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_教案1

诸子喻山水_教案1

ID:2698230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诸子喻山水_教案1_第1页
诸子喻山水_教案1_第2页
诸子喻山水_教案1_第3页
诸子喻山水_教案1_第4页
诸子喻山水_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诸子喻山水_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诸子喻山水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古代先哲们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2.学习本文以山水设喻说理的形象化议论的技法。3.积累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说明:本文选取了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六位先哲们有关“为人”、“为事”的议论材料,这些材料是独立的,但也有某种联系。在说理方法上,把抽象转化为形象,他们都是以山水的物态、物性为依托,把对人生的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责任感的探索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灵动的思维形式,无疑构成了教材教学的亮点;在内容方面,这几则材料具有互阐性和互补性。

2、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组织教学,既可以化繁为简,避免交叉内容的重复教学,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为人”、“为事”的道理,较好地完成人文性教学目标。诸子文章,作为刚跨入高二的学生来说,文字仍然是一大障碍。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完成本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仍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领会各则材料中寓含的道理。2.难点:学习本文形象化议论的方法。说明:本文节选诸子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文学内涵,教师设计教学要考虑基础性课程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围绕教

3、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求广求深和面面俱到,对诸子材料中的哲理研讨,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而又能自圆其说的多元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难点的突破,力求做到教师“举一”而学生“返三”,增加课堂的思维容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适当点拨。同学们,相信你们大多数同学都有旅游的经历,请大家交流一下,到过哪些名山大川,有什么感受?2.大自然中的山水,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感也给我们带来灵感,今天让我们从诸子大家

4、对山水的体悟中,学习为人为事的道理。要求:既要有具体的旅游景点,又要阐发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受仅停留在山奇水异的美感上,教师可适当的引导,最好是从山水中感悟到一些“为人”、“为事”的道理。为解读文章铺垫。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教学节奏,也可以减少解读哲理性文章常出现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走入文本。从作品入手走进作者《诸子喻山水》中的十一则材料分别选自哪六部哲学著作?请同学对作品及相关作者的情况作简要介绍。对作者作品的简介,教师要适当的指导。要求:作品基本情况及

5、核心内容;作者的基本情况:(名、字、号;生活时代,人生经历,职业等。)积累文化、文学知识,同时为阅读文本作必要的准备。从词句入手走进文本1.请大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对个别有疑问的词作好标识     2.指定学生对句子文意疏通,标识有疑问的句子,课堂上交流解决。 1.提示学生注意的字词:读音:乐(yào)、闻(wèn);通假字:必、厌、知、混混、尔、科、正;多义字:厌、覆、舍、尤、因、之等;活用词:圣、乐、耻、小等。2.进行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是古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疏通文意是文本研

6、读的必经之路,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方法上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对文意的疏通应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口译,教师作适当的点评。从技法入手揭示寓意本文的主要写法在“喻”,从技法入手,抓住本、喻体的相似点,逐步揭示文章寓意,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对于文本的研读,以孔子《论语·雍也》作为切入口来设计教学,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1.孔子说“知者乐水”;智者为什么乐水?指导学生品读文本,分三个层次进行:(1)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2)这些物态物性会引起你哪些生活联想?(注意与水的物态物性相似点)(

7、3)智者为什么乐水?          2.子曰:“仁者乐山”1.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来探讨这些问题:(1)水的常态是“动”,“不舍昼夜”的动力来自于有“本”,方式是“避高趋下”“因地制流”“盈科而后进”;秉性为“利物不争”、“柔之克刚”;水的终极目标是海,能成海是因为“善下”“不择小助”等等。(2)生活联想:时光易逝,往事不再;“为事”要务本求实,循序而进,随机应变;为人应该心胸宽阔,名实相符,甘居人下,柔中有刚……(3)智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其核心在“动”与水的物态物性相通,因而乐水。  2.

8、这样的教学设计涉及的本文内容虽然并不周全,但是从各自独立的章节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教学,也许更符合编者的意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由山水生发的联想和思考,能提高学生进行多元化思维德兴趣。,指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本,分三个层次进行:(1)诸子抓住山的哪些方面设喻?(2)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有哪些思考?(注意与本体山的相似点)(3)“仁者”为何“乐山”?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来探讨这些问题:(1)诸子以“为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