易破损,影响美观,对这些特殊部位血管瘤,治疗的原则应是相对减少药量,增加治疗次数,必要时可延长再次注射治疗时间,防止破损发生。颜面部给250kBq/cm3(7μCi/cm3),250kBq/ml(7 μCi/ml),四肢等不重要部位可以给740kBq/cm3(20μCi/cm3),740kBq/ml(20μCi/ml)。  机体对射线敏感性与年龄成

7、反比,年龄越小,对射线敏感度越高,故治疗时,婴幼儿用药量要小些,但即使是同龄人,其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应用时可根据第1次注射治疗疗效对下次治疗用量作适当调整。一般儿童一次用药量不超过18.5MBq(500μCi)/次,婴幼儿不超过7.4MBq(200μCi)/次。(8)32P胶体为草绿色液体,胶体颗粒大小不均匀,容易凝集,使用时必须强烈振摇,重新混匀。(9)进针点应选在血管瘤周围正常皮肤1mm处,针尖避开眼球等重要器官。绷紧血管瘤周围皮肤,容易穿刺进针。消毒应在以进针点为中心的直径5cm范围。注射32P前应回抽血,回抽血

8、液较多,证明针尖可能在大血管里,不能注射药物,并改变进针方向。进入血管瘤腔内应有落空感,并向上轻挑针尖,判断针尖所在位置。针尖不能刺入皮内,以免引起皮肤坏死。注射药物时若阻力太大,证明针尖不在血管瘤内,不能注射药物。一次进针宜多点浸润注射,将32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