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血栓精品医学ppt课件

凝血与血栓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187056

大小:675.51 KB

页数:132页

时间:2018-06-12

凝血与血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凝血与血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凝血与血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凝血与血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凝血与血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凝血与血栓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用血栓与止血试验的临床意义人类机体存在着复杂而完善的止血,凝血,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精细的调控机制。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既不会出血,也不会凝固而形成血栓。但是,一旦上述系统及其调控机制受到破坏,便可引起出血或血栓形成。凝血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凝血过程是血液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血管壁损伤(表达TF)ⅦⅦa,TFⅨⅨaⅩⅩa凝血酶原凝血酶CaMgⅤaTFPI凝血酶纤

2、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系统溶解激活抗凝系统抑制激活纤溶系统血栓凝血系统功能缺陷出血抗凝系统功能缺陷血栓纤溶系统功能亢进出血纤溶系统功能缺陷血栓凝血系统功能亢进常用试验及意义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报告三个值:秒百分比活动度%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临床应用1.术前筛查;2.因子缺乏的筛选实验,Ⅱ,Ⅴ,Ⅶ,Ⅹ;先天性缺乏;获得性缺乏:新生儿溶血,肠道重吸收瘴碍,严重肝病,DIC等。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临床意义1.PT延长:(1)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和纤维蛋白缺乏症;(2)获得性见于

3、DIC,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抗Ⅱ,Ⅴ,Ⅶ,Ⅹ的抗体。2.PT缩短:Ⅴ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口服抗凝剂可以降低Ⅱ,Ⅶ,Ⅸ,Ⅹ,蛋白C,蛋白S的水平.主要用于:疾病INR1.预防高危手术后的静脉血栓2.0-3.02.治疗静脉血栓和肺静脉栓塞2.0-3.03.防止全身的栓塞2.5-3.54.心瓣膜疾病,急性心梗,心房/心室纤颤2.5-3.55.机械性瓣膜修复术2.5-3.5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临床应用:报告单位:秒1.

4、术前筛查;2.因子缺乏的筛选:先天性缺乏:Ⅷ,Ⅸ,Ⅺ,Ⅻ.获得性缺乏:肝病,DIC等.3.肝素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肝素治疗的监测4.狼疮抗凝物的诊断:临床表现:死胎,流产,动静脉血栓.自身免疫检查: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难以解释的筛选实验异常.临床意义1.APTT延长:(1)因子Ⅷ,Ⅸ,Ⅺ,Ⅻ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B;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血友病患者.(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症,吸收不良综合症,口服抗凝剂等.(3)纤溶活性增

5、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狼疮抗凝物等.2.APTT缩短:(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期。(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肾病综合症等。三.纤维蛋白原测定(Fib)临床应用:报告单位:g/L1.术前筛查;2.纤维蛋白原数量缺乏(先天性或获得性);3.纤维蛋白原质量缺陷(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临床意义1.Fib水平增高:炎症综合症,糖尿病和糖尿病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

6、性肾炎和尿毒症,放射治疗后,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妊娠晚期和妊高症,轻型肝炎,恶性肿瘤等.高纤维蛋白血症是诱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高危因素.2.Fib水平降低:(1)先天性无,低纤维蛋白血症;(2)获得性:肝病,腹水,DIC等.3.异常Fib血症.四.凝血酶时间测定(TT)临床意义:报告单位:秒TT延长:(1)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存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肝病等;(2)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出血性疾病是指机体正常的止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出

7、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停止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约占血30%。出血的发病原理可分为:1.血管异常所致出血;2.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3.凝血因子的数量或质量异常;4.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5.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引起的出血;6.综合因素所致出血.一、筛选试验的应用因止血机制异常而引起、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根据止血的生理、生化过程,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小板与小血管疾病——Ⅰ期止血疾病;凝血异常——Ⅱ期止血疾病。1、Ⅰ期止血性疾病的特点:皮肤黏膜出血瘀点与体表紫癫2

8、、Ⅱ期止血性疾病的特点:迟缓性再发的渗血与血肿形成*注意病史和家族史(一)常用出、凝血试验在 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项目血管性血小板凝血异常性疾病疾病疾病凝固异常纤溶亢进抗凝物增多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PT--+±±APTT--+++TT--±++FIB--±++FDP---+-纤溶酶原---+-初筛实验的临床意义1.APTT延长,PT和血小板数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