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

ID:9951049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6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_第1页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_第2页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_第3页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_第4页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公民意识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探析云淑萍内蒙古财经学院010031内容提要:实现社区治理是目前我国社区管理的发展方向,社区治理意味着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和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与公共事务参与,它的前提是公民意识的提高。本文通过梳理公民意识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与表现以及分析由于公民意识缺乏造成的社区治理问题,说明提高公民意识在我国社区治理中的迫切性。关键词:社区治理公民意识Abstract: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communitymanagementinourcountryistoreali

2、zethecommunitygovernance,whichmeanstheappearanceofmulti-governance-subjects,thecommunityresidents’self-managementandparticipatinginpublicaffairs.Thepremiseistheimprovementofthesenseofcitizenship.Thispaperanalysestheaffectandshowofthesenseofcitizenshipandthepr

3、oblemsoflackingit,whichprovestheurgencyofimprovingthesenseofcitizenshipincommunitygovernance.Keywords:communitygovernancethesenseofcitizenship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公民社会正在萌芽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公民意识正在形成。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新的基层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社区治理正在成为中国社区建设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目前尚处于

4、探索阶段,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与公民意识缺乏有关的问题,从理论上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国社区治理的进一步发展。一、社区治理中的公民意识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市场的失效和国家的不足相关。“治理”范畴是政治学、社会学、城市学广泛使用的概念。学者俞可平认为,治理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社区治理是目前中国治理理论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

5、的政府管理职能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正呈现社会职能回归社会的趋势,社会管理重心正在由“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变。同时,由于城市居民家庭私有财产的增加和权利意识的增强,除了作为“单位人”以外,作为“社区人”面临的物业纠纷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拆迁问题等使得城市居民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参与社区建设。因此,在中国社区成为治理理论实践和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演练场。社区治理的精神是“自治”,地方政府不会用它的“公权力”压迫基层社区执行命令,其它各方也各司其职。〔2〕社区治理的主要特征是多元主体的参与,除了街道

6、办事处作为政府的代表外,还包括居民、居民委员会(社区唯一合法自治组织)、社区非营利组织(也称社区中介组织)以及业主委员会等主体的参与。显然,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实现的主要特征,而社区居民是否具有公民意识,实现从居民到公民的转变,是实现公民参与的重要前提,对社区治理的实现意义重大。(一)公民与居民的区别与联系公民作为一种政治身份,分为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范式。公民的共和主义范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典型的特征是强调共和国先于个体,公民具有道德特征等。自由主义范式公民8始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并逐渐扩展到

7、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它强调个人权利的至上性,认为权利的目标在于保障个人自由等。〔3〕无论哪种范式,公民都是国家—社会的框架下的概念,所以,公民的政治权利——主体责任是公民不同于封建社会臣民的特征。尽管我国《宪法》第33条对“公民”作出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但在实际的公民角色活动中,长期以来受传统影响更多的是对公民义务的强调,而公民权利相对弱化,对公民权利侵犯的各类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在我们日常各种表

8、述中,只见居民不见公民,公民与居民看似一字之差,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有很大的不同和影响。按照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居民是指在某个地方(多指城镇)居住的人。居民强调地域性,使用居民称谓某种意义上淡化了公民的权利与责任,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公民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结果就是公共资源遭到流失、公共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公民的自身权益被损害;相反,对公民个体权利的保护离不开以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