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

ID:979477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0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_第1页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_第2页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_第3页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_第4页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座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这时却停下来了,是我自己要停止的。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又比如在平地上堆一座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土,继续堆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论语·子罕》)罕》)(譬(pì)如:比如。为(wéi)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成功。篑,盛土的竹筐。吾止也:判断句。是我自己停止的。平地:平整地面。“平地”后面有省略的成分。虽:连词,表假设。覆:倾出;倒出。进:前进;向前。这里指继续倒土堆山。吾往也:判断句。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往,去,到。这里指去做继续堆土的事。子罕:是《

2、论语》的篇名,取自于“(《论语》子罕篇第九)”的第一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命和仁”。)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上面如果没有辽阔的天空,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毕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那么万物就不能被全部包容。泰山对土石不存在什么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包容一切而成就自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己的高大;江海对溪流不加选择,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也高兴,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浩瀚。(遍覆:全部覆盖。遍,全部。毕载:全部承受。毕,统统;全部。载,承受。太山:即泰山。立:存在。好恶(hàowù):喜好与嫌恶。小助:小的帮助。富:盛,多。)故大

3、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所以君主让自己形体中的气魄寄托在天地间,那么万物就具备了,尽心在高山和大海间,那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么国家就富足了。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民都反朴归真,把道作为归宿。(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寄形:寄托形体。万物: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历心:尽心。富:财物多,跟“贫”相对。忿怒:愤怒。毒:祸患,祸害。伏怨:潜藏的怨恨。患:祸患;灾难。交朴:都有淳朴之心。交,俱;皆。朴,淳朴;朴实。以道为舍:把道作为归宿。道,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

4、然者,万理之所稽也。”舍,虚拟的住宅。《管子·心术》:“德者,道之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因此长远的利益积累了,伟大的功勋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这是国家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大治的最高境界。(《韩非子·大体》)(长利:长远的利益。功:功勋。名:名望。成于前:树立于生前。成,完成,实现。垂于后:流传于后世。垂,留传;流传。治: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与“乱”相对。至:达到极点。大体:《韩非子》第二十九章篇名,取自其开头的一句话:“古之全大体者”,意思是“古代能够全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根本的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海不拒绝

5、任何的水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博大;山不拒绝任何土石,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高峻;贤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达到其圣。(《管子·形势解》)那种圣人的境界。(《管子·形势解》)(辞:推辞;辞谢。明主:贤明的君主。不厌人:不嫌弃百姓。厌,嫌弃。士: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不厌学:不厌倦学习。厌,厌烦。圣:圣人。指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形势解:《管子》中的篇名。是对《形势》篇思想作专门解释的篇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

6、沉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论语·雍也》)(知(zhì)者:有智慧的人。乐(yào):喜好,爱好。仁者:有德行的人。动:改变事物原来的状态。与“静”相对。静:沉静稳重。寿:长寿。雍也:《论语》中的篇名。主要内容是评论人物、泛论人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回头的光阴就像这河水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论语·子罕》)语·子罕》)(川上:河边。川,河流。上,表示江河的边侧。逝者:指消逝的时光。逝,流。斯:代词,这。代指流水。舍:停留,止息。昼夜:白日和黑夜。)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

7、‘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水呀,水呀!’他所取法于水的是什么呢?”(徐子:孟子弟子。战国时宋人,反对战争。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亟(qì):屡次;一再。称(chēnɡ):称道;称扬。)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孟子说:“有本源的泉水滚滚地往下流,昼夜不停,把低洼之处注满,又继续向前奔流,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一直流到海洋中去。有本源的便像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