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ID:10114387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2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3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内容: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3.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重点难点:(l)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3)

2、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4)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媒体设计      录音机、电脑、投影仪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找出正反两个论点一、导入: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等等

3、,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解说:从身边事说起,亲切。而且鲁迅的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建设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

4、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本文写于“九一八

5、”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再则,它以这种问句的形式出现,悬而不论,这是很巧妙的。若用陈述句或反问句,则太直白,没有张力;而现在的标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或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

6、切和询问……而这几方面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使标题内涵非常丰富。鲁迅向来擅长在标题上做足文章,这篇也是一样。三、整体感知:速读文章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3、作者的正面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4、就文章第一自然段品味作

7、者的语言。(讽刺)第二课时要点:具体研习,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1.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3)求神拜佛是“自欺”。这些批驳证明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说明敌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这就是批驳的’突破口”。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8、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