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

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

ID:978076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8

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_第1页
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_第2页
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_第3页
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论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适用一、通知移除规则在商标侵权中适用的可行依据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为8.1万亿元①。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网络购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已成定局,但现行法律下网络交易平台的商标侵权规则还没有相关法条的同等支持。商标法亟需相应的规则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边界,为其正常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二)规则输出和原适用环境的相似性  美国众议院报告曾指出避风港规则立法初衷的两方面:

2、激励网络服务商与权利人合作,制止网络侵权行为蔓延;明确网络服务商可能的版权侵权责任,准确预测法律风险。②如今网络平台上的商标侵权也面临同样局面。一方面侵权行为众多,另一方面直接侵权的往往是小商铺,难以承担较大数目赔偿金,商标所有人更倾向于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提起诉讼,与网络版权的环境类似。  (三)公共政策调控的导向作用  知识产权是公权属性的财产权,其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科技或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如欧洲法律相较美国更倾向于保护奢侈品生产商。③我国目前网络经济发达,驰名商标还较弱,需慎重考虑相应政策带来的利益保护。通

3、知移除规则是以著作权为土壤生长的实践规则,鉴于商标和著作权侵权的相似性,对于网络交易平台的商标侵权认定具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二、通知移除规则在我国商标侵权中的适用现状  由于网络交易平台不直接编辑发布商品信息,没有主观追求侵权的故意,也不参与到用户线下交易中,不可能落入直接侵犯商标权行为。仅有《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笼统地将其商标侵权行为纳入其中,故相关的商标侵权责任在法律上本文由.L.收集整理仍存在尚未明朗之处。  2006年波马诉淘宝、陈仰蓉案④中,法院认为只有当商标权人指出网络商店的侵权事实并提交相应证据证实,淘宝才有义务

4、删除信息。笔者认为,法院已确认网络服务商在商标权利人或第三人提出网络商店售假并证实后应承担积极删除相关信息的义务是合理的,即出现了通知移除规则的雏形,对网络交易平台的主观过错设置了上限仅让被告概括知道存在侵权事实,无法具体到事实本身,不能认定被告具体明知,无权要求其删除相关用户信息。换言之,即使网络交易平台概括知晓侵权存在也没有主动审查的义务。2011年衣念诉淘宝、杜国发案⑤中,法院认为淘宝知道商标侵权行为却未采取必要的能够防止侵权行为发生的措施,放任纵容侵权行为发生,构成共同侵权。笔者认为,至此,司法首次打破了网络交易平台使用

5、通知移除规则抗辩即免责的现状,在进一步规则的免责条件的适用外,对网络平台为制止反复侵权行为应当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和相应法律责任的认定做了进一步阐释。在特定条件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不知会转化为应知,从而影响最终的侵权认定。通知移除规则不再成为绝对保护伞,标志中国司法机关对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的责任认定进入新的阶段。  〖HTH〗三、通知移除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中的一般适用模式  1998年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规定了避风港原则,其主要含义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使用信息定位工具,在其能够证明自己并无恶意,并且及时删除侵权链接或者

6、内容的情况下,不承担赔偿责任。⑥参照避风港原则,当发生商标侵权行为时,商标权人先向网络交易平台发送侵权信息通知,由其确认后对侵权信息予以删除,若相关用户此后发出通知证明自己未侵犯商标权时,再由网络交易平台恢复被移除信息。若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对于被证实的侵权损害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适用规则时,需考虑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客观要件是存在商标侵权行为,认定主观过错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平台提供商是否知道或应该知道直接侵权行为,且在事前对卖家主体合法性的审查和事后补救措施中是否采取了合理适当的行动,以尽可能避免交易平

7、台被用于侵犯他人的商标权。⑦  笔者认为,通知移除规则在适用时,商标与版权间接侵权相比已有了明显变化。商标法基于对商标商誉的保护,专用权和禁止权范围不一致,这意味着判断商标侵权往往没有判断版权侵权那样直观。同时,商标权穷竭原则使许多在网络平台上交易的商品流动合法化。商品所有人完全可以以二手交易、代购等形式合法销售带有他人商标的商品,网络上的交易不能当然构成侵权。再者,网络平台交易更具隐蔽性。平台上出现的只有商品图片和文字描述,而背后究竟是何种商品、生产者、进货渠道、授权与否等信息都是隐形的。因此只有真正完成线下交割才能判断直接侵

8、权行为是否发生,而后再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以上特点使通知移除规则的适用并不如著作权法中那般经济高效。  从权利人角度来说,版权间接侵权因直接相关作品,许多侵权信息甚至只要概括知道存在就足以构成明知,使通知后的移除措施势出必行;而商标由于复杂的侵权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