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

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

ID:9879149

大小:6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13

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_第1页
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_第2页
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_第3页
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_第4页
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  刘上琼  内容摘要:滥觞于宋代的科举经费初以资助士子旅费为重,明代经由里甲银支出对士子的资助范围有所增加,然终不为常例。直至清代,科举经费支出才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经制支出,遵循“入有额征,支有额出”的规定,一般支出内容为乡试士子的路费、会试举人路费、考官路费、科场经费和赏赐费用。但是科举经费支出数额较少,与其抡才大典的地位多有不符,为了保证这笔经费的有效使用,清政府制定了一套管理科举经费的制度,这项制度适时而变,不断寻求规制中的突破,以期科举经费效率的最大化,结果庶几如是。  关键词:清代科举经费管理制度效率  科举制度始自隋唐终至清光绪三十一

2、年(1905),历时1300多年,期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科举制度的研究可谓长盛不衰,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可谓累累,近年来科举研究尤为显学。然后考究以前的科举研究成果会发现,对科举制度的研究一般多从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教育史的角度下进行,盖因学人常谓科举制度“是一项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的基本体制”1,而忽略了科举制度本身运行所赖以支持的经济基础和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2。  事实上科举制度作为国家的抡才大典,为了保证国家对人才的选拔,从宋代开始,国家就有了“科举经费”3,但并不属于国家财政的常例支出,基本上是在地方

3、政府的引导下,以没田和买置田产的租课来供士赴考旅费。明代政府从里甲银中拨出供士子赴考的费用,据万历福建《永福县志》里载:“纲之征非有定额,见年里长者率诸甲首供应官府诸费,如庆贺、接诏、迎春、视学、祀典、乡饮、校文阅武之赏,赍举人、贡士之路费,废疾孤老之衣粮……”但仍未形成惯例,直至清代,科举经费才成为国家财政的常项支出。“存留的钱粮一部分用于供支本省官俸、养廉、役食、衙署公费以及祭祀、廪膳、科场、孤贫、驿站等费用,一部分用于支放驻军官兵俸饷”,4可见科举经费已成为清代国家财政的经制项目。但是科举经费支出在清代整个财政支出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每年不过20万到30万两之间5清代科

4、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  刘上琼  内容摘要:滥觞于宋代的科举经费初以资助士子旅费为重,明代经由里甲银支出对士子的资助范围有所增加,然终不为常例。直至清代,科举经费支出才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经制支出,遵循“入有额征,支有额出”的规定,一般支出内容为乡试士子的路费、会试举人路费、考官路费、科场经费和赏赐费用。但是科举经费支出数额较少,与其抡才大典的地位多有不符,为了保证这笔经费的有效使用,清政府制定了一套管理科举经费的制度,这项制度适时而变,不断寻求规制中的突破,以期科举经费效率的最大化,结果庶几如是。  关键词:清代科举经费管理制度效率  科举制度始自隋唐终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

5、905),历时1300多年,期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科举制度的研究可谓长盛不衰,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可谓累累,近年来科举研究尤为显学。然后考究以前的科举研究成果会发现,对科举制度的研究一般多从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教育史的角度下进行,盖因学人常谓科举制度“是一项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的基本体制”1,而忽略了科举制度本身运行所赖以支持的经济基础和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2。  事实上科举制度作为国家的抡才大典,为了保证国家对人才的选拔,从宋代开始,国家就有了“科举经费”3,但并不属于国家财政的常例支出,基本上是在地方政府的

6、引导下,以没田和买置田产的租课来供士赴考旅费。明代政府从里甲银中拨出供士子赴考的费用,据万历福建《永福县志》里载:“纲之征非有定额,见年里长者率诸甲首供应官府诸费,如庆贺、接诏、迎春、视学、祀典、乡饮、校文阅武之赏,赍举人、贡士之路费,废疾孤老之衣粮……”但仍未形成惯例,直至清代,科举经费才成为国家财政的常项支出。“存留的钱粮一部分用于供支本省官俸、养廉、役食、衙署公费以及祭祀、廪膳、科场、孤贫、驿站等费用,一部分用于支放驻军官兵俸饷”,4可见科举经费已成为清代国家财政的经制项目。但是科举经费支出在清代整个财政支出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每年不过20万到30万两之间5。用如此微少

7、的经费投入去维持一个全国性选拔制度的有效运转,其中还包括多项经费投入,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制度安排及其效率如何?这正是本文主要考察的。  1转引自钱茂伟《国家、科举与社会——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第1页。  2李世愉先生对此作了开拓性的研究,详见氏文《清代科举经费的支出及其政策导向》,载《清史论丛》2006年号,中国广播出版社2006年版。  3参见杨联升的《科举时代的赴考旅费问题》,载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洪业·杨联升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史志宏、徐毅《晚清财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