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

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

ID:9743173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_第1页
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_第2页
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_第3页
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_第4页
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育目的的困惑与突围论文关健词:语文教育目的 文化批判 文化品位 言语能力 交往主体论文摘要:语文教育目的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规范.当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变味的语文,与目的困惑有关.语文教育的理想是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意识和精神;终极的语文教育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现实的语文教育目的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语文还要通过言语的交流和生活的交往培养发展主体性的人.教育是行动,“本身并无目的”川而言。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结果的描述,即通过教育

2、使受教育者达到的最终状态,它是二种设想,而设想就带有理想的色彩。教育目的就是对教育理想境界的规定,并通过它引导教育活动到达理想的境界。向时,教育目的又是一种规范,“它描述了一种作为理想而为受教育者所设定的心理素质(或一种素质结构),并且要求教育者应该如此行动,使得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实现该理想的能力”。教育目的又可以作为检验教育行动的尺度或者标准,但是这个标准检侧出来的是行动是否有效,而不是教育真正达到成功,“教育目的是人们以此来评价我们使用的方法所产生的未来影响是否保持正确方向的标准。因此,教育目的对教育内容、教育行动、教育方

3、法、教育原则等都起到统帅作用,它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语文教育是基于汉语言母语教育的生活教育、基础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语文教育的目的同样对语文教学内容、方法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目的表述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气“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近乎玄虚而缺乏具体的操作价值,如何检验这些目的也使人感到茫然。目前的语文教学,任课教师可以改变教学内容,随意择取或者任意“制造”与语文教学无关的语言材料。例如,教学《阿Q正传》,让学生来审判阿Q窃书一案,

4、或者调查阿Q之死的案件;教学《小石潭记》,让学生为小石潭做旅游广告;教学《观沧海》,让学生学习环保意识等。语文课上成了法律课、地理课、历史课、化学课。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如果追问这些课堂教学,似乎又没有背离我们的语文教育目的,他们会说,我们这是在进行爱国教育、爱护环境的教育、锻炼学生的生活意识、语言能力等等。语文教育有许多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爱国感情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又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语文教材的内容确实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政治无所不包,语文是全息的。全息的

5、语文教学内容,似乎也带来了语文教育目的的无所不包,教育的目的似乎就是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而这样的目的越大、越空,就越难于操作,也难于实现,似乎成了雾中花、水中月。一、语文教育目的的依据既然教育目的是一种设想,那么设想的依据又是什么?谁在设想?谁在规范?规范的内容是什么?翻开百年语文教学大纲或者语文课程标准,我们都能看到这样描述目的的关键词:伦理、道德、情操、精神、品质;能力、知识、方法、习惯、态度等等。前一个层次的目的显然是社会的目的,是社会统治阶层的目的,是应然目的。社会的目的在于教育要生产培育出社会某个阶层所需要的人,强调教育

6、的伦理和教化作用。后一个层次的目的是个体目的,有可能转化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目的,这些目的的许多方面可以量化,便于检侧,因而更容易转化成教育者的实然教学目的。语文教育目的不可忽略社会的发展、政治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而发展变化。而这些目的其实不是教育者的目的,而是社会的目的,但这些目的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存在着教者如何把这些应然目的转化成实然目的的问题,否则就有可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教化课。语文教育的目的还应当考虑人的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学生

7、的发展需要。学生不仅要适应今天的生活,也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育目的既要源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它是一种理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设想的更高更新的理想,像明星、像路标指引着教育的方向。为了适应今天的生活,学生需要交际交流能力,需要发展言语能力;为了明天的可持续的发展,学生需要有精神的支柱,它主要来自文化的熏陶和积淀。此外,语文教育目的还应该依据语文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这要求我们回到语文教育的原点—语文教学,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育目的不仅是所欲的,而且是应该如此的应然状态,要把应然状态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实然状态,还要具备

8、可行性,成为教育者的一种规范,一种教学任务。而教育任务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是语文课,而不是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科学课或者杂烩课。二、语文教育目的的突圈(一)语文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语文教育沃尔夫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