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中心组高级研修班学员╲〞个人教学特色提炼╲〞

区县中心组高级研修班学员╲〞个人教学特色提炼╲〞

ID:9849726

大小:58.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12

区县中心组高级研修班学员╲〞个人教学特色提炼╲〞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区县中心组高级研修班学员╲〞个人教学特色提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区县中心组高级研修班学员“个人教学特色提炼”专题材料第一部分个人信息作者姓名:邰方最高学历:本科毕业学校: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职称:中学高级教师任教学科:音乐现工作单位和职务:徐汇区建襄小学德育教导主要荣誉称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雏鹰大队优秀辅导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音乐学科二等奖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区青年岗位能手公开课教学情况:2002徐汇区教学评比课:三年级《月光光》2002上海市教学评比课:四年级《蜻蜓》2003上海市新教材、新理念教学研讨课: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2005上海市唱游教材研讨展示课:一年级《听——小芽快快长》2006区骨干教

2、师教学示范课:二年级《唱:猜冬猜》主要论文专著:《音乐教学的个性之旅》2003年7月《上海教育》,独立撰写论文《小学生音乐听赏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2003年12月《徐汇教育》独立撰写论文《我的音乐教育生态了吗?》2004年1月《徐汇教育》独立撰写论文《借助现代信息平台促进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提高的实践与探究》2004年9月《徐汇教育》独立撰写论文《浅议小学音乐学科乐理知识自主学习的建构》2005年1月《徐汇教育》,独立撰写论文主要科研成果:2004全国首届艺术汇演艺术论文一等奖、区论文一等奖《小学生音乐听赏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2003全国优秀奖

3、《蜻蜓案例分析》2006上海市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不和谐的音符》2006上海市艺术论文一等奖《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组合方法与实践的研究》2006全国首届艺术汇演艺术论文二等奖《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组合方法与实践的研究》第二部分个人工作、生活彩色照电子照片:第二部分“个人教学特色提炼”专题材料在有效听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以往的小学音乐听赏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听赏方式,停滞于段落结构分析、乐器简介等。教学模式陈旧,且此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我认为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系统的改革来

4、实现。从教学有效策略加以着手,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谋划新颖的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力图使之成为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原动力。并通过交往、延伸、创编等多种有效策略的实施,在小学音乐听赏教学领域内改变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并取得一定成效。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与美术,不能复制全部的生活现象。情感性是音乐的主要特征,音乐所刻画的是人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反应,它表达人在某种情景下的情绪活动,而不是刻画现实生活本身,所以,“音乐是心灵状态最伟大的绘画家”(安勃罗斯语),从而音乐欣赏教学就必须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使学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上

5、的共鸣,帮助学生勾画出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心境。在小学阶段,以小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听赏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组成部分。所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听赏为切入口,可以有效地实施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化音乐教学,从而使听赏教学成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根基。鉴于听赏切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思考,教学中有效策略的运用成为我必须加以研究的主题。一、有效听赏活动中策略的运用多年来,小学音乐教学特别是听赏这一部分,着重于反复单调地听赏,停滞于段落结构分析、乐器简介等。教学模式陈旧,且此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

6、学中。这就出现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辛苦与痛苦却不能带来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与提高。实施二期课改以来,此类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教学中仍存在着乐理知识的枯燥讲述与人文和审美之间的二难问题。我通过小学音乐听赏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力图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有效听赏活动的开展,致力于改变小学音乐听赏教学的现状,使听赏教学得以有效实施,并从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不同年级、不同听觉内容、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不同地区所能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是不同的。可以是单一的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平行或融合使用,但每种策略都应加以细化,从而

7、达到最佳的效果。1、强化师生交往策略每个小学生都拥有一堆“?”,当他们对音乐感兴趣时,音乐中的许多问题在他们好奇心的开掘下,被深挖了出来。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

8、意义。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