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

ID:37674338

大小:4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_第2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洪湖贺龙中学吴孔波教学目的:1.学会辨识驳论文并初步掌握驳论的方法;2.学会结合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来分析文章思路;3.理解句子含义,体味作者爱憎情感;4.品味语言,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力量。教学重点:1.理解句子含义,体味作者爱憎情感;品味语言,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力量。2.学会结合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来分析文章思路。教学方法:品读、讨论、探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我知道的鲁迅作品。(要求说清作品名出处体裁)2.导语。鲁迅先生除了在散文、小说等方面留下了不朽作品外,在杂文方面也

2、颇有建树。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这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之一。3.检查预习。(1慨(kǎi)叹   省(xǐng)悟  诳(kuāng)骗     诬(wū)蔑   脂(zhī)粉     脊(jǐ)梁     抹(mǒ)杀   抹(mā)布   拐弯抹(mò)角     前仆(pū)后继   状元宰(zǎi)相   搽(chá)(2)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势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诳骗:说谎话骗人。      

3、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         怀右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用以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到退还右的思想情绪。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       埋头苦干: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二、导读激趣,营造氛围,活跃思维。读课本“导读提示”,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4、例如:①知道了时代背景;②知道了文章在论证方式上的特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31.指名回答驳论文的一般结构。2.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a.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该敌论点有论据吗?b.作者认为敌论据能证明其论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c.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d.作者提出正面论点并论证与批驳有什么联系?e.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评价中国人?3.梳理思路,补全提纲。(见教参)四、精读课文,讨论探究,理解内涵。1.阅读第1--5自然段,讨论探究:(1)第三自然段“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中“这一点现象”具体指

5、什么?(2)作者以此为据,分析推出了什么结论?(3)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联系全文,想一想,本文是以什么为“突破口”来反驳对方的?,为什么要以此为“突破口”?(4)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

6、论证。因为谬论论据都是被作者给予肯定的事实,谬论论点表面看上去似乎也正确,那么要想驳斥这——观点,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驳论证了(5)这几段文字中的“中国人”所指范围一致吗?请具体说说。[提示]一是部分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即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二是指全体中国人;三是自信的中国人。2.品读第6—8段,讨论探究:(1)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明确]  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蔡伦等。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起

7、而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屈原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康有为、玄奘、谭嗣同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2)作者怎样来评价

8、这类人?为什么称为“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主力军、中坚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