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ID:12159991

大小:3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5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1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2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3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4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导入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2、们,和他们交个朋友三、作家作品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

3、“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一门四、正课1.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谢太傅寒雪日

4、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是什么人物?为什么称“谢太傅”??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时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他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4、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个字,涵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5、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谢太傅:谢安胡儿:谢朗兄女: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6、下列人物是什么关系?1.谢安是谢朗和谢道韫的叔叔2.王羲之是王凝之的父亲3.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7.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5、家庭气氛?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东晋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为首的是谢安这样的家庭环境,再加上这样的气氛,当然要出才子、才女1、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有表态那么作者赞赏哪个呢?作者虽没表态,却在后面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就暗示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后来作诗的才气被称为“咏絮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就是这样其中“咏絮才”指林黛玉2、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讨论并归纳:

6、有两种相反的意见(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7、所以说不好3、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cén)参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提示: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衿(jīn)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提示: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视觉、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短短四句诗,把夜

8、雪描写得曲折、细致《世说新语·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