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东片24米区域政道路工程

江南东片24米区域政道路工程

ID:9793327

大小:1.10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5-09

上传者:U-1387
江南东片24米区域政道路工程_第1页
江南东片24米区域政道路工程_第2页
江南东片24米区域政道路工程_第3页
江南东片24米区域政道路工程_第4页
江南东片24米区域政道路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南东片24米区域政道路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编制单位: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由来11.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1.3.项目选线合法性分析3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6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7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83.1.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8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43.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93.4.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83.5.环境风险预测333.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393.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413.8.工程占地及拆迁413.9.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424.公众参与484.1.环评信息公示484.2.公众参与方式484.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48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96.联系方式50 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由来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地处梅州城区江南,起点位于金燕大道(桩号为K0+000),呈西东走向,沿线200m范围内有三乡村(起点西侧)、金堡花园、乐善公祠、万象江山(在建)等敏感点,终点位于梅水路(桩号为K0+204.691)。目前,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所在的片区社会经济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且项目沿线两侧房地产逐渐兴起,如金堡花园和万象江山小区,因此,出行便利成为小区居民优先考虑的条件。据调查,该工程选线现状为泥泞地,为方便周围居民出行,同时,响应《梅州市建设宜居城乡五年规划》的号召,促进梅州市绿色交通发展,建设具有梅州特色的幸福出行环境,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决定投资380万元,建设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根据《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梅州城区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路基项目的批复》(梅州市发改资【2012】188号)和《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规划许可证》(建字第SZ12032号),本项目己批准的设计长度为220m,该长度包含金燕大道路宽中间至梅水路路宽中间,而本项目实际建设长度为204.691m。拟按城市支路、双向4车道进行建设,道路规划宽度24m,设计车速为30km/h。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中有关规定,受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的委托,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拟建工程沿线进行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并通过对有关资料调研、整理、计算、分析,编制完成了《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2.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2)项目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4)项目投资:总投资38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5万元,占总投资的17.1%。(5)道路等级:城市支路。(6)建设地点:江南东片金堡花园南侧。50 1.1.1.项目路线位置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项目路线位置走向本项目位于梅州城区江南,起于金燕大道(桩号为K0+000),呈西东走向,沿线为空地,200m范围内有三乡村(起点西侧)、金堡花园、乐善公祠、万象江山(在建)等敏感点,其中,项目起点西侧隔金燕大道为三乡村,金堡花园位于项目北侧100m处,乐善公祠位于项目南侧15m处,万象江山为在建工程,位于项目南侧70m处,道路终于梅水路(桩号为K0+204.691)。(2)主要控制点本项目的主要控制点为:起点处交叉口、终点处交叉口、金堡花园、乐善公祠。1.1.2.项目设计情况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将按城市支路、双向4车道进行建设,道路规划宽度24m,设计车速为30km/h,道路全长204.691m。根据公路相关规范和项目设计方案,本项目道路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详见表1.2-1。表1.2-1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取值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2标准轴载-BZZ-100BZZ-1003行车净高m≥5.0≥5.04设计速度Km/h3030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6设超高最小半径m40-7圆曲线最小长度m25-8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00(250)1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00(250)11最大纵坡%70.23412最小坡长m85204.69113竖曲线最小长度m25-14横坡%1~21.515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16最大超高横坡度%2-17超高渐变率1/75-18停车视距m404019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度ⅥⅥ20道路设计年限年30301.1.3.工程建设内容(1)道路平面设计50 根据规划道路中线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交叉口处的停车视距三角形内不应设置妨碍驾驶员视线的建筑物和绿化植被等设施,以免造成交通事故。(2)道路纵断面设计本项目纵断面根据现状地形及规划标高作为控制纵断面设计的标高,以满足技术标准、路基稳定、排水顺畅、节省投资为设计原则。(3)道路横断面设计本项目根据设计规范,结合道路周边现状情况,拟将道路横断面路幅划分为:1m(自行车道)+2m(绿化)+18m(车行道)+2m(绿化)+1m(自行车道)=24m,其中两侧后退红线各5m,则为3.5m(人行道)+2.5m(自行车道)+2m(绿化)+18m(车行道)+2m(绿化)+2.5m(自行车道)+3.5m(人行道)=34m。此外,车行道横坡采用双向坡,横坡度1.5%,人行道采用单向坡,坡向路中心,横坡度1.0%。(4)交叉口设计根据本项目平面设计,可知本项目全线共设平面交叉2处,详见表1.2-2。所有交叉口均不设交通信号灯控制。表1.2-2平面交叉设置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中心桩号等级交叉形式交叉角度(°)1金燕大道K0+000城市主干路垂直902梅水路K0+204.691城市次干路451.1.1.工程投资及建设周期总投资38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5万元,占总投资的17.1%。施工期:2013年6月~2013年12月,总施工周期约为180天(6个月)。1.2.项目选线合法性分析1.2.1.与梅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性分析《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抓住梅州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机遇,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域路网,实现市到县“一小时”交通圈,县到镇通三级以上公路,镇通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建设宜居城乡。本项目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交通路线设计与金燕大道、梅水路等道路交接,使交通便捷快速。50 广东省制定了《山区规划》,提出和实施以开放梅州为先导、工业梅州为核心、生态梅州为基础、文化梅州为动力的“四个梅州”发展战略,与山区人们、海内外乡亲一起建设新梅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实施,使梅州从粤东边远山区变成区域发展的前沿阵地,从交通不便变成咽喉要道,成为双双向沟通珠三角与江西、福建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双向促进珠三角与江西、福建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双向对接珠三角与江西、福建的重要枢纽。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梅州市的道路网络密度,优化梅州市的交通运输格局,改善投资环境,加速经济发展,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梅州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因此,本项目与梅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相符的。1.1.1.与交通规划符合性分析为贯彻梅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梅州市交通局在交通运输工作中落实“四力”以实现交通突破的目标。推出结合地方道路现状,大力配合“特色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廊道建设,使特色旅游区沿线道路成为一条景观路、致富路、平安路、便捷路。同时,把道路养护管理提高到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做到有路必养、村村通为长期通的策略。本项目作为梅州市市政道路组成之一,其建设和维护认真贯彻了梅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根据《梅州市绿色交通发展规划》(2011-2020),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梅州绿色交通体系,客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实现梅州经济的绿色崛起。项目的建设符合规划,本项目起点连接金燕大道,金燕大道是通往客天下旅游度假村的必经之路,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梅州绿色交通发展,也为进一步开发梅州市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带动梅州市总体经济的发展。根据梅州市城区道路网规划图,本项目位于该规划网范围内,符合梅州市城区道路网规划。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和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1.1.2.与城乡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现状梅江区中心和梅县县城为基础发展形成大梅州综合服务中心,并以行政服务、文化、商业和旅游接待为主要职能,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这一功能布局结构的建设。同时,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第83条设施配套指引,即完善道路交通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1.1.3.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不属于其中的限制类或禁止类的范畴,而属于允许类产业,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1.1.4.与土地利用相符性分析(1)与梅州土地利用规划相符性分析50 根据《广东省梅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国家、省、市重大交通项目用地需求,统筹安排交通运输用地,进一步改善市域交通运输网络。本项目为规划公路用地,其建设有利于所在地区运输网络的完善,同时便民出行,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2)用地功能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城市支路,项目沿线所经区域开发程度较高,不涉及基本农田,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评价范围内无野生动植物保护物种或成片原生植被,不涉及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1.1.1.与环境区划相符性分析(1)声环境功能区划相符性根据现状与预测结果,本项目沿线无需要特别保护的噪声敏感区,本项目经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后,可以有效防止对周围声敏感点造成不良影响,项目建设前后的声环境均能满足项目所在区的声环境2类区标准。(2)空气环境功能区划相符性根据《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年),本项目选址区域为二类区,项目选址不在一类保护区内,且本项目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订版)中的二级标准(2014年)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020年、2028年)的要求,因此从大气污染控制规划角度分析,选址是合理的。(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相符性本项目附近水体为“程江入梅江口——西阳镇河段”,根据粤府函〔2011〕29号《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该段河流水体功能为工农航景用水,属于Ⅲ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及运营期产生的路面雨水通过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后,对附近水体影响很小,与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相符合。(4)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相符性纵观本项目全线走向,均没有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也没有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历史文化保护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栖息地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所禁止逾越的敏感地带。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相关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50 1.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1.1.声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本项目委托梅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3年5月13日~14日对本项目噪声敏感点现状噪声进行监测。本次监测共布设3个监测点位,由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沿线各监测点昼间噪声值为52.0~68.8dB,夜间噪声值为46.0~54.8dB,除乐善公祠外,三乡村和金堡花园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表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一般,三乡村昼夜间现状噪声值超标,主要是因为该敏感点与金燕大道相临,该道路己有较多车辆通行,其交通噪声对三乡村产生的影响较大;金堡花园昼夜间现状噪声值超标,主要是受该地段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及金燕大道及梅水路交通噪声对其叠加影响,因此,出现超标情况。1.1.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本项目委托梅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3年5月13日~20日对本项目大气环境进行连续7天的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评价范围内监测点金堡花园的SO2、NO2连续7天小时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订版的二级标准要求;PM10连续7天的日均浓度达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订版的二级标准要求。历史监测点沥林坪SO2、NO2、CO连续7天小时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订版的二级标准要求;PM10连续7天的日均浓度达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订版的二级标准要求。可见,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质量良好。1.1.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本项目附近水体为梅江干流。为了解其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引用梅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梅江——程江入梅江口——西阳镇河段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历史监测数据作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依据。历史监测3个监测断面W1~W3各项水质指标都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各水质指标pH、COD、溶解氧、BOD5、氨氮、TP、SS和LAS的单项指数均<1,表明该水体的水质良好。50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要求,确定本项目各项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2.2-1。表2.2-1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因子评价范围大气环境运营期,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内;施工期,评价范围为施工场地外缘100m。声环境运营期,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施工期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施工场外缘100m。地表水为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排污口上游500m,下游2500m生态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以及项目施工料场等临时用地。环境风险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内。地下水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50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1.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1.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1.1.1.大气污染源分析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及汽车尾气;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扬尘;施工机械燃油排放的废气等。(1)施工扬尘路基施工中砂石、水泥的装卸、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散逸到周围大气中;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会引起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因素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较为严重。类比同类工程《梅州城区八一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7)》施工污染源强分析,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一般施工路面):下风向50m、100m、150m处分别为12mg/m3、9.6mg/m3、5.1mg/m3,若为沙石路面,影响约在200m左右;灰土搅拌产生的TSP:下风向50m、100m、150m处分别为8.9mg/m3、1.6mg/m3、1.0mg/m3。而物料堆放产生的扬尘,其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可通过减少露天堆放、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等减少风力起尘的途径来减少物料堆放扬尘的产生量。除此之外,粉尘在空气中的扩散稀释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当粒径为250m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m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粒径的粉尘。(2)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推土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均使用柴油作为燃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等。据类似道路《梅州城区八一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7)》施工现场监测结果,在距离现场50m处CO、NO2的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17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558mg/m3。由于使用清洁燃油,排放量较少,可采用无组织方式排放。且施工区的大气污染物具有污染范围小,仅限于施工场地,时间短,仅限于施工期的特点,因此,其产生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较分散。此外,根据建设单位介绍,本项目目前采用水泥路面,待路两侧建设完善后,计划50 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沥青烟气污染。详细分析如下:(3)沥青烟气本项目沥青拟由集中搅拌站供应(即外购成品),但在铺设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气,含有THC、TSP及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对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据统计,沥青熔融产生的沥青油烟,下方向50m外苯比(a)芘浓度低于0.0001mg/m3,酚在60m左右浓度接近0.01mg/m3,THC在60m左右浓度接近0.16mg/m3。由于沥青混凝土施工为移动进行,其对固定地点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持续时间约1d,所以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铺浇应避开风向针对环境敏感点的时段,以避免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1.1.1.1.噪声污染源分析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如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道路面层施工时有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等。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1996),这些常用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时,其噪声强度及影响范围见表3.1-1。表3.1-1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强度及影响范围机械类型声源特点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LA(dBA)昼间达标距离(m)夜间达标距离(m)装载机不稳定源59050281推土机流动不稳定源58638200发电机固定稳定源59025148平地机流动不稳定源59050205液压挖掘机(W4-60C)不稳定源58426160振动式压路机流动不稳定源58119100注:达标距离按开阔空间估算,未考虑遮挡和附加吸收。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最大的施工单元主要在基础工程中进行土石方作业的过程。常见的施工机械主要有装载机、推土机等。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1.1.1.2.水污染源分析本项目施工期污水主要来源于车辆设备冲洗废水、工程施工废料等受雨水冲刷入附近水体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和露天施工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1)车辆设备冲洗废水、施工机械含油废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车辆冲洗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CODcr50 、SS和石油类,这些废水量虽然不大,但是分散在道路沿线的各个地方,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类比其它同等规模的城市支路工程,施工期该类废水产生量较小,且为低浓度废水,其产生的各污染物的浓度详见表3.1-2。针对该类施工废水的水质污染物成分简单及施工废水易于处理的情况,建议施工单位建设临时专用设备清洗场地,设置隔油、隔渣、沉砂设施,废水经有效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防尘。表3.1-2施工期施工废水水质情况一览表废水类型外排水量SSCODcr石油类浓度(mg/L)浓度(mg/L)浓度(mg/L)施工废水少量3008015(2)降雨地表径流施工期下雨会形成地表径流,冲刷路面或临时料堆时,大量悬浮物将随径流进入地势低洼地带或水体。项目所在地处于南亚热带,夏季多暴雨,特别是每年6至8月间,是该地区台风及暴雨多发季节,因此,易出现施工期的地表径流污染。由“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可知,本项目建设期间,在采取措施后,估算其水土年流失量约为62.3吨。(3)施工生活污水根据调查本项目施工人员均不在现场食宿,主要居住在附近民房区,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居住区纳污系统,因此,本项目现场内无施工生活污水产生。1.1.1.1.固体废物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工程弃渣、废弃建筑材料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工程弃渣本项目全线路段挖土方量12166m3,回填土方量5693m3。整个工程挖土方量大于回填土方量,无需外借土方,弃土方量6473m3。(2)废弃建筑材料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因此,无废弃建筑材料产生。(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间的施工人员估计约60人,按垃圾产生量0.5kg/d·人计,施工人员垃圾产生量为30kg/d。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集中收集处理。1.1.1.2.生态破坏分析本项目全线长204.691m,沿线占地主要为空地,现状土地大部分为裸露地表,因此,不会产生对地表景观植被的影响。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路面开挖、施工垃圾和施工材料临时堆放点等将会对周边景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垃圾的清理和临时堆场的恢复,景观将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改善。1.1.1.3.水土保持分析50 本项目全线长204.691m,沿线占地主要为空地,现状土地大部分为裸露地表,因此,不会产生对地表景观植被的影响。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路面开挖、施工垃圾和施工材料临时堆放点等将会对周边景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垃圾的清理和临时堆场的恢复,景观将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改善。1.1.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用地性质转变为道路用地,使土地资源利用发生变化;在施工阶段,施工车辆及其产生的噪声、扬尘等会给道路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1.1.2.运营期污染源分析1.1.2.1.大气污染源分析运营阶段,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的影响。道路上行驶汽车排放的尾气产生的污染可作为线源处理,源强Q可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1996)中计算汽车尾气污染源强计算公式计算: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mg/s·m;Ai:i型机动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i型机动车j类污染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②单车排放因子的选取我国汽车行业正逐渐跟国际接轨,根据时间部署,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于2001年起执行相当于欧Ⅰ标准的国Ⅰ标准,2004年7月1日起实施国Ⅱ标准(相当于欧Ⅱ标准),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国Ⅲ标准(广州已在2006年9月1日起提前实施),至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国Ⅳ标准。考虑到原有旧的车型还有一段时间的服役期,本项目选取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Ⅲ、Ⅳ)》(GB18352.3-2005)中的排放限值,并参考欧3、欧4标准来计算其机动车尾气污染源强。详见表3.1-3。表3.1-3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单位:g/km·辆)车型近期(2014年)中期(2020年)远期(2028年)CONOXCONOXCONOX小型车2.30.152.30.151.00.08中型车4.170.184.170.181.810.1大型车2.95.02.95.01.53.5③污染物排放源强根据车辆尾气的单车排放因子、车流量、车型比可计算得到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源强(g/Km•s),见表3.1-4。表3.1-4小时车流量情况下汽车排放源强(单位:g/km•s)预测年份平均小时高峰小时50 CONOxCONOx20140.3280.0310.4770.04620200.4070.0390.5920.05720280.2150.0290.3120.041注:NO2取NOX的0.9倍。1.1.1.1.噪声污染源分析工程建成后,施工设备与施工人员已经退出,道路运营期间的噪声源主要来自路面行使的机动车。路面行使的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震动噪声、冷却制动系统噪声、传动机械噪声等;另外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道路路面平整度状况变化亦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噪声,但这些噪声源一般均为非稳定态源。表3.1-5本项目特征年各车型平均辐射声级一览表(dB)年份2014年2020年2028年车型小中大小中大小中大昼间64.870.880.964.670.680.864.470.380.7夜间63.769.280.263.56980.163.468.880高峰64.370.180.664.169.880.46469.680.31.1.1.2.水污染源分析本项目通车后的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来自大气降尘、气溶胶、轮胎与路面磨损、人类活动残留物、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由机动车机油系统泄漏、机动车装载毒害物质泄漏等受降雨冲刷而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这些污水将经由排水系统进入纳污水体,对纳污水体产生一定程度的负荷冲击。(1)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范围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与文件编制办法》(送审稿)中给出的路面雨水污染物评价方法,可知无论一场降雨的实际降雨历时有多长,只要确定其路面污水浓度合理,其实际产生的污水流中污染物的浓度总是小于“最大值”的,特别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更加明显。据调查与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路面径流污染情况与华南地区路面径流污染相近,可参考其路面2小时内污染物浓度值,详见表3.1-6。表3.1-6道路路面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值一览表污染物径流开始后时间(min)最大值(mg/L)平均值(mg/L)0-1515-3030-6060-120>120CODCr1701301109772170120BOD528262320122820石油类32.521.513250 SS390280190200160390280总磷0.990.860.920.830.630.990.81总氮3.63.43.12.72.33.63.0注:表中最大值为路面径流5~10min的初期雨水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值;平均值为路面径流2h内污染物浓度值。(2)本项目路面径流污染物量参照西安公路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赵剑强等人在《交通环保》1994年2~3期《路面雨水污染物水环境影响评价》一文中所推荐的方法。首先根据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及年平均降雨天数,计算出日平均降雨量,然后考虑暴雨强度与降雨历时的关系,假定日平均降雨量集中在降雨初期2小时内,则其与路面径流系数及污染物有关的汇水面积的乘积作为地面雨水量。上述计算方法可用下式表示:Qm=C×I×AI=Q/D式中:Qm——初期2小时降雨产生路面雨水量;C——集水区径流系数,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1993)中表15的推荐值,硬化地面(道路路面、人工建筑物屋顶等)径流系数可取值0.80;I——集流时间内的平均降雨强度;A——路面面积(m2),建成后路面面积(长204.691m、宽24m)取0.491×104m2;Q——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项目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54.6mm;D——项目的在地区年日平均降雨天数,平均年雨日(雨量大于0.1mm)150天。由上式计算可知,本工程路面径流雨水的产生总量为38.091m3/d。(3)路面径流污染物量由“表3.1-6”与路面径流雨水可计算本项目在降雨初期雨水中各种污染物产生量,见表3.1-7。表3.1-7本项目雨水排放污染物表污染物最大值(mg/L)最大值对应污染物量(kg/d)平均(mg/L)平均值对应污染物量(kg/d)CODCr1706.4751204.571BOD5281.067200.762石油类30.11420.076SS39014.85528010.66550 总磷0.990.0380.810.031总氮3.60.1373.00.1141.1.1.1.固体废物本项目运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来源是运输车辆散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装载的货物、乘客丢弃的物品等,及行人丢弃的垃圾,沿道路呈线性分布。由于路面固体废物为一般城市垃圾,且本项目线路较短,产生的运营期固废较少,由环卫部门进行统一处理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1.1.1.2.生态影响本项目沿线占地主要为空地,现状土地大部分为裸露地表,本项目建设后为水泥路面,由于路线较短,沿线生态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1.1.1.3.社会影响营运阶段,过往车辆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居民造成扬尘、噪声污染,但本项目建成后便利的交通会使沿线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使沿线土地增值。交通条件的便利,必将影响区域经济的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信息、物资及人员的交流,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改善居民的整体生活环境。此外,为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之形成区域优势。1.1.2.本项目营运期污染源汇总由前面营运期污染源分析可知,本项目营运期的污染物量可汇总如表3.1-8所示。表3.1-8项目营运期污染物汇总表污染源单位运营期车流量时段辆/h2014年2020年2028年昼间368456552夜间81102124高峰654812981机动车尾气(高峰)COg/km·s0.4770.5920.312NOx0.0460.0570.041机动车尾气(平均小时)CO0.3280.4070.215NOx0.0310.0390.029路面径流m3/d38.0911.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本项目200m范围内有三乡村、金堡花园、乐善公祠、万象江山等敏感点,其中三乡村位于本项目起点西侧,不在道路红线两侧200m50 范围内;万象江山为在建工程,目前处于土建施工阶段,据调查,该工程己于2012年8月开始施工,拟于2015年12月竣工。敏感点具体情况详见表3.2-1和图3.2-1、图3.2-2。50 表3.2-1声、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名称性质桩位相对项目方位关系与路面高差(m)离道路红线200m范围内的规模最近敏感点距离道路红线的距离总户数首排环境敏感点声标准空气标准红线外敏感点规模易受污染因素保护目标级别栋数户数层数建设前建设后1三乡村村庄K0+000西侧00栋25m109户00-2类2类二类0户声、大气声2类,大气二级2金堡花园小区K0+000~K0+204北侧014栋100m504户5150(约450人)10层2类2类504户声、大气声2类,大气二级3乐善公祠民房K0+147~K0+204南侧01栋15m1户11(约4人)2层2类2类1户声、大气声2类,大气二级4万象江山小区K0+000~K0+204南侧012栋70m3649户6167(约534人)12层2类2类3649声、大气声2类,大气二级50 图3.2-1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敏感点图50 图3.2-2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敏感点现状图50 1.1.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1.1.施工期环境影响与评价1.1.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施工阶段,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工地扬尘、施工车辆尾气等。(1)扬尘施工扬尘是施工过程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中散装粉状物料的堆放、施工场地地面裸露产生的大量堆土扬尘;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行驶过程中车轮与路面摩擦导致积尘飞扬产生的大量道路运输扬尘;车辆装载的土料、散装的建筑材料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飘洒、散落、飞扬增加的扬尘。施工扬尘按起尘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而产生;而动力起尘,则主要是建材的装卸、搅拌、车辆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尤以车辆行驶引起的扬尘更为严重。①风力扬尘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风力扬尘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起尘量,kg/t·年;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W——尘粒的含水率,%。由上式可知,风力扬尘起尘量与V0有关,而V0又由粒径和含水率决定,可通过减少露天堆放、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来减少风力起尘。②动力扬尘据有关文献资料和经验介绍,并且类比《梅州城区八一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7)》,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动力扬尘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约占扬尘总量的60%。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50 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以一辆载重5t的卡车,通过一段长500m的路面时,不同表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为例,如表6.2-1所示。表3.3-1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单位:kg/km·辆)P(kg/m2)车速(km/h)0.10.20.30.40.51.050.02830.04760.06460.08010.09470.1593100.05660.09530.12910.16020.18940.3186150.08500.14290.19370.24030.28410.4778200.11330.19050.25830.32040.37880.6371由表3.3-1可知,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除上述因素外,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为例,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3.3-2。表3.3-2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单位:mg/m3)粒径u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um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径u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由表3.3-2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μm时,沉降速度己达到1.005m/s,因此可以认为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其影响程度和范围随现场的气候变化而变化。根据类比调查,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本评价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分析,施工现场扬尘的监测结果见表3.3-3。表3.3-3建筑施工工地下风向TSP浓度监测结果(单位:mg/m3)距离20m50m100m150m200m250m浓度1.5030.9220.6020.5910.5120.406注:监测时风速为2.4m/s。从表3.3-3可知,施工场地下风向50m处TSP浓度低于《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规定的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经调查,本项目沿线两侧50m范围内1栋乐善公祠,乐善公祠50 无常居住户,仅有4名管理人员白天偶尔轮流看管,因此,若道路施工期间管理不善,施工车辆行驶扬尘及堆场扬尘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粉尘污染。根据经验显示,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的方式予以防治,若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和部分易起尘的部位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50~70%左右,洒水抑尘的实验结果见表3.3-4。表3.3-4洒水路面扬尘监测结果(单位:mg/m3)距路面距离(m)02050100200TSP浓度不洒水11.032.891.150.860.56洒水2.111.400.680.600.29降尘效率80.2%51.6%41.7%30.2%48.2%由表3.3-4可知,有效的洒水抑尘可以使施工扬尘在40m的距离内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1.0mg/m3),在此范围内洒水降尘效率达到40~50%,有效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程度。因此,建议本项目施工时尽量润湿路面,以减少起尘量。同时,严格施工,加强各种防护措施,使影响降到最低,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失。(2)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项目施工机械数量少且较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2、CO。据类似道路《梅州城区八一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7)》施工现场监测结果,在距离现场50m处CO、NO2的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17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558mg/m3,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订版)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建议施工单位选优质设备和燃油,加强设备和运输车辆的检修和维护,即可减少施工过程其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此外,根据建设单位介绍,本项目目前采用水泥路面,待路两侧建设完善后,计划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沥青烟气污染。详细分析如下:(3)沥青烟气由于沥青烟气的产生以沥青熔融过程最为严重,本项目拟采用外购成品商业沥青,对施工现场的影响只有沥青冷却固化过程中挥发的少量烟气。该部分烟气产生量相对于沥青熔融和搅拌过程要小的多,并且沥青摊铺采用全幅一次摊铺成型,对周围环境影响时间也比较短暂。据统计,沥青熔融产生的沥青油烟,下方向50m外苯比(a)芘浓度低于0.0001mg/m3,酚在60m左右浓度接近0.01mg/m3,THC在60m左右浓度接近0.16mg/m3,其排放量以及排放浓度均比较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因此,只要施工单位在沥青路面铺设过程中严格注意控制沥青的温度,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本项目沥青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50 综上所述,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附近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考虑本建设项目所处区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有利于粉尘沉降,土壤湿润,能阻止尘土飞扬。且道路沿线敏感点较少,施工路段较短,因此,施工期带来的粉尘污染在采取适当环保措施后,其影响可以降低到较小,不会对周围空气敏感点产生较大的不良污染。1.1.1.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长达180天,由于项目选线有居民分布,较容易受施工噪声干扰。因此,本评价将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1996)的有关规定,对本项目道路施工场外缘100m范围内进行噪声影响评价。本项目施工时使用的机械产生的噪声值见表3.3-5。表3.3-5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强度及影响范围机械类型声源特点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LA(dBA)昼间达标距离(m)夜间达标距离(m)装载机不稳定源59050281推土机流动不稳定源58638200发电机固定稳定源59025148平地机流动不稳定源59050205液压挖掘机(W4-60C)不稳定源58426160振动式压路机流动不稳定源58119100注:达标距离按开阔空间估算,未考虑遮挡和附加吸收。本项目施工初期,运输车辆的行驶和施工设备的运行具有分散性,噪声的影响是属于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此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明显。随着进行的定点开挖、基础施工、建筑材料搅拌等固定噪声源的增多,运行时间将较长,此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但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施工点与敏感点的距离和施工时段。因此,本评价采用点声源随距离衰减的模式(对于施工期间的噪声源的预测,通常将视为点源预测计算)来分析施工期噪声影响,估算出离声源不同距离的敏感区的噪声值。点声源随距离衰减公式:Lp=Lp0–20log[r/r0]式中:Lp——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Lp0——距声源r0米处的参考声级值dB。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不同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详见表3.3-6。表3.3-6单台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序号机械类型噪声预测值5m10m20m40m50m100m150m200m1装载机90847872706460572推土机86817569676157.5553发电机907872666458545150 4平地机90847872706460575液压挖掘机84797367615555.5536振动式压路机8175696361555148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可预测上述机械设备达标距离,预测结果见表3.3-7。表3.3-7声级满足施工场界标准的受声点与施工机械的距离序号机械类型受声点声级(dB)受声点与声源的距离r2(m)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装载机7055502812推土机7055382003发电机7055251484平地机7055502055液压挖掘机7055261606振动式压路机705519100从表3.3-6~表3.3-7结果可看出:单台机械设备在施工场界周围50m范围外的昼间噪声值均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夜间200m处部分设备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由此可见,项目昼间施工时,单台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对施工场周围50m范围内将产生一定影响,夜间施工对道路两侧敏感点的影响稍重,经调查,本项目沿线现状敏感点数量较少,50m范围内仅有乐善公祠1处,200m范围内仅金堡花园部分居民,而万象江山的施工期长于本项目的建设时间,在本项目投入运营后方完工,因此,受本项目影响的敏感点较少,且经调查,乐善公祠无常居住户,仅有4名管理人员白天偶尔轮流看管,影响不大;此外,本项目还采用封闭半封闭施工方式,施工噪声经衰减至金堡花园处,影响也不大。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不仅只有一台设备运行,当多台设备同时投入运行时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由于难以估算本项目现场施工时有多少台设备同时运行,本评价将假设上述设备同时运行,预测其噪声叠加后对某个距离的总声压级,并分析其影响程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多个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按下式计算:式中:n——声源总数;L总Aeq——对于某点的总声压级。预测结果见表3.3-8。50 表3.3-8多台施工机械同时运行时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距离5m10m20m40m50m100m150m200m总声压级dB(A)9690847876706764一般情况下,施工应安排在昼间8:00~12:00、14:00~22:00期间进行,尽量避免中午及夜间休息时间施工;若由于工程需要,确实要进行夜间连续施工的,必须取得相应主管部门的批准,并应通过媒体或者现场公告等方式告知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后方可施工,因此,施工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昼间。对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由表6.1-4可知,多台设备同时运转的施工不同阶段,在不考虑其他衰减因素和叠加本底值作用的情况下,多台设备同时运行时,在场址外100米噪声值为70dB(A),即在100m处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要求)。由于本项目沿线现状主要环境敏感点金堡花园距离道路红线约100m,各设备噪声叠加值基本能满足该处的噪声值要求,因此,本项目施工设备噪声实际影响不大。此外,施工期相对营运期而言,其噪声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束。因此,本项目施工期环境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1.1.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施工废水类型①施工废水:主要由道路软基处理搅拌桩施工产生的泥浆、车辆机械设备冲洗水,还包括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和露天施工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②地表径流水:施工期下雨会形成地表径流,冲刷路面或临时料堆时,大量悬浮物将随径流进入地势低洼地带或水体。③施工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人员均不在现场食宿,主要居住在附近民房区,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居住区纳污系统。因此,本项目现场内无施工生活污水产生,不会产生影响。(2)施工期废水排放环境影响分析①施工废水:道路施工软基处理时会产生少量泥浆,由于其产生量较少且大部分循环利用,施工单位一般会将剩余泥浆集中收集,由专用罐车运输至指定地点排放,所以,软基处理产生的泥浆不会对受纳水体产生明显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车辆冲洗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和露天施工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这些废水量虽然不大,但是分散在道路沿线的各个地方,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施工单位设置隔油、隔渣、沉砂设施,废水经有效处理后全部用作工程回用水。50 ②地表径流水: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特别是夏季暴雨易对施工场地的浮土造成冲刷,造成含有大量悬浮物的地表径流水污染周围环境,严重时可导致堵塞农田水利系统。建议本项目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特别是雨季对地表浮土的管理并采取导排水和沉砂池等预处理措施,则本项目施工期的地表径流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明显的影响。1.1.1.1.施工期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在施工期不抽排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不会产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对地下水不会产生不良环境影响。1.1.1.2.施工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工程弃渣本项目全线路段挖土方量12166m3,回填土方量5693m3。整个工程挖土方量大于回填土方量,无需外借土方,弃土方量6473m3。本项目不设置取弃土场,弃土将收集运至奇龙坑垃圾场处理,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弃土量较小,运到奇龙坑垃圾场处理可作为垃圾填埋时首层盖土,又不会对该填埋场容量造成冲击。(2)废弃建筑材料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因此,无废弃建筑材料产生。(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0kg/d,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集中收集处理。施工期施工弃渣、余泥,如果不妥善处置,将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若遇雨天,堆放弃渣中的泥土会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排水沟,沉积堵塞排水沟。在靠近河涌地段,泥浆水直接排入河涌,增加水体的含沙量,造成河床沉积。清运建筑弃渣的车辆行走市区道路,不但会给沿线地区增加车流量,造成交通堵塞,尘土的撒漏也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危害,污染街道和道路、影响市容与交通。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统一交由环卫部门处理,避免乱扔乱掉,污染街道,影响市容。建设单位须采取措施处置本项目建设施工产生的弃渣、余泥等固体废物:一方面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尽可能把开挖土方对施工现场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另一方面本项目应执行梅州市有关余泥、渣土排放的管理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则本项目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上述施工期固废经分类处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50 1.1.1.营运期环境影响与评价1.1.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建成后为城市支路,其通车后空气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其主要污染物为CO、NO2,无组织排放且发生量很小,本项目沿线无涉及重要的环境保护目标,沿线200m范围内分布的居民也较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要求,可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第5.3.2.4,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经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小,且项目所在地空间开阔,利于污染源扩散,项目沿线种植绿化带。根据已建项目的经验,经大气扩散和绿化吸收后,项目产生的汽车尾气均可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相关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1.1.1.2.噪声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结果分析本项目为城市道路,根据项目建设完成后路面行驶机动车产生噪声的特点,声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附录A.2中推荐的声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由预测结果可知:①随着近、中、远期车流量的增加,昼、夜间噪声值出现递增现象;②本项目各敏感点处现状噪声叠加道路噪声贡献值后,昼间噪声量增值幅度一般,远期最大增幅为0.7dB;夜间噪声量增值幅度相对较大,远期最大增幅为3.8dB,出现在万象江山处;③万象江山、金堡花园通车后噪声预测值相对于建设前增量不大,主要集中在0~5dB范围内,各楼层昼夜间值叠加上贡献值后均超标,金堡花园主要是由于现状由社会噪声影响,己出现超标所致;而万象江山主要是受现状施工噪声影响,由于施工噪声较大,因此,叠加预测值后出现较高超标,近期昼间最大超标量为5.8dB、夜间最大超标量为5.7dB,由于万象江山门窗拟采用隔声效果较强的隔声窗、墙壁拟采用混凝土,隔音量高达25dB以上,且本项目计划加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则本项目在万象江山、金堡花园等处的噪声值可削减至达标范围以内,在可接受范围内。(2)敏感点噪声与现状噪声对比情况分析对3个敏感点第一排噪声预测结果如下:☆运营初期2014年,金堡花园的昼间噪声增值在0.3~0.5dB之间、夜间噪声增值在2.3~2.6dB之间,万象江山的昼间噪声增值在0.5~0.7dB之间、夜间噪声增值在3.3~3.8dB之间,可知,本项目建成通车后,各敏感点受本项目交通噪声影响,昼夜噪声值均出现不同的增幅,且离道路红线越近,增值越大。50 ☆运营中期2020年,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各敏感点噪声贡献值稍微增大,由于预测车流量增长并不多,增量较小,其中金堡花园的昼间噪声增值在0.3~0.6dB之间、夜间噪声增值在2.4~2.6dB之间,万象江山的昼间噪声增值在0.6~0.9dB之间、夜间噪声增值在3.3~3.8dB之间。☆运营远期2028年,各敏感点较近、中期也是稍微增多0.1~0.2dB。总之,运行期噪声增量较小,敏感点昼夜间噪声增量在5分贝以内,可以说明,金堡花园及万象江山处预测值超标并非本项目的建设引起,而是现状社会噪声、周围其它交通车流较大及周围施工噪声所致。1.1.1.1.地表水影响预测本项目为城市支路,路线较短,沿线不设服务区和收费站等服务设施,项目建成后对水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是路面径流污染物产生的影响。影响道路路面径流水量和水质的因素较多,包括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交通量及大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等多种因素,其水质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污染物为SS和少量石油类,这些污染物浓度及产生量随机性强,偶然性大,很难得出一般规律和统一的测算方法供采用。根据国内研究资料和评价资料统计,路面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多发生在降雨初期,降水30min内污染物随降水时间增加而浓度增大,随着降雨时间延长,路面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含量降低,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减少。因此,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雨季,路面积尘越多,对水体的影响也越大。降雨的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漫流越大,路面的灰尘越容易冲走,对水体的影响范围也越大。另外,道路工程涉及到事故时会有事故废水产生,如运输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物质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等。本项目路面径流占整个区域地面径流量的比例是很小的,相对目前整个区域的其它污染源的比例也是很小的,据估算,本项目运营后,在下雨天路面雨水产生量为38.091m3/d。雨水及污染物将分布道路沿线,路面雨水经管网收集后在桩号K0+187处顺接至原市政预留排水接口。排入周边沟渠的雨水量较少,故项目路面径流所带来水环境影响程度较小,即使有影响也只是短时间影响,随着降雨时段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由于雨水中水污染物的浓度较低,且排放较分散,加上只在降雨日才产生影响,而且道路沿线无水环境特别敏感点(水厂吸水口等)。因此,类比其它道路地面雨水及本项目目前地面雨水的水环境影响情况,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其地面雨水将不会对沿线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1.1.1.2.地下水影响预测根据本项目区域地质资料,本项目场地内在钻探过程中未发现土洞、溶洞和地面塌陷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场地内个别地段存在软弱土层;道路沿线地形地貌比较简单,在道路沿线左右100m范围内未见滑坡、崩塌、采空区、砂土液化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该工道路工程建设。50 本项目场区处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抗震烈度为6度,沿线未见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区域稳定性较好。本项目场地位于地下水水源涵养区,但本项目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涉及地下水的采用。营运期间,正常运行状况下,主要污水为路面雨水,其产生的污染物SS、石油类等进入管道,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1.1.1.1.水体流失影响预测本项目主体工程占地0.491×104m2,其在建设前的水土年流失量为628.48吨/年。项目建设施工期间,若不采取水保措施,估算水土流失量约为627.9吨/年。同时大量泥沙土壤将随着雨水迁移、沉积,造成附近水体悬浮物大增,水质浑浊。因此,项目施工期间大面积的挖填平整应尽量安排在旱季进行。采取措施后,估算水土年流失量约为43.9吨,即通过采取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可减少水土流失量约584吨/年,总而言之,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本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较少,其水土流失情况较建设前好,且水土流失量极少。1.2.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2.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表明,由于本项目车流量较少,且以小型车为主,在不利气象条件下,CO、NO2对道路两侧敏感点的浓度贡献值可维持在标准限值以内,且本项目主要敏感点距机动车道距离较远,大气影响不明显。为更好地预防大气污染,建议配合以下方式进一步削减机动车尾气污染物。(1)对交通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日常加强路面的养护,定期进行洒水抑尘。(2)对交通大气污染物扩散采取控制措施①建议规划部门逐步调整道路两侧土地使用功能,并将新规划的第一排建筑物尽量向后退缩,与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缓解机动车尾气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一般情况下,红线外35米范围内不建议建设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②建议在道路两旁绿化带栽种对N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树种,如夹竹桃、大叶黄扬、石榴、紫槐等进行绿化,以充分利用植被对环境空气净化功能。(3)执行环境监测制度委托监测部门定期对沿线的大气敏感点(区)进行监测,以便根据交通量发展引起的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1.2.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50 本环评根据《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从声源控制、传播途径噪声削减、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及加强交通噪声管理4个方面对项目已有降噪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所需的降噪效果以及是否可实施操作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1)声源控制本项目设计选线己尽量规避现有住宅区,且通过挖填方路面平整的方式尽量保持道路平整,避免汽车爬坡噪声增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声源。建议运营期加强路面的保养工作,定期对路面进行维护,使其保持良好状态,对降低噪声的影响也是有益的。(2)传播途径噪声削减本项目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对噪声有一定的吸收作用;项目绿化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叶繁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应合理搭配密植,尽管降噪效果不明显,但是能给人心理上的安慰。(3)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噪声预测表明,项目运营后,项目运营后主要敏感点万象江山、金堡花园通车后虽然噪声预测值相对于建设前增量较少,但本项目交通车流噪声贡献值叠加其自身社会生活噪声,却引起昼夜间超标,万象江山近期昼间最大超标量为5.8dB、夜间最大超标量为5.7dB;金堡花园近期昼间最大超标量为5.6dB、夜间最大超标量为3.8dB。根据建设单位介绍,本项目计划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后项目的噪声贡献值较水泥路面噪声贡献值有少降低,削减量高达4dB,对于敏感点金堡花园及万象江山,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后交通对其噪声贡献值叠加现状值后的预测值虽然超标,但该预测值相对于现状监测值的增幅不大,最大值仅为1.7dB,可以说明,金堡花园及万象江山处预测值超标并非本项目的建设引起,而是现状社会噪声、周围其它交通车流较大及周围施工噪声所致。建议建设单位在临路一侧的空地进行绿化,乔灌相间,噪声削减量可达5dB,并保证路面施工质量,减少噪声,以采取以上措施后,金堡花园及万象江山处噪声削减量至少6dB,削减后的声值基本达标。此外,建议建设单位加强运营期噪声定期监控,若发现第一排建筑噪声值长时间达不到2类标准的要求,则应对其安装具有降噪效果的隔声窗,保证第一排建筑室内噪声达标,从而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综上所述,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降噪措施,因此,本环评建议建设方在道路两侧种植隔音噪果较好的绿化植物,比如乔木,建设提高绿化密度,使得室内声环境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住宅室内允许噪声级的相关要求。此外,除加铺沥青路面、保证路面施工外,建设方应加强运营期噪声定期监控,若发现第一排建筑噪声值长时间达不到2类标准的要求,则应对其安装具有降噪效果的隔声窗,保证第一排建筑室内噪声达标,从而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若因种种原因无法实施安装隔声窗措施,则要求建设方与所受影响户主协商,采取经济补偿的方式以弥补道路交通噪声对其造成的影响。(4)加强交通噪声管理50 ①项目建设完毕后,应在超标敏感点一侧因地制宜的进行绿化。②经常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维护与保养,在敏感点路段设置减速、禁鸣标志,可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源。③道路两侧新建建筑,若对声环境较为敏感的,建议建在不受本项目交通噪声影响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红线外35米范围内不建议建设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并且由建设方自身承担隔音降噪措施,可对部分临街建筑物进行隔音处理,例如其门窗采用有足够隔声量的通风隔声窗;并在设计住宅楼功能布局时,将浴室、厨房和电梯间等辅助建筑面向道路的一侧,以减弱噪声的影响。④全线适当安装摄像头、强化交通秩序。⑤执行环境监测制度,定期对沿线的声敏感点(区)进行监测,以便根据交通量发展引起的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⑥设置车道隔离栏:设置车道隔离栏的主要作用是疏通交通,减少交通事故,在繁忙时段采用此措施,再配合严格的交通和环境管理措施,可减少交通堵塞,从而可减少伴随交通堵塞而产生的刹车、启动和鸣号等噪声,能较明显减少交通噪声污染。只要建设单位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环保资金投入,在采取上述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后,路面上行驶的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不大。1.50 表3.4-1沿线声敏感目标减噪措施(噪声:dB)序号监测点监测位置时段现状2014年噪声值(水泥路面)噪声标准采取的声环保措施2014年噪声值(沥青路面)采取的声环保措施实施后室外噪声值达标情况采取的声环保措施达标情况实施时间交通噪声贡献值叠加预测值超标量交通噪声贡献值叠加预测值超标量叠加预测值相对于现状监测值的增量沥青路面贡献值相对于水泥路面贡献值的削减量沥青路面预测值相对于水泥路面预测值的削减量1金堡花园(距离道路边线北侧100m)1楼昼间62.553.163360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5062.72.70.2-3.1-0.31、临路一侧的空地进行绿化,乔灌相间,噪声削减量达5dB;2、保证路面施工质量,减少噪声,噪声削减量至少1dB;综上所述,沥青路面经采取以上措施后,噪声值至少可削减6dB。56.7达标加强运营期噪声定期监控,若发现第一排建筑噪声值长时间达不到2类标准的要求,则应对其安装具有降噪效果的隔声窗,保证第一排建筑室内噪声达标,从而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达标运营期夜间50.950.053.53.5504652.12.11.2-4-1.446.1达标达标3楼昼间65.353.165.65.6605065.45.40.1-3.1-0.259.4达标达标夜间51.550.053.83.8504652.62.61.1-4-1.246.6达标达标5楼昼间63.953.164.24.2605064.14.10.2-3.1-0.158.1达标达标夜间51.150.053.63.6504652.32.31.2-4-1.346.3达标达标2万象江山(距离道路边线南侧70m)1楼昼间62.556.064.24.26053.563.93.90.4-2.5-0.357.9达标达标夜间50.952.955.45.45049.253.83.81.9-3.7-1.647.8达标达标3楼昼间65.356.065.85.86053.565.65.60.3-2.5-0.259.6达标达标夜间51.552.955.35.35049.253.53.52-3.7-1.847.5达标达标5楼昼间63.956.064.64.66053.564.34.30.4-2.5-0.358.3达标达标夜间51.152.955.75.75049.254.14.11.7-3.7-1.648.1达标达标50 1.1.1.水污染防治措施路营运期间路面雨水可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放。具体措施有:(1)在拟建道路两侧建排水沟、雨水管隔一定距离设置沉砂池,并定期清理;(2)运营期应加强公路的管理,保持路面清洁,须定期对道路进行清扫,并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减缓路面径流冲刷污染物的数量。(3)加强危险品运输的管理力度,危险品运输一般事先应在公安、交通部门登记。在道路沿线报警电话亭应标明公安、消防、水利监察、环保等部门的报警电话。一旦发生事故产生水污染,应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进行妥善处理。(4)加强种植草木。在道路两侧加强绿化建设,植草及建立缓冲防护林带,以减少降雨路面径流水和扬尘、废气等对水体的污染。1.1.2.固废污染防治措施(1)运营期固体废物的成分稍复杂,数量较少,因此收集和运输的原则为分类处理或混合处理,按时清运。(2)公路沿线树木花草产生的绿化垃圾较为分散,可采取定期人力清扫的方法加以定时收集,再送入收集车辆,不能就地焚烧处理。(3)运营期间,必须使用密封良好的车辆运送生活垃圾,不允许装载不严的车辆上路。(4)对于运营期道路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应加强其环境意识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道路绿化及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严格监督。综上所述,项目投入营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由清扫路面产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1.1.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对防护工程和绿化工程进行养护。(2)按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科学合理地实行草、花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1.1.4.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教育驾驶人员要谨慎驾驶,要严格遵守行驶规则等,以防交通事故发生。对违章驾驶人员和行人,执法人员应做到严肃、公正执法,以使人人遵守交通规则。(2)养护好设置的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警告、禁令、指示、指路、诱导和告示牌等标志,应保持完善、齐全和醒目;车道边缘线、车道中心线、分界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和突出路标等标线,应使其保持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50 (3)通过宣传和制定法规,禁止司机、乘客在道路上乱丢弃饮料袋、易拉罐、包装纸等垃圾,以保持道路的清洁。1.1.环境风险预测1.1.1.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项目沿线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引起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经过后果预测,本项目危险品泄漏的风险概率最大值为0.000058次/年。本项目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后,对道路沿线大气环境及居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对市政基础设施产生破坏,应加强道路运输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其应急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1.1.2.风险防范措施(1)施工期风险防范措施①道路开挖前应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并在确认相应管道阀门均已关闭后方可施工开挖。②加强工人安全培训,制订应急防范措施,以便在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发生时降低损失,避免施工人员因技术问题或疏忽大意造成的伤亡事故。③在道路的规划与设计中应注意线形的设计,例如直线的长度限制,直线与圆曲线、缓和曲线的合理搭配与协调比例,道路线形是否顺畅、自然,线形与环境或景观协调,路面的纵坡以及变化应适宜,应尽量避免反向曲线或在反向曲线中加入足够长的直线段,尽可能使视距增大,使得驾驶员心理反应良好。在视距不够的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限速标志等。④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粗糙度以及抗滑度适中。(2)营运期风险防范措施①成立道路管理事故处理应急办公室,以便出现风险事故时能及时与主管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沟通、联络、协同组织,进行事故现场处理。②安装交通监控系统设置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及时进行数据及信息收集,判断交通及气象异常,实时进行信息发布,并配合巡逻车进行交通管理和疏导,可以达到减少拥挤和阻塞、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事故、减少车辆延误等目的。③危险品运输环境保护措施为确保危险物品的运输安全,应严格执行国家及有关部门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保护条例》等。依照有关的法规,中国现行危险品运输的管理模式为:50 A、由地方交通局建立本地区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调度组织机构,逐步形成地市行政区域内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调度和货运代理网络。B、由地市交通局对货运代理和承运单位,实行资格认证。各生产、销售、经营、物资、仓储、外贸及化学危险货运代理和承运单位,应向地市交通局报送运输计划和有关报表。C、化学危险货物运输实行“准运证”、“驾驶证”、“押运证”制度。由地市交通局负责“三证”的发放。依照交通部《汽车危险品货物运输规则》,所有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车辆要使用统一专用标志,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定期定点检测。危险品运输单位负责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由地市交通局进行考核。D、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对化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指定行驶区域和路线。运输化学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按指定车场停放。E、凡从事长途化学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使用专用标记的统一行车路单。各公安、交通管理检查站负责监督检查。就本项目危险品运输管理而言,道路管理部门对运输危险品车辆实行申报管理制度。对“三证”不齐的车辆坚决不给上路,严格执行以下许可证管理,同时要避免行车高峰期和气候条件不好时运输危险品。A、运输证对于危险品运输者而言,危险品运输首先需要有资质认定,运输危险品需得到运输部门批准并获得道路运输的许可证;运输车辆状态良好,配有灭火设备及危险品标志。同时也应当对驾驶员进行资质认定,只有取得相应资格的驾驶员才能运输危险品。B、危险品准运证运输爆炸或化学危险品,承运人须持有公安部门爆炸准运证或化学危险品准运证。(3)事故应急措施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定,事故发生时,负责机构或可能负责的机构应立即采取措施,通知受影响或可能受影响的组织及居民,向当地环保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1.1.1.事故风险应急预案对于交通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仍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尤其对诸如突发性油污染或其它污染,只有通过应急方式来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强化管理。(2)在做好突发性污染环境风险研究的同时,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计划,把事故的损失减到最小。实施的前提是做好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只有在明确了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型、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环境影响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事故的防范措施,从而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或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50 (3)建立监视和报告制度一个应急反应体系,最主要的是制定操作性较强、适应性较好的作业计划,该计划对处理突发性事故的作用关系甚大。主要包括通知、评价、处理决定、调动和善后处理等,日常监视及接收信息的工作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一旦发生事故(第一个信息来源可能来自包括公众在内的许多来源中的一个)收到信息后立即按报告程序通知指挥中心等相关单位,启动反应体系。(4)培训和演习制定了突发性事故应急计划后,应急队伍(包括水利、环保等部门)要根据计划的要求,在假设的情况下进行定期演练和理论学习,以检验计划的可操作性、适应性和严密性,并组织人力编写《突发性应事故应急手册》,人手一册,便于查阅。1.1.1.1.现场应急计划(1)应急救援体制及指挥系统建立突发性事故反应体系可对突发性事故做出快速反应,包括指挥部、咨询中心、监测中心和善后工作小组。①指挥部应该由公安部门、路政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政府安全监察部门等组成,指挥部应设在事故发生附近,一旦发生灾害,各个部门统一由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②成立应急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由消防部门、公安部门、环保部门等部门成员组成,进行抢险堵漏。③咨询中心由科研部门承担,主要任务是根据历史资料、自然资源资料和科研成果作出评价,提出配备防污设备、器材的种类、数量及贮存地点的建议,并根据事故可能类型,如碰撞、爆炸等,迅速而科学地作出处理突发性事故决定的指南,以供指挥协调中心决策,同时对事件进行跟踪,对自身工作做出评价,以便改进工作程序或调整研究方向。④监测中心目前主要由环保或环境监测部门承担,建立化验室,配备相应的分析检测仪器,如气相色谱仪等。其主要任务是对水体环境总体状况作污染分析,提交报告。⑤善后工作小组由环保专业人员组成(必要时聘请法律顾问),主要负担清除费用和对污染损害的索赔工作进行法律研究和谈判。(2)报警与联络当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发生车祸、火灾、爆炸或泄漏后,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当地消防、环保、安监、道路部门、医院、行业主管部门等),说明所载化学危险品的名称和泄漏的情况,在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的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3)应急识别50 依据泄漏化学品的组成,采用EPA确认的控制污染物确认泄漏是否属于常规危险化学品应急范畴(具体见表3.5-1,对于本表中不含的危险化学品,以化学品泄漏单位的报告说明为准,确定是否采取应急方案)。表3.5-1常规危险化学品应急识别表类别主要危险化学品污染物卤代脂肪烃(27种)氯仿;溴仿;四氯化碳;氯甲烷;溴甲烷;碘甲烷;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二溴乙烷;1,1,2,2-四氯乙烷;六氯乙烷;1,2-二氯丙烷;1,3-二氯丙烷;1,3-二溴-3-氯丙烷;氯乙烯;溴乙烯;1,1-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丙烯基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六氯环戊二烯;二氯甲烷醛酮(9种)甲醛;乙醛;丙醛;丙烯醛;丁酮-2;甲基异丁基酮;苯乙酮;2-氯代苯乙酮;苯醌醚类(5种)双(氯甲基)醚;甲基氯甲基醚;二氯乙醚(2,2'-二氯乙醚);甲基特丁基醚;乙二醇醚类酚类(12种)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D-甲酚;m-甲酚;p-甲酚;4-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4,6-二硝基邻甲酚及其盐类;2,4,5-三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酚单环及多环芳烃(19种)苯(包括汽油中的苯);乙苯;甲苯;o-二甲苯;m-二甲苯;p-二甲苯;苯乙烯;枯烯(异丙基苯);联苯;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三氯甲苯;苄基氯;五氯硝基苯;氧化苯乙烯;萘;3,3-二氯苯茚;PCB(多氯联苯类)杂环化合物(12种)环氧乙烷;1,2-环氧丙烷;环氧丁烷;表氯乙醇(3-氯-1,2-环氧丙烷);氮丙啶;2-甲基-氮丙啶;1,4-二恶烷;β-丙醇酸内酯;氧芴类;N-亚硝基吗啉;喹啉;二恶英醇酸酯类(16种)甲醇;乙二醇;丙烯酸;丙烯酸乙酯;氯乙酸;氨基甲酸乙酯;醋酸乙烯酯;异丁烯酸甲酯;马来酐;异氰酸甲酯;1,6-己二异氰酸甲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硫酸二甲酯;二乙基硫酸酯;1,3-丙碘酸内酯;亚甲基二苯二异氰酸酯酞酸醋(4种)二甲基酞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双-(2-乙基己基)酞酸酯;邻苯二甲酸酐胺类(28种)氯胺;苯胺;对苯二胺;三乙胺;二乙醇胺;甲基联胺;N-硝基二甲胺;邻甲苯胺;2,4-甲苯二胺;联苯胺;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2-乙酰胺氟;丙烯酰胺;己内酰胺;4-氨基联苯;N,N-二乙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4,4-亚甲基双(2-氯苯胺);o-茴香胺;邻联(二)茴香胺;二甲基氨基甲酰氯;六甲基磷三胺;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4'-亚甲基双苯胺;肼;1,1-二甲基肼;1,2-二苯肼硝基(亚硝基)化合物(5种)2-硝基丙烷;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4-硝基联苯;N-亚硝基-N-甲基脲农药(17种)开谱丹;胺甲萘(西维因);DDE;氯丹;敌敌畏;七氯;六氯苯;异佛尔酮;林丹(γ-六六六,所有异构体);甲氯氧基DDT;二氯二苯乙醇酸乙酯(杀螨酯);2,4-D(2,4-二氯苯氧基乙酸)及其盐类;酯类;对硫磷;残杀威;毒杀芬;氟乐灵(茄科宁)其它(14种)乙腈;丙烯腈;重氮甲烷;氰化合物;氰氨基化钙;二硫化碳;硫化羰;亚乙基硫脲;己烷;1,3-丁二烯;2,2,4-三甲基戊烷;光气;多环化合物;焦炉排放物无机污染物(22种)氨;氯;氯化氢;氟化氢;磷化氢;硫化氢;无素磷;四氯化钛;硒化合物;锑化合物;铍化合物;镉化合物;铬化合物;钴化合物;铅化合物;锰化合物;汞化合物;镍化合物;无机砷化合物(包括H3As);放射性核素(包括氡);石棉;细矿物纤维(4)应急保障50 应急组织应确定保障一定的物质和化学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进行应急性治理。要求必备一定的防毒装备和化学品,同时对项目临近区域的化学品的储藏情况有明确的记载,以便及时调运。针对难降解物质要求储藏一定量的络合物、絮联物以及吸附物等,其中代表性的有焦碳、络合铁等;针对溶解性较大的剧毒物质,对其处理物质要求进行保藏,也必须对周边城市或临近区域内的化学品储藏情况有明细记载。(5)应急措施①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查清泄漏目标和部位。②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大量泄漏,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③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设置明显标志。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对于气体泄漏物,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⑤对于少量的液体泄漏物,可用砂土或其它不燃吸附剂吸附,收集于容器内后进行处理。而大量液体泄漏后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6)现场急救①火焰烧伤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②化学烧伤由于热力作用化学刺激或腐蚀造成皮肤、眼的烧伤,有的化学物质还可以从创面吸收甚至引起全身中毒。所以化学比火焰烧伤更要重视。化学性皮肤烧伤现场处理方法: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及时送医院;不要在新鲜创面上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用脏布包裹。化学性眼烧伤现场处理方法: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千万不要未经冲洗处理而急于送医院;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③化学品急性中毒化学品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方法如下:吸入中毒后,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分钟;头面部受污染时,首先注意眼睛的冲洗。50 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喷出;现场可用自己的中指、食指刺激咽部、压舌根的方法催吐,也可由旁人用羽毛或筷子一端扎上棉花刺激咽部催吐;催吐时尽量低头、身体向前弯曲,呕吐不会呛入肺部;另外,对失去知觉者,呕吐物会误吸入肺;有抽搐、呼吸困难、神态不清或吸气时有吼声者不能催吐。对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应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的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术。参加救护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中毒现场必须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防毒面具。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应想方设法阻断毒物泄漏处,阻止蔓延扩散。及时送医院急救,护送者要向各院方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以供医院及时检测。(7)泄漏处理①泄漏源控制若容器发生泄漏,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危险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②泄漏处理现场泄漏物由受过特别训练的人员处理。(8)火灾控制①灭火注意事项发生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着火物质是否有毒、考虑人员的安全。②火灾扑救针对不同着火物质,选择正确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有油品物质的火灾,可用喷射状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普通空气蛋白泡沫或氟蛋白泡沫扑救。有醋酸丁酯的火灾,可用水枪和喷雾器喷射的雾状水、二氧化碳、普通空气蛋白泡沫或氟蛋白泡沫扑救,也可用水泥、砂土、干粉、石墨等覆盖。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当火灾消灭以后,仍然要派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9)应急程序关闭事故现场处理完毕,按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1.1.1.应急预案管理及更新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建议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制定市区道路网危险品风险事故应急预案,50 道路运营后由公路、消防等相关人员与当地环保部门人员和公安消防部门人员每年进行1~2次演练,从而保证联系渠道畅通,以使应急计划不断完善。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1.1.1.环保投资估算环境污染控制投资费用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控制、噪声控制和绿化三大部分的投入,此外,还有管理所需的仪器设施投资等。机动车尾气污染仅从一条道路(项目)是无法控制的,需要把整个地区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考虑,因此环境染污投资费用概算重点在噪声防治、绿化、污水处理等方面。本项目一次性环保投资费用见表3.6-1所示。表3.6-1环保投资估算表环保投资类别具体内容及估算方式设置地点、功能及效果环保投资(万元)备注施工期废水施工废水沉淀池减缓施工期生产废水污染6水土保持边沟、排水沟等临时防护措施;路基、沿线设施等区域植被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增加覆盖率4计入主体工程投资施工期交通噪声设置围挡、加装隔音罩高噪声设备设置围挡,对位置相对固定但噪声较高的机械如发电机、空压机等考虑加装隔音罩8新增施工期固废外运处理弃土、废渣处理5施工扬尘洒水抑尘施工期沿线施工场地及临时道路5运营期交通噪声限速、禁鸣标志噪声敏感路段‘警示过往车辆限速、禁鸣,减缓交通噪声干扰7计入主体工程投资绿化、设置车道隔离栏吸尘降噪,同时又美化环境10营运期固体废物垃圾回收装置道路沿线设置垃圾回收箱2环境监测施工期定期监测计划3施工期为6个月营运期定期监测计划6按20年计算环境管理保证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和执行3.8环保竣工验收保证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到位2.1小计61.9不可预见费用按上述费用5%计用于可能产生的不可见预见费用的准备金3.09550 合计65(2)环保投资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环保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绿化工程设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益;噪声防护减少对人身健康的危害;废气治理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益、减少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生态环境改善效益和减少事故性赔偿损失等。本项目的环保投资,可以保证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维持居民的环境心理健康和减轻居民的烦躁情绪,减少社会不稳定的额诱发因素等,其效益明显,无法用货币制估算。1.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直接效益施工期和营运期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辐射会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负面影响必将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采取操作性强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后,每年所挽回的经济损失,亦即环保投资的直接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很难用具体货币形式来衡量,只能对若不采取措施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人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作粗略计算或定性分析用以反馈环保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表3.6-2对项目采用的环保措施产生的环境综合效益进行了定性评价。同时,采用补偿法、专家打分法等分析对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进行定性量化分析,其分析见表3.6-3所示。(2)间接效益在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后,会产生以下的间接效益:保证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生活秩序,维护居民的环境心理健康和减轻居民的烦躁情绪,减少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等。所有这些间接效益在目前很难用货币形式来度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应是环保投资所获取的社会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总之,项目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正效益占主导地位,从环保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行的。表3.6-2环保措施综合损益定性分析表环保措施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施工期环保措施1.施工时间的安排2.控制料场距敏感点的距离3.施工废水水处理4.地方道路的修建1.防止噪声扰民2.防止空气污染3.防止水环境污染4.方便群众出入5.减轻项目建设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1.保护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2.保护土地,农业,植被等资源。3.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公众身体健康使施工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道路建设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路界内、外绿化1.道路边坡绿化2.临时用地恢复1.道路景观2.水土保持3.恢复补偿植被1.防止土壤侵蚀进一步扩大2.保护土地资源3.增加土地使用价值4.改善道路整体环境1.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2.增加旅客乘坐安全,舒适感50 3.提高司机安全驾驶性噪声防治工程1.加强绿化等减小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地区的影响1.保护村镇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污水处理、排水防护工程1.建污水处理设施2.排水及防护工程保护道路沿线地区灌区、河流的水质1.水资源保护2.水土保持保护水资源环境监测、环境管理1.施工期监测2.营运期监测1.监测沿线地区的环境质量2.保护沿线地区的生活环境保护人类及生物生存的环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表3.6-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一览表环境要素影响程度描述效益备注环境空气无明显的不利影响0按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分别打1、2、3分:“+”表示正效益;“-”表示负效益。声环境城镇及现有道路两侧声环境恶化-3水环境无明显的不利影响0人群健康无显著不利影响,交通方便有利于就医+1矿产资源、特产有利于资源开发+3旅游资源无显著的不利影响,极大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3农业占地影响农业生产,但加速对外的物流交换+1城镇规划无显著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城镇社会发展+2水土保持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增加;增加防护、排水工程及环保措施-1土地价值道路沿线两侧居住用地贬值;产业用地增值+2道路直接社会效益节约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降低油耗、提高安全性+3道路间接社会效益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环境意识+3环保措施增加工程投资-1合计正效益:(+18);负效益:(-6);正效益/负效益=3+14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交通管网,其建设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为沿线噪声和交通尾气污染,针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其环境代价较小。总的来说,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方面,正面的将大于负面的,其中尤其是长久性的正面影响很多,负面影响中的主要部分也将可通过严格的管理得到减缓。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产生的效益大于其带来的损失。因此,从环境经济的角度看,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2.工程占地及拆迁本项目建设道路共占地0.00491km250 ,沿线均为空地,不占用农田、鱼塘或果地,项目己完成征地,不涉及拆迁。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设置取、弃土场,由于道路路线较短,仅设置临时砂料场及堆土场,占地约为100m2,设在K0+50~K0+80北面的空地上。1.1.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1.1.环境监测计划1.1.1.1.监测项目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及道路的污染特征,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监测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环境空气和噪声。(1)施工期的环境监测项目主要为噪声、PM10。(2)营运期的监测项目主要为噪声、CO、NO2、PM10。详细监测计划见表3.9-1~表3.9-2。表3.9-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名称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时间、频率实施机构监督机构大气未铺装的道路及附近民房区TSP、PM101次/半年,每次1天受委托监测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噪声100m范围内有敏感区的施工现场环境噪声1次/半年,每次连续2天,分昼、夜两个时段表3.9-2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名称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时间、频率实施机构监督机构大气项目沿线环境敏感点CO、NO2、PM101次/年,每次1天受委托监测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噪声200m范围内的敏感区环境噪声1次/年,每次连续2天,分昼、夜两个时段1.1.1.2.监测方法和监测机构本次环境监测计划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二部分。施工期的环境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地方环境监测站按已制定的计划监测;在营运期由建设单位委托地方环境监测站按监测计划进行监测。1.1.1.3.监测数据分析和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对本项目今后的环境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验证项目营运后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与预测结果相符,为今后制订或修改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的档案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编写环境监测分析评价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报告内容:原始数据(包含参数、测点、监测时间、监测环境条件、监测单位)、统计数据、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责任签字。50 (2)报告提交频率每年提交一份监测分析报告。(3)报告发送机构监测报告报送环保局和市政道路管理部门,以备环保部门核查。1.1.1.环境管理制度1.1.1.1.环境管理机构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由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具体协调道路建设和营运中出现的环境管理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环保措施的设计、施工和实施。本项目环境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设置见表3.9-3。表3.9-3环境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一览表部门人员设置职责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专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2名负责施工期和营运期全面环境管理每个施工单位环境管理人员1-2名负责所承包工程范围内的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1.1.1.2.环境管理任务为使本项目环境问题能及时得到落实,特制定本项目环境管理计划表3.9-4至3.9-6。表3.9-4建设前期环境管理计划阶段潜在的负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计划和设计阶段损失土地资源采用少占地的方案设计单位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拟建道路阻隔提供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由于明或暗的排水沟集中流出对路基土壤的侵蚀增加排水口的数量:沿冲刷表面铺设石头或混凝土表3.9-5施工期环境管理及监督主要内容对象防治措施环境管理实施单位环境监理施工扬尘采取防风遮挡措施,运输车辆装防洒落装备;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场地环境管理和保洁工作。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如违反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应进行处罚并整改。施工场地车辆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及沉淀设施;对工地及进出口定期洒水抑尘、清扫,保持工地整齐干净;对回填土方进行压实或喷覆盖剂处理;堆土场四周应设置围挡遮;恢复施工占用场地的地面道路。施工噪声施工人员实施合理轮岗制,应采适当的劳保措施,注意机械保养;50 环保监理部门对夜间施工噪声进行监督检查,违反相关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应进行处罚并整改。尽量避免中午及夜间休息时间施工;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对高噪声设施进行适当屏蔽;在施工现场张贴布告和标明投诉电话;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震机座,对位置相对固定但噪声较高的机械如发电机、空压机等考虑加装隔音罩;施工车辆行驶速度应限制在20km/h以内;在敏感点附近禁止鸣笛;部分设备进行围蔽施工。施工废水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于工程;泥浆水收集,由专用罐车运输至指定地点排放;雨季对地表浮土进行管理并采取导排水和沉砂池等预处理;设置遮挡,预防受淋流出黄泥水污染。固体废物工程弃渣运至奇龙坑垃圾场进行处理;做好弃渣植被恢复环境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对违反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应进行处罚。泥土装运需加盖遮布;施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表3.9-6营运期环境管理计划阶段潜在的负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营运期车辆运营产生的大气和噪声污染设置绿化带或采用其他防噪措施,控制上路车辆技术状况,加强交通管理梅州公路管理部门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景观保护精心绿化,恢复植被危险品运输风险制订和执行紧急事故处理计划,设立必要的机构监督、管理和处理紧急事故1.1.1.1.监控计划本项目的环境管理与监督计划见表3.9-7。表3.9-7环境监控计划一览表环境问题拟采用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施工期施工噪声1、施工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噪声的施工机械,佩戴护耳塞或头盔,适当调整劳动时间,注意机器保养;2、文明施工,加强管理;3、施工应安排在昼间8:00~12:00、14:00~22:00期间进行,中午及夜间休息时间避免施工;若由于工程需要,确实要进行夜间连续施工的,必须取得相应主管部门的批准,并应通过媒体或者现场公告等方式告知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4、对金堡花园等敏感点适当采用封闭半封闭施工形式;5、对高噪声设备(如振动式压路机、发电机组、空压机等)要进行适当屏蔽;6、市电供给情况下禁用柴油发电机组;7、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震机座,对位置相对固定但噪声较高的机械如发电机、空压机等考虑加装隔音罩;承包商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50 8、施工车辆行驶速度应限制在20km/h以内;9、在敏感点附近禁止鸣笛;10、部分设备进行围蔽施工。大气污染1、砂、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运输和临时存放,应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2、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3、运输车辆加蓬盖,且出装、卸场地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规划好运输时间与路线;4、用于路面工程灰土尽量采用湿式作业或采取有效的遮挡防护措施,防止粉尘污染;5、禁燃废弃建筑材料;6、施工现场堆土场四周应设置围挡遮盖,防止扬尘污染;7、施工结束时,应及时恢复施工占用场地的地面道路及植被。承包商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水污染1、边坡开挖前,预先做好截、排水工程和防渗措施;2、避免雨季施工,保持排水通畅;3、对开挖面采取加覆盖物等防护措施;4、严禁乱排、乱流污染道路环境;5、不得随意倾倒、堆放固废、施工废油及有害物质;6、施工过程的施工废水和机动车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回用;7、堆土场四周设置围挡。承包商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固废污染1、工程弃渣运至奇龙坑垃圾场;2、对可再利用的废料应回收使用;3、对可能产生扬尘的废物采用围隔堆放的方法处置;4、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集中收集处理;5、严禁野蛮装运和乱卸乱倒;6、不随意抛散乱丢生活垃圾和弃土。承包商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建材运输1、建材的运输路线在施工前仔细选定,避免长途运输;2、避免影响现有的交通设施,减少尘土和噪声污染;3、与沿线单位缜密协商,合理选择横穿现有道路的临时施工辅道;4、粉状建材的运输应加盖蓬布等防止扬尘污染;5、将制定建材运输计划,避开现有道路交通高峰,防治交通堵塞。承包商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1、保护树木,做好其表土堆场的保存与复垦工作,减少临时占地,落实资金,征地,办理征地使用的有关手续;2、对临时占地采用遮挡及四周设置围挡,项目竣工后,采取复垦绿化措施。承包商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环境监测1、水、气、声监测技术规范按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监测标准、方法执行。环境监测站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营运期噪声与环境污染1、声源控制,选线规避现有住宅区,尽量保持路面平整;2、加强路面保养工作,定期维护路面;3、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4、绿化降噪;5、通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可有效控制交通噪声,经常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在重要敏感点路段设置减速、禁鸣标志;6、设置车道隔离栏。市政道路管理单位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50 危险品泄漏风险1、由项目公司牵头,镇、区、市政府及三级公安、消防、环保部门组成应急领导小组,专门处理危险品泄漏风险事故;2、运输危险品须持有公安部队颁发的三张证书,即运输许可证、驾驶员执照及保安员证书。运输危险品车辆上必须又明显的危险品标志;3、道路安装监控、紧急电话和限速标志及警示牌。市政道路管理单位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空气环境1、上路车辆的尾气管理规定;2、沿线绿化带的管理与保护。市政道路管理单位、公安、环保局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环境监测监测技术规范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监测标准、方法执行。环境监测站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1.1.1.1.环保竣工验收本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表见表3.9-8。表3.9-8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一览表序号类别污染物处理措施验收标准施工期施工废水SS1、边坡开挖前,预先做好截、排水工程和防渗措施;2、施工废水经简单平流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作工程回用水。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施工废气扬尘1、砂、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运输和临时存放,应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2、施工现场堆土场四周应设置围挡遮盖;3、施工结束时,应及时恢复施工占用场地的地面道路及植被。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施工噪声——1、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采取各种减震降噪措施,并尽量避免夜间施工;2、市电供给情况下禁用柴油发电机组;3、对高噪声设备(如振动式压路机、发电机组、空压机等)要进行适当屏蔽;4、在敏感点附近禁止鸣笛;5、部分设备进行围蔽施工。《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固废建筑垃圾1、工程弃渣运至奇龙坑垃圾场;2、对可再利用的废料应回收使用;3、——50 对可能产生扬尘的废物采用围隔堆放的方法处置;4、不随意抛散乱丢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敏感点噪声噪声沿线限速和禁鸣喇叭标志的设置、加强两侧绿化。——营运期危险品运输事故防范措施——制定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绿化——道路绿地的恢复及美化100%恢复汽车尾气HTC、CO、NOX因地制宜种植绿化带,严格控制上路车量达(GB17691-2005)和(GB18352.3-2005)标准固体废物地面磨损及坠落物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达标排放50 1.公众参与1.1.环评信息公示(1)网上公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八条要求:在《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建设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建设项目环评信息。本项目于2013年3月18日~3月29日连续10天在梅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www.mzepb.gov.cn/)进行第一次环评信息公示。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完成后(除公众参与),报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前,在梅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www.mzepb.gov.cn/)进行了第二次环评公示公布建设项目情况简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预防和减缓不良影响的措施要点以及环境影响报告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本项目于2013年4月12日~2013年4月25日连续10个工作日在梅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www.mzepb.gov.cn/)进行第二次环评信息公示。(2)现场公示为方便当地村民了解项目信息,项目在选址附近张贴项目环评公示信息一次、二次。1.2.公众参与方式第二次公示后(2013年4月25日),本次公众调查还面向社会多层面分发问卷90份,其中针对个人发放80份,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针对周围事业单位发放10份,回收率为100%。1.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公众参与调查与征询结果显示:公众参与调查与征询结果显示:项目得到了所在地村委员会及公众支持和认可,虽然拟建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多数群众相信该项目的建设将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公众意见调查过程中,公众也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意见和建议,群众的意见都比较合理。因此,建设单位表示将严格落实相关污染防治及减缓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周围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沿线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50 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环评报告对项目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及预测评价,并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该项目污染控制重点是控制施工期间机械设备噪声、扬尘等对周围敏感点带来的影响,减轻机动车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以及控制营运期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建成通车后,交通噪声会对周围敏感点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经采取相应措施后,可以将其对敏感点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规划需求,其建设对完善区域道路网规范,加快资源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其建设期间和建成通车后对道路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建设单位只要合理开发,遵守“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切实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为环境所接受。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江南东片24米市政道路工程是可行的。50 1.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地 址:梅州市三角镇火车站东北侧联系人:刘工电话:13823839986邮箱:mzszsg@163.com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机构的名称: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81号洪都大厦A栋20C室联系人:柯小姐联系电话:13560434671E-mail:1181314050@qq.com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