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毕业论文--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ID:9695951

大小:19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毕业论文--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_第1页
毕业论文--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_第2页
毕业论文--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_第3页
毕业论文--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_第4页
毕业论文--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意会认知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摘要:意会认知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提出,主要讲述了个人知识的主观性到普遍知识的客观性的过程,从而很好的阐述了知识如何从个人性走向普遍性,从主观走向客观的过程。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个理论也有所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能够将此应用于教育领域,我通过研究和思考,觉得这个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助,分别进行了讲解和阐述,希望能够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关键词:意会认知教育教学引言:近些年来,我国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的进行着,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有问题还是我们的方法不对

2、?文理科合并对不对?合并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去发展?我们的教育如何发展?我们的教学方法如何让改进?这些问题一直萦绕耳边。英国20世纪著名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提出的意会认知也许会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有所帮助,我想通过介绍和研究意会认知理论将它带入教育界,从这些中能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所帮助。一、意会认知理论概述一提到意会这个词语,很多人都会想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但是这个意会和本文所要讲述的意会理论是有区别的。这个意会(“只可意会”中的意会)出自于《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通俗的讲就是只能用心

3、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语言具体地表达出来。而本文所要讲的意会理论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陈述的知识;而意会知识则指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波兰尼的一句话:“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表达的”清楚地表明了意会知识的内涵。意会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意会认知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提出,他在自己的著作《科学、社会与信仰》中首次提出了意会认知理论,后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思考,在《个人知识》中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表达和阐述。意会认知理论是想通过批判解构客观主义、怀疑

4、论、机械论而展开,并构建了自身的信托哲学框架,试图在此之内寻找主观与客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意会认知的认识逻辑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个人信念—求知满足—寄托—意会认知—观念重组—普遍有效性检验—公共知识,也就是波兰尼意会理论中的信托框架。它的路径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个体或者说是个人对某个问题或者关注点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他相信在这背后隐藏着某种客观的规律性的东西,但是这个规律对于现在的个体来说又是模糊不清的,然而,他对这个还没有认识的规律却是深信不疑的,于是个体有了将这种主观的个人信念变为客观现实的强烈的欲望和冲动,个体在这种欲望和冲动的支持下使得研究和探索得以不断的深

5、入。无论怎样,个人的信念和欲望都是主观的,而问题或者是关注点的规律却是客观的,这时候个人就不得不把信念先寄托起来,但是无论怎样这个问题还是得研究者个人自己去解决。那么他就必须对这种信念的普遍有效性做出承诺,并对其负责。以个人对知识的责任、良心和使命感为约束,使得整个探索的过程不断走向问题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在寄托的过程中,个人充分发挥个人的意会认知能力,在各种言述手段和意会认知的共同作用下,对问题进行各方面的认识,通过深入了解来取得对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认识,最终在意会认知的作用下形成了对问题规律性的认识。经过观念重组和言述化后,该规律性的东西从背后浮现出来,从隐性转变为显性。显

6、性化的规律性经过普遍有效性检验之后,在科学共同体内部获得承认,最后成为知识。整个路径就是一个从个人知识的主观性到普遍知识的客观性的过程,从而很好的阐述了知识如何从个人性走向普遍性,从主观走向客观的过程。二、意会认知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由于波兰尼是一个英国人,所以最早关注他的思想的是英国和北美的学者们,继而才逐渐发展影响到中国、日本和澳洲等其他国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波兰尼的思想开始受到各个国家学者的关注,研究意会认知理论的学者也在不断增加。国外波兰尼思想的研究较早,形式也比较多样,范围很广。他们主要通过学会、期刊、网站论坛、研究中心、杂志等形式进行,其中专著100余部,论文多达

7、200多篇,研究涉及科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宗教学甚至波兰尼的个人传记等诸多领域。科学社会领域的有阿加西的《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研究》;心理学领域有罗杰斯的《对话》等著作;哲学领域更是有杰弗里的《超越经验主义:重思波兰尼》;对于其生平的研究,则有威廉、斯科特的《科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这些著作系统的阐述分析和研究了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从而很好的体现出了意会认知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影响。我国研究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刘仲林是我国较早翻译波兰尼意会认知理论并发表多篇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