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ID:12396377

大小:11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6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新闻学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研究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到1949年中国文学发展演变历史及创作成就的学科。它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也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课程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2、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3、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

2、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三)课程要求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能力,能够写出符合学位要求的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四)课程学时本课程上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教学总学时为54学时。(五)教学手段与方法1、讲授与讨论。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

3、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适当讨论一些难点、焦点和学科前沿的问题。2、部分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考试或考查,其形式多样化。4、注重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及时获得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六)考核方式:课堂作业、讨论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考试卷面70%,平时30%。)23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编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18学时)第一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一)[教学目的]“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教学重点]1、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接轨;2、新文学团体不同特点[教学难点]胡适的文学理论[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绪论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通常指

4、从1917年到1949年的三十余年间的文学历史。二、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的特点(一)中国现代文学是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是服务于民族民主革命的真正的人民的文学。(二)“五四”先驱者在坚持文学社会使命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文学本身的独特性能。(三)现代作家同时吮吸着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双重的历史营养。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一、“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阵地,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等,宣扬个性解放、自由平等;提倡白话;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二、与封建复古派的几次斗争三、文学革命取得重大实绩第三节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5、一、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二、主要的新文学社团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新月社等。三、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文学理论建设的拓展清晰地呈现为:是在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概念下,为白话作出重新定位;是对白话文学形式的探索;是对白话文学精神的追寻。第二章鲁迅(一)23[教学目的]1、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2、认识《呐喊》与《彷徨》的杰出成就3、《野草》与《朝花夕拾》的一般解读◆[教学重点]《呐喊》与《彷徨》思想和艺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野草》与《朝花夕拾》的解读[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第一节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一、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1881—1918)二、战斗的革命

6、民主主义者(1918——1927)《呐喊》;《彷徨》;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的青年们,因为倡导革命文学而与鲁迅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三、共产主义战士(1927——1936)(一)文学活动9本杂文集、1本小说集(《故事新编》)。(二)政治活动1、社会组织:2、与共产党的关系:第二节《呐喊》与《彷徨》一、《呐喊》作品选讲二、《彷徨》作品选讲三、“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要注意鲁迅小说中常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四、“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如《狂人日记》中的两

7、重叙述角度及与此相关的反讽的结构。《孔乙己》外在喜剧性中所蕴涵的悲剧意味,《在酒楼上》作者主体的渗入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关系所形成的互相驳难的性质。◆第三节改造民族灵魂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一、鲁迅的创作思想及对阿Q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二、阿Q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23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农民,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方法,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妄的精神胜利之中。第一是妄自尊大;第二是自轻自贱,甚至以作践、痛打自己来转败为胜;第三是欺凌弱者;第四是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第五是健忘

8、。三、《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艺术描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