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7

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7

ID:10137392

大小:94.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7_第1页
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7_第2页
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7_第3页
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7_第4页
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7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说明:以下各单位提供的预测题仅供参考;其中个别试题或答案可能有误,请您使用时注意。高考化学考前预测题(七)提供单位铜山县教研室1.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由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下列他们的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一】定性研究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

2、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2)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实验二】定量研究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右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3)该反应要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4)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

3、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则要对装置Ⅲ进行改进的最简单方法是。(5)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明显小于。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参考答案:(1)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的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2)Ca(HCO3)2(3)将装置Ⅱ的导管口放入装置Ⅲ液面以下,用手捂住烧瓶一段时间,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倒吸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4)在导管末

4、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5)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再受热时,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了CaCO3(试题提供人:郑集中学陈晓涛、史延海)2.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属不含结晶水的复盐。A~H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已知A中含二种阳离子和一种带二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1∶3,阴离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与C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是C的2倍。C、D都为气体且含有元素种类相同,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E是一种红棕色的颜料,F的焰色反应呈紫色,I能使苯酚溶液显紫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电子式是。(

5、2)A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3)D+E→C+G的化学方程式为。(4)H+H2O2→I的离子方程式为。参考答案:(1)(2)2K3Fe(C2O4)3=3K2CO3+Fe2O3+3CO2+6CO(3)3CO+Fe2O3===2Fe+3CO2 (4)2Fe2++H2O2+2H+=2Fe3++2H2O(试题提供人:郑集中学陈晓涛、史延海)AC11H12O5CBKNaOH溶液H+△JH具有酸性浓硫酸I浓硫酸一定条件H+△一定条件L聚酯△─COOHHO─G3.已知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称为脱羧反应。又知某有机物A的水溶液显酸性,遇FeCl3不显色,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

6、有两种结构;I为环状化合物,其环由5个原子组成;J可使溴水褪色;I和J互为同分异构体;K和L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2)物质G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酚类同时也属于酯类的化合物有____种,请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3)J→K的反应类型是。(4)H→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请设计合理方案,用物质B制取酚醛树脂(答题要求:其他无机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参考答案:(1)HOCH2(CH2)2COO―  ―COOH(2)3种(3)加聚反应(4)nHOOC

7、(CH2)3OH→HO[OC(CH2)3O]nH+(n-1)H2O碱石灰HCHO(H+)△△OH(5)NaO―  ―COONaHO―  H[CH2]nOH(试题提供人:郑集中学陈晓涛、史延海)4.目前通用的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凯氏定氮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不法商人利用这种缺陷,向原料奶中掺加三聚氰胺(C6H6N6)来提高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值,最终导致引起国人共愤的“结石宝宝”事件的出现。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根据“凯氏定氮法”的原理设计如下方案来测量从市场上购买的某品牌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