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六国论》导学案设计(教师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51《六国论》导学案设计(教师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ID:35524076

大小:111.5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5

51《六国论》导学案设计(教师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51《六国论》导学案设计(教师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51《六国论》导学案设计(教师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51《六国论》导学案设计(教师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51《六国论》导学案设计(教师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51《六国论》导学案设计(教师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1《六国论》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3、能背诵全文,并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和语段【学法指导及使用说明】自主合作【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酒令导入新课: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等考期间,有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有意戏弄。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

2、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典故,联系到哪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从年纪大到年纪小的。英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屮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T:“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

3、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国)朱德同志为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三苏I専物馆)题词:“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预习案】(基础知识部分可借助《词典》课文注释完成)一、我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1、苏洵其人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笺注

4、》。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2、苏洵其事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应进士和茂才等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把平日所作文章都焚烧了,闭户专心读书,精习六经百家学问,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撰写文章,很短的时间就能写儿千字。仁宗嘉祐元年,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应试,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将他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呈献给宋仁宗,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由此文名大震。宰

5、相韩琦亦赞赏他的文才。嘉祐五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乂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100卷。书成后不久病逝,追赠为光禄寺丞“文安公”。苏洵的著作以史论和政论成就最高,他著有《嘉祐集》15卷。二、我对文题背景的了解:1、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來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多媒体展示相关地图图片)2、文体:论,是古代

6、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属于政论还是史论?一一(史论)。“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二3、写作背景:宋王朝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对外较为软弱的政权。苏洵生活的真、仁、英宗三世,宋王朝虽然尚未十分疲弱,但北有契丹(大辽),西有西夏,面临威胁。1004年,辽举兵攻宋,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取得了瀆州城下的大捷。但双方订立的“瀆渊之盟”却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士气消沉,苟且求和

7、之风日炽。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给西夏银、绢、茶。一代代宋王朝统治者的为积威所刼,赂敌苟安引起了作者的忧心和思考,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发人深省警世之作【补充材料】辽国进犯屮原,打破数州直逼京都Z时,本欲迁都金陵南逃,但被宰相寇准等主战派力荐其御驾亲征。寇准倚重的将领是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的杨嗣和杨延朗(杨业Z子,后改名延昭)等人。真宗勉强到了瀆州北城,在城楼上召见了各军将领。宋军将士看到城楼上的黄龙旗,得知皇帝到了,立即高呼万岁,士气大振。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只希望辽

8、军能尽快北撤,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