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

儿科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

ID:9689430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儿科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_第1页
儿科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_第2页
儿科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科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科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感染性休克被认识尽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抗生素的发明为人们治疗感染性休克提供了有效武器,但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至今仍然未被彻底解决,那就是感染性休克的高死亡率问题。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的认识历程: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根本原因,这个观点早就被人们所肯定,可是对于感染→感染性休克→难治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认识,远未彻底明了,特别是难治性休克这一病程,更是原因众多,机制重叠,复杂难明,难于用一、两种机制进行解析;微循环障碍学说曾一度对休克诊治发挥重大作用,但仅用改善微循环方法,不能彻底纠正休克造成的损害;

2、基于休克时容量不足的液体复苏策略,能有效恢复血容量,配合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能较好地恢复组织灌注,却无法解决细胞病性呼吸障碍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综合征。休克时微循环障碍与细胞功能障碍的关系: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细胞代谢障碍是继发于微循环障碍之后发生的,是由于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损伤。但随后一些研究发现:(1)休克时细胞膜电位变化发生在血压降低之前;(2)细胞功能恢复可促进微循环恢复;(3)器官微循环灌流恢复后,器官功能却没有恢复;(3)促进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取得了抗休克疗效[1]。以上说明休克时细胞损伤可以是继发于微循环障碍,但也可以是原发的。感染性休克有如下显著特点:一是病理生理机制更为复

3、杂,目前对其认识很不充分;二是早期休克状态的确定较为困难,休克处于复苏和复苏后维持阶段较为漫长;三是必须依据有创血压及全身灌注情况检查;四是脓毒性休克,虽然休克得到纠正,病情的发展却非常不确定②。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一般不会太难,机体有感染病灶或高度怀疑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心血管功能障碍,即可诊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等推荐方案为:临床表现符合下列6项中的3项可诊断早期感染性休克:(1)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萎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惊厥;(2)皮肤改变,面色苍白发灰,唇周、指趾紫绀、皮肤花纹、四肢凉。如有面色潮红,四肢温暖,皮肤干燥为暖休克;(3)外周动脉搏动细弱,心率、

4、脉搏增快;(4)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须除外环境温度影响);(5)尿量1ml/kg/h;(6)代谢性酸中毒(除外其他缺氧缺血及代谢因素)。如代偿期临床表现加重伴血压下降则诊断为失代偿期感染性休克[3]。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采取抗感染策略进行病因治疗是毋庸置疑的,抗感染有效地前提是做到针对性,但对感染性休克只实施抗感染措施,也难挽救患者的生命。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包括病因学治疗及发病学治疗两方面,必须全面兼顾,不可偏废;病因学治疗就是针对感染进行抗感染治疗,具体措施包括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及感染病灶的清除引流,在病原未明情况下,一般先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脓毒性休克适用“降阶梯治疗”或“重拳出

5、击”原则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多主张联合用药尤其在病原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兼顾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并考虑到耐药菌的可能[4]。在足够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时没有取得预期的病情控制时,可能存在原发灶和并发症的演变,要考虑治疗方案的调整;不合理和过度抗生素使用会增加抗生素诱导脓毒血症[5]、脓毒性休克[6]和脓毒症相关脑病[7]的机会。发病学治疗包括畅通呼吸道、氧疗、改善微循环、改善细胞代谢、改善和恢复重要器官的功能。休克时人工辅助通气的指征宜适当放宽,支持性人工辅助通气包括原发病已致危重状态、短时间内难于纠正的休克状态、MODS;治疗性人工辅助通气包括: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导致呼吸衰

6、竭。改善微循环:休克既已发生,即要实施国际上的“黄金(goldenhours)”六小时早期目标治疗策略(earlygoal-directedtherapy.EGDT)⑧,对于小儿(含新生儿)则要实施一小时内的“钻石时机(diamondminuets)”目标治疗策略进行救治。补充血容量宜及时、尽早和足量进行。纠正酸中毒,休克状态纠正之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时PH值纠正到7.15即可,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即扩血管药物必须在血容量得到充分补充及纠正酸中毒前提下应用,而缩血管药物一般在过敏休克及神经源性休克应用;防治DIC,高凝期要给予适度的抗凝治疗,低凝期要掌握凝血因子的补充和适度抗凝之间的

7、平衡;体液因子的平衡疗法与拮抗剂的使用,即应用SOD清除剂清除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单抗清除肿瘤坏死因子;临床上血液净化也在平衡体液因子(含炎症因子)方面起到确切的作用[9]。改善细胞代谢,与休克相关的危重状态下伴随的高血糖是应激及高代谢的反映,持续的高血糖则预示机体代谢功能不全,与病死率呈正相关,故要求血糖控制在3.9~6.1mmol/L[10].改善和恢复重要器官的功能:脑保护是器官保护中心,首要的脑保护是改善全身循环和脑灌注,其次是原发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