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ID:10934422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_第1页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_第2页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_第3页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朱思军朱则光【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走近大师,引童年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PPI、):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同学们,知道他吗?认识他吗?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童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岁月吧!二、朗读课文,知童年1.谈感受,提问题

2、。2.都是从哪些方面回忆了童年的生活片段呢?又是用哪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童年生活的感受呢?明确:从五个方面回忆了他的童年:家庭、父辈、“享受”(吃食)、识字、离乡。这一切都是“灰黄”的。3.如果用“金色”来形容我们的童年的话,那你是怎样理解季羡林先生对童年的感觉——“灰黄”的呢?品读课文,试着换一个词语来诠释“灰黄”,并结合课文说明理由(PPT):灰黄的童年就是____的童年。教学预设:灰黄的童年就是贫穷的童年——“我们家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灰黄的童年就是家庭苦难的童年——“父辈们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

3、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几次饿得到枣林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灰黄的童年就是家境异常艰苦的童年——“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再如单调、孤独、难过……)总结:用“灰黄”形容童年,同学们用了“贫苦”“家庭苦难”等词语加以诠释,概括起来苦难分为两个方面,即生活的苦难和精神的孤独。三、细读课文,品童年(一)季羡林先生曾说:“我甚至想说,没有身边的琐事,就没有真正的好散文,我们的灵魂往往从一些琐事触

4、动起。”在这篇文章中,就是着眼于身边的琐事来写。细细品读课文,抓住文中最能触动你的一词一句,读一渎,品一品,谈一谈。要求:先大声朗读,再小声品读,并圈点批画。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推举代表发言。教学预设:1.品读第一部分(我们家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又是最穷的家。)引导:穷到什么程度?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背景,品读“……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中三个“最”字的分量,并指导朗读。适时补充(PPT):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十年浩劫中,我自己跳出来反对北大那一位倒行逆施但又炙手可热的“老佛爷”,被她视为眼

5、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她手下的小喽哕们曾两次蹿到我的故乡,处心积虑把我“打”成地主,他们那种狗仗人势穷凶极恶的教师爷架子,并没有能吓倒我的乡亲。我小时候的一位伙伴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说:“如果让整个官庄来诉苦的话,季羡林家是第一家!”(《赋得永久的悔》)总结:三个“最”字,让我们理解了季先生童年家庭的境况。贫贱家庭百事哀。灰黄或许就是贫穷,就是对饥饿、对贫穷的深刻回忆。2.品读第二部分(可是我降生时祖父……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了。)重点品析“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无父无母的孤儿”“饿得到枣林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的细节,“被迫弃家出走”“逃”字的含义等等。适时引导并补充(PPT):母亲的

6、娘家姓赵,门当户对,她家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否则也决不会结亲。她家里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有闲上学。所以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她家是在另一个庄上,离我们庄五里路,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赋得永久的悔》)总结:灰黄或许就是苦难的家庭,苦难的家世。那些父辈痛苦的记忆,留给季羡林先生深深的伤痛。3.品读第三部分(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就吃这种咸菜。)(1)“一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又说明了什么?你能体会到那种生活吗?明确:可见生活的艰辛、艰苦。(2)为什么是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说明了什么?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情?哪些词语体现了这种心情

7、?是不是跟“灰黄”不一致了呢?讨论明确:连吃一个白面馒头,都成了我一天的最高的享受。“最高享受”——见出家中那种生活是何等的苦痛!(3)吃完了饭,为什么又偷一块吃?体会“尽情”的深刻内涵。总结:就是这样,如话家常般的叙述,没有矫揉、没有造作,只有质朴和真纯,让我们感受到童年所经受的苦难。(PPT)季羡林先生的语言特点:①散文风格平实、诚挚,是不曲不隐的本色写作。读其文,可见其人。②文字平白浅近,没有华丽辞藻,甚至不表露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